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高效課堂教學分析論文

才智咖 人氣:2.77W

摘要:新課改的教學理念要求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他倡導新型的教學模式,即使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教學,在輕鬆快樂中提高學習能力。

高中生物高效課堂教學分析論文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生物

生物教學是高中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高中生物學科被學生甚至一些教師認為是副課,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教師教學積極性也不好,導致教學質量一直不好。如何改變當前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現狀,提高生物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已經成為廣大生物教師所面臨的嚴峻問題,因此,廣大高中生物教師在教學中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提高對生物學科的重視,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構建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從而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效率。筆者結合自己在教學中的經驗,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當前的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仍然在使用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學生沒有獨立學習和思考的空間,只能以教師的思考來代替學生的思考,限制了學生思維方式的發展,這種傳統落後的教學觀念已經不能滿足現代教學的需要,有些教師棄新課改的教學理念不顧,繼續對學生進行灌輸式的教學,甚至有些教師陶醉於自己在應試教育教學模式中總結的教學經驗,這些都成為阻礙生物課堂教學效率提高的重要因素。新課改的教學理念要求在教學中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嚴格按照新課改的要求,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採用新型的`教學方式,來積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二、轉換師生角色,優化課堂教學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的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教多少知識,學生就學多少知識,學生一直處在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學到的知識也都是死知識,沒有自己的思考,這樣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的發展,使學生逐漸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新課改倡導學生的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指導者,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改變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主動扮演指導者的角色,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轉變師生角色,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發揮學生的主體優勢,讓學生積極的去探索和思考,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如在實驗教學中,筆者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讓學生根據教學目標,按照實驗要求以小組為單位做實驗,並觀察實驗結果,總結實驗結論。學生在小組內積極配合來完成實驗,並積極發表自己對實驗的看法,總結實驗結論。在學生紛紛說出自己的實驗結論後,筆者進行總結。這樣學生在教學的引導下,獨立的去探索和學習,不僅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有了自己的借鑑,對教學內容的記憶也更加深刻,還培養了學生的思維擴充套件能力,促進了教學效率的提高。

三、構建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質量的好壞取決於教學教學氛圍是否和諧,它直接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中學習能力的發揮,構建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有助於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是學生積極探索學習的重要條件,也是學生愉快學習,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保障,只有在和諧的教學氣氛中學生才能獲得自信心,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優勢,從而激發學生勇於探索的意識。在課堂上,老師真誠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都會從心靈深處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在教學中教師不能根據成績的好壞來決定對學生的態度,要尊重和關心每一個學生,善於發現每個學生的優缺點,這樣才能讓學生和你一起很快進入學習的氛圍。這樣學生才能在輕鬆愉悅中接受知識,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構建綜合評價體系,給學生合理的評價和正確的指導

評價是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環節,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助於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教師要構建合理的評價機制,將批評和表揚科學的結合在一起,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評價,該批評的時候要批評,該表揚的時候要表揚,不能以成績的好壞來決定評價的好壞。另外,科學合理的評價對學生的健康發展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學生可以根據教師的評價來完善自己的學習行為,進而促進學習活動的發展,因此,教師在評價時要充分尊重每個學生的差異性,從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來決定是批評還是表揚,這樣才能更合理的促進每一個個體的進步。綜上所述,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需要教師堅持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切實轉變教學方式,堅持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和諧的學習氛圍中學習和探索,才能從根本上轉變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童慶年.新課改理念及對生物學教師的要求[J].中學生物教學.2006.

[2]胡繼飛.論新課程背景下生物教師的觀念轉變[J].瀋陽師範大學學報.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