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動態生成,演繹課堂精彩論文

才智咖 人氣:9.88K

課堂教學不是機械地執行預設方案,而是在課堂教學的展開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根據不同的教學情境自主構建教學活動的過程。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順著學生的思路,因勢利導地組織適合學生參與的、自主創新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自己的經歷過程,獲得學習經驗,體驗學習的樂趣。

把握動態生成,演繹課堂精彩論文

一、整合教學資源——動態生成課堂的基礎

葉瀾教授曾指出:教學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要重新“啟用”書本知識,使知識恢復到“鮮活狀態”。在“多向互動”和“動態生成”的教學中凸顯知識的活性。現行北師大版數學教材以學生喜聞樂見的童話、故事、遊戲、卡通情境圖等主題圖的形式呈現教學內容。主題圖中提供的教學資源,需要教師去挖掘、去領悟、去創造性地使用,同時,還要整合各種教學資源,啟用課堂教學。

教學圖形面積的計算後,我們給學生安排了這樣一道題:一張正方形紙,邊長66釐米。要用它做成底33釐米,高是22釐米的三角形小旗,最多可做多少面?學生通常想到的方法是:用正方形的面積除以三角形的面積。但也可以結合畫圖思考,長裡有多少個33釐米,寬裡有多少個22釐米,這樣先求出有多少個長方形,再求出有多少個三角形。由於正方形的邊長66正好是33和22的倍數,所以兩種解法都是正確的。接下來,我將題目中正方形紙的邊長改為70釐米,學生呼叫舊知解決問題發現能做13面,而實際卻只能畫出12面,令學生遭遇新的認知衝突,進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如此,課堂展現出了靈活的動態生成。

其次要合理整合各種資源。教材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學生生活經驗、教師的教學經驗、教學機智也是一種資源;學生間的學習差異,師生間的交流啟發,乃至學生在課堂中出現的錯誤也都是有效的課程資源。教師要善於利用並開發各種教材以外的文字性課程資源、非文字性課程資源,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多種可能的平臺,也為動態生成的課堂打下堅實的基礎。全面瞭解學生儘可能多地瞭解學生,預測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和解決問題時會出現哪些情況,每種情況如何處理,並事先作出相應的教學安排,要求教師形成“彈性化”方案,這種方案,不要過於具體和詳細,要給學生留足自主自由思維的空間。

二、精心設計預案——動態生成課堂的前提

教師精心設計預案,為學生生成性資源的重組留有足夠的空間與時間。新課程理念下未知的、隨機的課堂教學要求教師應當為實施動態生成的課堂去充分預設,精心設計靈活的預案,改變以往為教而寫教案的意識。應將主要精力用在服務於學生主體學習的預案設計上,對學生在課堂上可能發生的情況,從多方面進行預測更為豐富的學情、預測更多的可能,並準備應對策略,以便在課堂上生成相關問題時能夠及時靈活合理調整教學預案,讓預設真正服務於課堂的有效生成,基於這一理念,教學的每個環節教師都應精心預設。例如,在教學《認識公頃》一課時,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和學習能力,我採取的學習方式是讓學生自學。在進入自由討論環節時,為了凸現公頃這個面積單位的特殊性,我特意安排了友情提醒這個環節。果然在我的預設之中,學生說: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釐米相鄰兩個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0,但公頃和平方米這兩個相鄰面積單位的進率卻是10000,也就是說並不是任何相鄰兩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都是100。正想表揚一番,一個不曾預約的生成出現了,平時很愛思考的學生馬上提問: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釐米相鄰兩個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0,但公頃和平方米的進率卻是10000,100×100=10000,我猜想它們之間肯定還存在著一個面積單位,使得相鄰兩個面積單位的進率都是100。多好的猜測!完全在我的預設之外。我當即決定馬上解決這個精彩的猜測。我讓學生馬上拿出新華字典查詢,果然在後面的面積單位進率表中赫然寫著1公頃=100公畝,1公畝=100平方米。學生的猜測完全正確!課後這位教師在教學後記中興奮寫下了這樣一句話:生成,需要精心設計預案。這樣預設,以便課堂教學的及時調控,適當刪減或調整,保證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

三、遵循以生為本——動態生成課堂的關鍵

在課堂教學雙邊參與的動態程序中,教師應準確洞察學生心靈的祕密,敏捷地捕捉學生在課堂稍縱即逝的變化,不斷捕捉、判斷、重組從學生那裡湧現出來的各種資訊,見機而作,對有價值的資訊資源應及時納入課堂臨場設計的範疇之中,適時調控,充分利用,啟用課堂教學,促進課堂動態生成。

教學《一個數乘分數》時,分數的意義的理解是教學難點之一。我設計了一道題:“老師有半個蘋果,把半個蘋果的一半給小紅,給小紅多少個?”如何列式?表示什麼意思?有的學生說:用1/2×1/2,表示求半個蘋果的一半是多少。還有的說:我的算式是1×1/2×1/2。我遲疑片刻,追問道:這兩個1/2的含義是不是一樣的?學生說:可以畫圖來說明。先畫一個長方形表示這個蘋果,再平均分成兩份,塗色的就是這個蘋果的一半,把塗色部分再平均分成兩份,網狀部分就是那半個蘋果的一半。多好的“畫圖來說明”哇!教師把握住了這一生成性教學資源,讓學生在畫圖的過程中,經歷了動態的知識形成過程,抽象的知識就在原有的基礎上建構起來。

以往的課堂教學很多老師由於受教學活動計劃性、預設性的影響,學生的思維與活動總是被限制在教案的束縛中,很難形成動態生成的課堂。而教師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隨時調整教學過程,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真正促進動態生成的課堂。

身為數學教師,有必要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應把課堂真正歸還給學生,但會出現什麼樣的可能已不是在備課中能完全瞭然於胸、把握在手的。一個充滿生命力的、動態生成的課堂,需要教師整合教學資源,在圍繞課程目標精心設計預案的基礎上,依循學生認知曲線,思維的張馳以及情感的波瀾,以靈動的教育機智隨時處理動態生成的資訊,即時調整教學程序,真正實現充滿生命力的、動態生成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