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予數學課堂更強的生命力論文

才智咖 人氣:2.83W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創造一個有利於學生主動求知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獲得所必需的數學知識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能得到發展。”因此,如何使數學知識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傳遞,並促進學生情感、價值觀的發展便成了一大重要課題。結合個人的教學實踐,以七年級學生為主體,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賦予數學課堂更強的生命力論文

一、用小故事傳遞數學知識,讓數學知識有新的生命

數學是一門演繹科學,它固有的抽象性常給人以枯燥無味的感覺。想要使這些純真的學生在數學課堂上也像生活中一樣充滿活力,那就要讓數學課堂多一些生活的內容和氣息。

如,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有理數的乘法”,我結合教材做好課件(帶動畫演示)並編了這麼一個故事(故事名為“好一隻蝸牛”):“話說很久很久以前,天地間一片混沌,忽然一道光從天而降,殺出一隻蝸牛。這蝸牛可神了,它所做的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後由考古學家研究發現:蝸牛總以每分鐘2釐米的速度運動,而且左右運動。”此時引入教材中的規定:向左為負,向右為正。為區分時間,規定現在前為負,現在後為正,並開始利用蝸牛模擬運動(分四種),每模擬一種便讓學生利用數學式子表示運動的過程及結果,他們很輕鬆地表達出來了。

第一種:蝸牛以每分鐘2釐米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鐘後所在的位置(+2)×(+3)=+6.

第二種:蝸牛以每分鐘2釐米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鐘後所在的位置(-2)×(+3)=-6.

第三種:蝸牛以每分鐘2釐米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鐘前所在的位置(+2)×(-3)=-6.

第四種:蝸牛以每分鐘2釐米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鐘前所在的位置(-2)×(-3)=+6.

此時發現學生反映很熱烈,讓學生觀察以上四個式子,先觀察式子中的符號,及絕對值的'關係,學生很輕鬆地得出結論,即乘法法則。因此,把教材中缺少生命力的匯入情境改編成了活生生的故事,這樣數學對他們來說,不再是一個個枯燥的符號和數字,而是有了生命力的表達方式。

二、讓數學課堂充滿人情味,並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成長

學生知道新知識不代表已經掌握了,還要通過相應的練習讓學生學會並善於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問題,那是至關重要的。那怎麼樣才能讓學生更主動地思考呢?當學生回答正確或精彩時,評價很容易表達,而當學生回答錯誤時是否就說他錯了就可以了呢?不,如果這樣,交流可能就此中斷了。我認為此時更是發揮人情味的時候。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乘方一書中,練習的最後一個小題我用了一個的故事:古時候,在一個王國裡有一位聰明的大臣,他發明了國際象棋,獻給了國王。為了對大臣表示感謝,國王答應滿足這個大臣一個要求。大臣說:“陛下,就在這個棋盤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然後是8粒、16粒……,一直到第64格。”“你真傻!就要這麼一點米粒?”國王哈哈大笑,大臣說:“就怕您的國庫裡沒有這麼多米!”由此提出一個問題:第64格有多少粒米?學生很快就做出的答案:263.這時,我就問學生了,國王能否滿足大臣的要求呢?學生紛紛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但問到為什麼時,大家都說不出來了,當我把263=9223372036854775808亮出來時,大家都驚呆了,此時,我告訴學生,做任何判斷或決策之前一定要有依據,才能做真正有主見的人,而不會隨波逐流。

實踐過程中,在將一節節課中的知識藉助小故事傳遞的過程中,數學已不再是枯燥無味的東西。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也愉快地度過了一節又一節的數學課。總之,數學越有生命力,老師和學生便會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