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朗讀在語文課堂中的生命力論文

才智咖 人氣:2.33W

在《曹文軒美文朗讀叢書》中,對朗讀的意義進行了多方面的表述。而反觀當下中職語文課堂,已經很少聽到琅琅的閱讀之聲。是否學生們已經具備了足夠的朗讀能力呢?未必。在日常教學中,以下現象幾乎普遍存在。

激發朗讀在語文課堂中的生命力論文

一是不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在朗讀過程中常出現語音、邏輯停頓的錯誤。如把“百舸爭流”(《沁園春·長沙》)的“舸”(gě),讀作“可”,把“戛然而止”中的“戛”(jiá)讀作“嘎”等。

二是不能自然大方地朗讀。聲音又細又低,神態扭扭捏捏,集體朗讀沒什麼聲音,個人朗讀被眾人鬨笑等等。甚至於有學生乾脆就提出“老師,我們已經不是國小生了,還朗讀什麼呀”。針對這種現狀,筆者嘗試用一些有效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使之明確朗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朗讀回到中職語文教學的正確軌道上來。

一、比較朗讀的前後效果,初步建立朗讀的意識

鑑於學生對朗讀的質疑,我在課堂上進行了一個小小的實驗。發下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讓學生看一遍,然後不能再看原文,憑記憶回答幾個問題,請幾位學生把結果記錄下來;再發下一篇篇幅差不多的文章(相對比較適宜朗讀),請同學們朗讀一遍,也不再看原文,回答雷同的幾個問題,把結果同樣記錄下來。請負責記錄的同學代表將記錄的結果以及這個結果說明的問題向全體同學進行彙報。不用多說,經過朗讀以後回答問題的效果明顯優於單純地看(有些根本沒看),並且學生髮現朗讀更有利於對全文的理解和把握,有利於注意到文章的細節。當我再次請同學們朗讀短文時,他們和教師一樣欣喜地察覺,這一次的朗讀更流暢也更有感情更有表現力了。簡單的實驗過後,教師用簡短的總結提及朗讀的諸多好處,並且和學生商定讓今後的語文課堂重新迴盪琅琅書聲。

二、安排朗讀的各種模式,深入體驗朗讀的魅力

要確立朗讀在課堂中的地位,使學生把朗讀變成一種自覺行為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儘量讓學生領略朗讀的魅力,進而提高學生朗讀的能力。

1.思考式朗讀

朗讀不是亂讀、濫讀,更不能把朗讀作為課堂教學的一種簡單過渡。對中職學生來說,他們幾乎沒有什麼預習的習慣,可以嘗試將第一次的朗讀作為預習來處理。朗讀前給學生一定的要求或目的。如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準句讀,讀通讀順課文。同時設計幾個簡單的思考題,讓學生有目的地去朗讀,在讀中感知課文內容。問題如課文寫了哪幾件事或哪幾個人,寫了哪幾個場面,文章的線索或感情基調是什麼等等。

對於自學性朗讀,要讓全班學生都讀完、讀好,切不可做個讀的樣子,匆匆走過場,草草收兵。有時候,也可以用朗讀錄音或者請學生推薦一位朗讀能力較好的同學來進行,幫助學生進入語境,積極思考。學生在整個朗讀或者聽讀過程中,保持思維的活躍,使他們對文章的理解速度大大加快,理解深度也大大提高。 2.體驗式朗讀

在中職語文教材(高教版)中,學生系統接觸戲劇,在對文章進行了簡單的講解之後,特別適合安排分角色朗讀,它有利於學生對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人物思想感情的把握。在學生初步完成預習,並對整個戲劇的情節和人物性格有一定了解之後,安排幾位或者幾組學生來演繹戲劇中的不同人物,進一步讓學生明白朗讀對他們體驗人物的個性特徵,領會整個故事發生的大環境有著非同尋常的幫助。如在進行《雷雨》(第二幕)教學時,教師安排一組男生和一組女生分別擔任周樸園和魯侍萍,演繹這段三十年後的重逢。學生一改以往嬉笑互視的情景,很快投入角色。進一步明確人物和文章的內涵之後,教師又給學生播放了話劇的片段,使學生更感性地理解了戲劇,理解了劇中人物的性格和命運。

3.品味式朗讀

在課文的收官階段,建立在學生對文章有相當理解和感受之後,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完成有感情地朗讀,進而再次用文字本身的美感來說服學生。此時進行的朗讀注重品其內涵,賞其韻味。學生朗讀之後,教師會進行深入地點評,同時自然地總結課文。一般教師刻意安排配樂朗讀,選擇與課文內容相協調的樂曲,讓學生配合樂曲的意境、格調和旋律來朗讀,幫助營造情境,活躍課堂氣氛,愉悅學生的心情,提高學生的注意力,也有助於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同時視為學生朗讀的一種嘉獎,十分有效。另外,還可以請幾位學生進行美讀示範,並要求學生展開討論某些特定部分如何處理才能更有效地達到朗讀的目的。同學們在探討的過程中對文章的思想感情再度溫習,既領悟文章的內涵,也深受學生歡迎,使他們感受到朗讀的樂趣。

三、總結朗讀的多方收效,持續激發朗讀的興趣

為了滿足學生的.需求,在課堂上除了傳統的集體朗讀和前面提及的分角色朗讀以外,筆者還會設定朗讀示範、朗讀接龍、朗讀競賽等形式,讓朗讀成為語文課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經過一段時間以後,特別用一堂課的時間讓學生以自身的感受說說近來聽說讀寫能力方面的變化,總結學生的發言,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積累了很多以前唸錯或者不認識的字詞,普通話水平有所提升,古詩詞的背誦能力有所增強,對文章的理解更精當,對內涵的把握更準確,修改文章更有方向,作文的時候會有一些佳詞佳句受到老師的肯定等等。通過教師的分析,這些進步或多或少都是朗讀帶來的,學生也在親身實踐的過程中更直接地感受到朗讀的效果,也真正接受了朗讀,並且表示願意在課外保持朗讀的習慣,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語文能力。

基於朗讀對教學帶來的巨大幫助,對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實際作用,更需要廣大教師能夠重視朗讀教學,激發其生命力。同時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精心地指導學生朗讀,科學地引領學生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