自制教具讓高中生物課堂生機勃勃教育論文

才智咖 人氣:4.67K

現在的高中生物教學,與國中學生學習的知識跨度很大。一些知識點由於學生是第一次接觸,理解起來有些困難。所以教師在課前製作相關的教具應用於實際教學,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自制教具讓高中生物課堂生機勃勃教育論文

以下是我在教學當中應用自制教具的例項:

新教材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第一節“細胞增殖”是學生在學習了細胞生命系統的物質組成、結構和功能之後,來認識細胞這個系統的產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其中有絲分裂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有絲分裂是學生以後學習減數分裂和遺傳規律的基礎,也是學習DNA複製及遺傳資訊傳遞的重要基礎。在學習中有絲分裂的過程內容十分抽象、微觀,學生掌握起來覺得比較困難。因此在本屆的教學中我嘗試運用教具讓學生製作不同分裂時期的模型,來突破重難點。本節的具體操作如下:

一、課前準備

1、制好的含酚酞的瓊脂塊;NaOH溶液;已有現象的瓊脂塊。

2、用適當大小的催塑板代表細胞;用彩色卡紙剪出染色質、染色體、複製後的染色體、著絲點分裂後的染色體、核仁、核膜等;用圖釘代表著絲點;用記號筆畫紡錘絲。課前為各小組準備好相關材料。

二、上課思路

1、有絲分裂的過程。有絲分裂的過程內容十分抽象、微觀,學生掌握起來覺得比較困難。這一環節的突破我們採取了四步走措施,即:觀看動畫,總體認識→分期觀察,學生總結→小組討論,製作模型,展示成果→給出口訣,學生解釋。

2、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DNA數量的變化。用曲線來描述量的變化規律,對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在分析各時期特點時要輔以適當的點撥,使學生明確染色體數目變化的時期、DNA數量變化的時期;最後根據學生彙報的模型中染色體、DNA數量變化繪製出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DNA數量的變化曲線。

三、教學過程

1、匯入新課。本節採用從課本的探究實驗匯入:用制好的含酚酞的瓊脂塊切成三種邊長不等的正方體放入燒杯中,倒入NaOH溶液會出現顏色變化的現象。由學生測量已出現象的瓊脂塊內NaOH擴散的深度,明確瓊脂塊體積越大,物質運輸效率越低,由此類比細胞,引出細胞不能無限長大需要增殖,進而匯入本節將學習真核生物的一種重要的細胞增殖方式——有絲分裂。

2、新課學習,做好鋪墊。

(1)回顧染色質和染色體的相關知識。利用教具展示染色質、著絲點、染色體,並介紹染色質複製、姐妹染色體單體及著絲點分裂後的情況,使學生會數染色體、DNA和染色單體的數量。觀看教具後學生動手畫圖,為學習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和數目變化做鋪墊。 (2)細胞週期概念的學習。佈置學生通過閱讀課本112頁,明確細胞週期概念、判斷方法並會處理相應的.題目。

3、有絲分裂過程(以高等植物細胞為例)。

(1)回顧關於植物細胞結構的知識,介紹細胞的結構特點,點出核膜、核仁、染色質。

(2)觀看有絲分裂動畫,總體瞭解過程。

(3)依次展示每個時期的動畫,由學生簡單描述現象,教師適時介紹紡錘體、細胞板,為學生製作模型時做鋪墊。

(4)教師先動手製作間期模型,並介紹相關教具的含義及使用,為學生的動手起示範作用。

(5)學生通過觀看迴圈播放的視訊,參閱教材113頁,小組討論、合作學習,根據教師分配的任務結合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前期、中期、後期、末期的特點小組協作動手製作模型(此環節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又能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6)分小組彙報模型並由學生介紹,教師針對學生的模型做點評,規範相關的細節,加深理解(在這一環節,教師要及時點評。做得好的要給予表揚,做得不正確的要幫助學生分析原因,引導學生及時改正,真正達到深入地理解與記憶的目的)。

(7)視訊出示便於記憶的口訣,由學生做解釋,對各時期特點進行再鞏固。

(8)藉助教具,佈置任務分析各時期細胞中的染色體、DNA數目。

(9)利用模型數出各時期細胞中的染色體、DNA數目,並繪製有絲分裂過程中DNA和染色體數目的變化曲線(這是藉助模型突破本節課的第二個難點,學生從例項入手,便於理解曲線變化的原因)。

通過自制教具的使用,讓學生親自動手製作各類模型,再輔以課件,既能克服多媒體手段轉瞬即逝的弊端,又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生的動手能力,更重要的是還可以及時地暴露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誤區和對知識的錯誤的理解等。通過小組的合作學習及教師的及時點評,很多地方可以實現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形象,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