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融資瓶頸

才智咖 人氣:3.27W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小企業的增長速度是大型企業的4倍左右,已經成長為我國國民經濟一支中堅力量,在推動企業技術進步、增加就業、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中小企業融資瓶頸

中國首富王健林在創業初期為融資而飽受磨難和鄙視。為了一筆銀行承諾的貸款,王健林親自跑了五十多次,員工更不用說,即便如此,王健林還是沒有得到那筆貸款。

星巴克創始人舒爾茨開始他的創業計劃時,需要一大批資金投入。舒爾茨堅持不懈地拜訪了242個投資者,有217人他給吃了閉門羹,但還是有25個人把錢投給了他,最終他籌到了165萬美元資金。舒爾茨說:“那真是一段非常低賤日子。”

王健林和舒爾茨之輩的智商、情商、口才、人脈、資源、能力等肯定不會比我們一般企業家朋友差,但他們的創業融資的故事卻告訴我們一個殘酷的事實:中小企業融資確實很難!

那麼中小企業融資到底難在哪裡?國家經濟環境、金融環境、貨幣政策、信用體系等,這些因素不是我們中小企業家能夠改變得了的,一箇中小企業要想比別人活得更長久一點,必須清晰地理解自身的瓶頸並努力的克服這些瓶頸。拋開那些“臭氧層”的影響因素以外,認為中小企業融資瓶頸主要有以下六點:

第一、資訊不對稱

資訊不對稱是中小企業融資最大的瓶頸。資訊不對稱是指融資人對其自身風險暴露、收益狀況等有關資訊掌握的比投資人更全面,而不嚴格履行如實告知義務,或者由於其他原因使投資人無法獲得準確全面的資訊,使投資人無法做出準確決策。資訊不對稱就會產生所謂的“檸檬效應”。

對於中小企業融資而言,“檸檬效應”將導致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最終使中小企業陷入了“劣幣驅良幣”的怪圈。首先是優質企業得不到公平的待遇,有效的資金需求得不到滿足;而低質量、高風險的企業卻可能助長賭博心理,更傾向於高成本的融資。這樣融資的風險和成本反而可能增加,社會資金就得不到有效的配置。中小企業要麼融不到錢,要麼融資門檻大大提高。

第二、融資工具不瞭解

對融資而言,現在許多中小企業除了對銀行貸款、PE投資和IPO有所瞭解以外,其他融資工具基本上都不甚了了。由於銀行貸款、PE投資和IPO的門檻都很高,這也無形中加大了中小企業對融資的畏懼感。

事實上,目前我們國家的金融環境和融資渠道越來越開放,資本市場、金融機構和類金融機構越來越多,如:銀行、小額貸、融資性擔保公司、典當行、融資租賃、信託、P2P網貸、第三方支付、天使投資、風險投資、政策性貸款、政府專項資金、證券公司、銀行間債券市場、證券交易所、新三板市場、區域性的股權交易所(四板市場)、民間借貸等。每一種融資渠道都會擁有若干個融資工具可以面向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而每個融資渠道和融資工具都有不同的風險控制和融資門檻要求,中小企業可以根據身的行業特點、發展戰略、成長階段、商業模式、資產狀況、財務狀況、擔保條件等合理進行融資規劃,因地制宜地選擇融資工具。

中小企業對融資渠道和工具瞭解不多不透,融資的成本和難度自然就會加大許多。

第三、融資包裝不重視

大部分企業沒有專門的融資專員和機構,需要融資時僅指派一般的財務人員或行政人員與銀行和投資機構溝通。有的老闆認為,我是一個好企業,酒香不怕巷子深,抱著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心態去融資。有的老闆只給投資機構提供一份財務報表,僅承諾報表資料真實,其他資料不願意提供。

汪中求先生在《細節決定成敗》一書中說:“企業融資是一種營銷行為,是對融資專案和融資方本身的營銷。” IPO上市是我們熟知的融資工具,每一家成功上市的'企業莫不是經過幾年的上市規劃、重組、整合包裝才能完成的。當然,其他的融資工具也許沒有IPO上市的要求那麼高,但是,針對不同融資渠道的偏好和要求,對企業和專案進行調整包裝確是十分重要的。

融資包裝就是對企業或專案的行業規模、發展戰略、商業模式、技術創新、競爭優勢、成長能力、盈利能力、償債能力、財務狀況、管理團隊、退出渠道等要素進行綜合規劃設計包裝,力求達到擬選擇的投資機構的偏好和要求。融資包裝對融資的規模、效率、成本等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中小企業對融資包裝應予以高度重視,必要時尋求財務專家或融資顧問的幫助。

 第四、內部管理不規範

許多中小企業存在家族管理、一股獨大、公私財務不分、內外賬並存等不規範現象,管理團隊素質不高,內控制度不健全,導致金融機構對他們的資信評級不高,投資機構投鼠忌器、愛莫能助。中小企業佔到了不規範的帶來的好處,必然失去規範運作帶來的好處。兩頭佔,莫可能。中小企業要想獲得更多金融投資機構的青睞,必然從企業規範運作開始。

第五、資源投入不足夠

中小企業想突破技術難關時,會加大對技術研發投入和技術人才引進,甚至技術顧問合作,一年二年後才會形成了自己的競爭優勢的產品;中小企業想突破市場行銷瓶頸時,會不惜引進營銷人才和加大廣告投入,甚至營銷顧問合作,通過一年二年後才形成了自己市場優勢和擴大了市場份額。那麼,中小企業面對融資瓶頸時,又投入多少資源呢?

許多中小企業在融資方面投入是非常有限的。沒有專門的融資機構和人才;沒有與銀行、投資機構、政府部門進行長期有效的溝通互動;老闆沒有親自抓融資業務;沒有長期合作的融資顧問和財務專家;不願意支付融資中介費用;等等。

既然是融資瓶頸,是融資難題,必然需要加大資源投入才可能實現突破。這些資源投入包括人才、資金、時間等要素投入。

第六、融資時機不恰當

2009年以前光伏行業的企業融資非常火爆,2011年以前LED行業的企業融資非常火爆,但從2012年以後光伏行業和LED行業的企業融資卻異常困難。任何行業都有生命週期,任何企業亦有生命週期,當企業處在快速成長期時,融資相對比較容易,融資成本相對較低,企業估值也相對較高。正如著名的天使投資人雷軍曾說,“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

另外,不同的金融機構、類金融機構和投資機構在不同的時點和發展階段,也會表現出不同的投資意願。中小企業選擇恰當的時機與投資機構接觸,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銀行在國家銀行緊縮時期或在每年年底前資金比較緊張;PE股權投資機構經過2009年以來的投資高潮,2013年開始進入低迷期,現在他們的投資意願相對比較低;融資租賃公司是國家金融政策放開以來,大多是從2012年才開始成立,資金比較充裕,對外融資意願比較強。

中小企業就應充分洞察行業和企業的發展的趨勢和規律,以及外部融資環境,把握適當的是時機,做好融資規劃和決策,未雨綢繆,為企業未來發展儲備資金和融資資源,不可在急需資金時臨時抱佛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