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厭食與心理的關係

才智咖 人氣:2.36W

現在很多家庭開始出現兒童吃飯少,兒童吃飯時間太長等問題,有時候嚴重的情況下還會產生厭食的狀況,那麼這僅僅是因為小孩吃東西不規律或者家長飲食搭配的問題嗎?其實很多情況下,厭食是和心理掛鉤的,我們來看看其中的原因。

兒童厭食與心理的關係

從心理來說,這些孩子對食物形成了負性的條件反射。很多家長因為期待孩子長得高一些,長得胖一些,或者看到別人的孩子一餐能吃一大碗,就要求自己家的孩子也要吃同樣多的量。在孩子表示“吃飽了”時,有的用玩具或者電視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趁機多喂幾口;有的直接命令:“必須吃完這一碗!”在成人面前堪稱弱小的孩子尚無力“反抗”。過多的進食,超過了兒童自身的消化功能,隨之而來的就是過飽感、腹脹、腹痛、噁心等不適的感覺。長此以往,一看到食物,或者一說開飯,這些不適感就會湧現出來,形成了負性的條件反射,孩子就會厭食了。

更深的層面是,厭食有時是孩子生命意志的負性表現方式。在當今的家庭中,一個孩子的身邊常常圍繞著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好幾個成人。長輩的權威時時處處體現,要求孩子按照成人的想法來生活,不僅包括怎麼安排時間、玩的內容、怎麼說話做事等,甚至包括吃不吃飯、吃多少飯、喝多少水等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孩子自身的感受和需求直接被無視和抹殺,此時,對孩子來說,吃飯不再是自己的事,而是變為一種責任,是為了滿足長輩的'期待和需求。然而個人的生命意志是很難被抹殺的,年幼的孩子往往很難直接表達抗拒,潛意識中的抗拒就以厭食的形式表達出來。

在中醫範疇,厭食症常與精神情志因素密切相關,涉及肝脾兩髒,證屬肝脾不和,肝氣鬱結等。情志不遂,氣機不暢,鬱鬱寡歡成為這種證型的一個突出表現。因此,厭食症的孩子平日的狀態可能表現為情緒不高,很難看到燦爛的笑臉,行為動作拖沓遲緩,愛哭、哭泣時間相對較長等。對於這種厭食的孩子,除了可進行相應的中藥調理外,家庭氛圍和親子互動模式的調整必不可少。孩子不是“年幼的成人”,孩子有自身特別的內在發展模式,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想法和行為方式,給孩子充分和適當的自由生活和心理空間,孩子才能重新煥發健康積極的生命意志。

其實很多時候兒童通過延長吃飯時間達到不吃飯或者不願意吃飯的目的,但是家長往往卻不及時制止,反而遷就小孩,這也就導致越來越多的孩子不愛吃飯甚至出現厭食症狀,這也是家長不夠重視導致的,所以在早期就要及時關注和教育。

TAGS:厭食 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