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錯能幫助孩子心理成長

才智咖 人氣:1.2W

誰家的孩子都會犯錯,那麼犯錯能幫助孩子心理成長嗎?犯錯能幫助孩子心理成長是小編想跟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瀏覽。

犯錯能幫助孩子心理成長

孩子的錯誤大凡可分為兩種

一種是長輩必須予以立即糾正的

如亂丟垃圾,不講整潔,欺侮弱小等,一旦放任,以後就難以收拾。我的女兒有一次因好奇心發作,想“鑑定”一下瓷碗究竟會不會破碎,竟當著我的面拿了一隻往地上摔。

一位從國外歸來的朋友給我講了這麼一則小故事:一天,她去一位美國老師家做客,無意中看見老師讓不滿3歲的孩子拿著一把鑰匙,在笨拙地試著插進鎖孔中,想開啟臥室的門,可怎麼也插不好打不開。於是朋友主動過去想幫他一下,卻被老師阻止。

老師說,讓他自己先犯些“錯誤”吧,琢磨一會總能把門開啟,這樣他就再也不會忘記這門是怎樣開啟的!果然,那孩子折騰了很長時間後,終於如願以償。

而另一種,即孩子能夠自行糾正

主要是如何適應生活的那一類,卻是應該允許其犯錯誤的,如前例所述。孩子不斷“犯錯誤”的過程其實正是不斷改正錯誤、完善方法的過程,假如不給予這類機會,輕易地幫他開啟門,非但剝奪了孩子尋求正確“開門”方法的樂趣,也會使他們變得懶於動手、疏於嘗試、習慣依賴父母。

我的女兒有一次因好奇心發作,想“鑑定”一下瓷碗究竟會不會破碎,竟當著我的面拿了一隻往地上摔。面對滿地的碎片,她自知犯了“錯誤”,以為將遭受我的訓斥和懲罰。但我只是要她自己掃去碎片,讓她記住瓷器易碎的常識。後來女兒從易碎的瓷器延伸聯想到同樣易碎的玻璃杯、鏡子、瓶子、眼鏡等,自覺地學會保護和使用這類物品,再也沒有摔碎過任何東西。我想,那一隻被女兒故意摔碎的碗還是非常值得的。

孩子是一個發展中的人,獨立自主的活動有助於他的成長。

家長要做的,是如何將孩子“犯錯誤”過程中的不利、消極因素轉化為有利的、積極的、合理的因素,多給孩子“嘗試——錯誤——完善”的機會。

有效管教要符合4個條件

羅海鳴說,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會有很多困惑和煩惱:比如究竟是管嚴點還是“放養”?孩子身上為什麼那麼多毛病?而中國的家長們面對孩子的不良習慣,最常使用的管教方法就是嘮叨、說教、懲罰、賄賂……

按照正面管教的理念,有效管教要符合4個條件:是不是相互尊重的——懲罰和嬌慣肯定不是;是不是有助於孩子找到價值感和歸屬感——被懲罰、被說教、被嘮叨、被嬌慣的孩子是沒有價值感和歸屬感的;是否長期有效——懲罰看似可以馬上制止不良行為,但是會帶來很多長期負面的後果,比如孩子會憤怒、報復、叛逆或者變得自卑;是否能教給孩子有價值的社會和生活技能。

犯錯是孩子學習的好機會

羅海鳴解釋,就拿犯錯來說,通常我們會認為孩子犯錯是不好的事。基於這個認識,當孩子犯錯的時候,我們會進行批評,說教或者懲罰。但在你這樣做的時候,你就把這個信念也傳遞給了孩子:犯錯是不好的,不光彩的事,那麼當他犯錯的`時候,他想到的就是如何逃避、掩蓋,偷偷摸摸儘量不讓你發現。

正面管教的理念則是:犯錯是學習的好機會。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如何讓孩子從錯誤中學習才是我們需要考慮的,而不是懲罰。懲罰不能讓孩子學到任何技能,懲罰會給孩子帶來憤怒、反叛、報復,有可能會喪失信心或偷偷摸摸。

孩子犯錯只為獲取歸屬感

另外,孩子的不良行為會告訴我們什麼,不良行為背後的目的又是什麼?阿德勒說過,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價值感和歸屬感。只是因為他還小,不知道用什麼樣的正確方法,而往往採取了不良行為來獲得價值感和歸屬感。

比如一個經常在你打電話時來打擾你的孩子,他的行為背後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我們只看到了孩子表面的不良行為,你可能會因為他不讓你好好打電話變得很煩躁而訓斥他,甚至打他。可是我們發現,這樣解決不了問題,下次你再打電話時情況依舊。此時瞭解孩子行為背後的真正目的就變得至關重要。其實,這個孩子的行為,是要引起你的關注,他認為只有得到關注才會有歸屬感。如果能瞭解到這一點,你就可以幫助他找到更有建設性的行為來獲得歸屬感。

讓孩子發誓不再犯錯解決不了問題

羅海鳴還強調,如果家長看不到孩子行為背後的深層原因,孩子也會因此學會用“不”來回應我們。當孩子有不良行為時,往往會伴隨著各種情緒。而我們家長經常在大人和孩子情緒都不好時加以訓斥和說教,想立刻把問題解決掉,立刻讓孩子承認錯誤並且保證以後不會再犯,其實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TAGS:犯錯 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