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中小企業融資的八大原則

才智咖 人氣:6.32K

企業融資的目的是將所融資金投人企業運營;最終獲取經濟效益,實現股東價值最大化。其中融資的八大原則是什麼?

有關中小企業融資的八大原則

一、收益與風險相匹配原則

企業融資的目的是將所融資金投人企業運營;最終獲取經濟效益,實現股東價值最大化。在每次融資之前,企業往往會預測本次融資能夠給企業帶來的最終收益,收益越大往往意味著企業利潤越多,因此融資總收益最大似乎應該成為企業融資的一大原則。

然而,“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實際上在融資取得收益的同時,企業也要承擔相應的風險。對企業而言,儘管融資風險是不確定的,可一旦發生,企業就要承擔百分之百的損失了。

中小企業的特點之一就是規模小,抗風險能力低,一旦風險演變為最終的損失,必然會給企業經營帶來巨大的不利影響。因此中小企業在融資的時候千萬不能只把目光集中於最後的總收益如何,還要考慮在既定的總收益下,企業要承擔怎樣的風險以及這些風險一旦演變成最終的損失,企業能否承受。即融資收益要和融資風險相匹配。

二、融資規模量力而行原則

確定企業的融資規模,在中小企業融資過程中也非常重要。籌資過多,可能造成資金閒置浪費,增加融資成本;或者可能導致企業負債過多,使其無法承受,償還困難,增加經營風險。而如果企業籌資不足,又會影響企業投融資計劃及其他業務的正常開展。因此,企業在進行融資決策之初,要根據企業對資金的需要、企業自身的實際條件以及融資的難易程度和成本情況,量力而行來確定企業合理的融資規模。

三、控制融資成本最低原則

提起融資成本這個概念就不得不提起資本成本這個概念,這兩個概念也是比較容易被混淆的兩個概念。

資本成本的經濟學含義是指投入某一專案的資金的機會成本。這部分資金可能來源於企業內部,也可能是向外部投資者籌集的。但是無論企業的資金來源於何處,企業都要為資金的使用付出代價,這種代價不是企業實際付出的代價,而是預期應付出的代價,是投入資金的投資者希望從該專案中獲得的期望報酬率。

而融資成本則是指企業實際承擔的融資代價(或費用),具體包括兩部分:融資費用和使用費用。融資費用是企業在資金籌集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費用,如向中介機構支付中介費;使用費用是指企業因使用資金而向其提供者支付的報酬,如股票融資向股東支付的股息、紅利,發行債券和借款向債權人支付的利息。企業資金的來源渠道不同,則融資成本的構成不同。一般意義上講,由於中小企業自身硬體和軟體(專業的統計軟體和專業財務人員)的缺乏,他們往往更關注融資成本這個比資本成本更具可操作性的指標。

四、遵循資本結構合理原則

資本結構是指企業各種資本來源的構成及比例關係,其中債權資本和權益資本的構成比例在企業資本結構的決策中居於核心地位。企業融資時,資本結構決策應體現理財的終極月標,即追求企業價值最大化。在企業持續經營假定的情況下,企業價值可根據未來若干期限預期收益的'現值來確定。雖然企業預期收益受多種因素制約,折現率也會因企業所承受的各種風險水平不同而變化,但從籌資環節看,如果資本結構安排合理,不僅能直接提高籌資效益,而且對摺現率的高低也起一定的調節作用,因為折現率是在充分考慮企業加權資本成本和籌資風險水平的基礎上確定的。

五、測算融資期限適宜原則

企業融資按照期限來劃分,可分為短期融資和長期融資。企業究竟是選擇短期融資還是長期融資,主要取決於融資的用途和融資成本和等因素。

六、保持企業有控制權原則

企業控制權是指相關主體對企業施以不同程度的影響力。控制權的掌握具體體現在:

1.控制者擁有進入相關機構的權利,如進入公司制企業的董事會或監事會;

2.能夠參與企業決策,並對最終的決策具有較大的影響力;

3.在有要求時,利益能夠得到體現,如工作環境得以改善、有權參與分享利潤等。

七、選擇最適合的融資方式原則

中小企業在融資時通常有很多種融資方式可供選擇,每種融資方式由於特點不同給企業帶來的影響也是不一樣的,而且這種影響也會反映到對企業競爭力的影響上。

八、把握最佳融資機會原則

所謂融資機會,是指由有利於企業融資的一系列因素所構成的有利的融資環境和時機。企業選擇融資機會的過程,就是企業尋求與企業內部條件相適應的外部環境的過程。從企業內部來講,過早融資會造成資金閒置,而如果過晚融資又會造成投資機會的喪失。

一般來說,中小企業融資機會的選擇要充分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由於企業融資機會是在某特定時間出現的一種客觀環境,雖然企業本身也會對融資活動產生重要影響,但與企業外部環境相比,企業本身對整個融資環境的影響是有限的。

在大多數情況下,企業實際上只能適應外部融資環境而無法左右外部環境,這就要求企業必須充分發揮主動性,積極地尋求並及時 把握住各種有利時機,努力尋找與投資需要和融資機會相適應的可能性。

第二,由於外部融資環境複雜多變,企業融資決策要有超前性,為此,企業要能夠及時掌握國內和國外利率、匯率等金融市場的各種資訊,瞭解國內外巨集觀經濟形勢、國家貨幣及財政政策以及國內外政治環境等各種外部環境因素,合理分析和預測能夠影響企業融資的各種有利和不利條件,以及可能的各種變 化趨勢,以便尋求最佳融資時機。

比如,在計劃經濟時期,財政撥款是我國國有企業籌集資金的主要方式,“撥改貸”後銀行貸款又成為企業籌集資金的主要方式。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以及股份制的建立,在資本市場上融資逐漸成為企業融資的重要方式,這些國家政策的變化對企業而言影響是深遠的。

因此,中小企業的管理者一定要注意國家各類法規的變化, 要對此具有良好的“嗅覺”,在看清形勢後果斷決定融資的途徑。近些年來,我國企業境外上市逐漸增多,我國中小企業板也正式啟動,這些國內外融資環境的變化在給中小企業提供了新的融資途徑。

第三,企業在分析融資機會時,還必須要考慮具體的融資方式所具有的特點,並結合本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適時制定出合理的融資決策。

比如,企業可能在某一特定的環境下,不適合發行股票融資,卻可能適合銀行貸款融資;企業可能在某一地區不適合發行債券融資,但可能在另一地區卻相當適合。

綜上,中小企業必須善於分析內外環境的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對融資渠道和方式的影響,從長遠和全域性的視角來選擇融資渠道和融資方式。此外,對於企業而言,儘管擁有不同的融資渠道和方式可供選擇,但最佳的往往只有一種,這就對企業管理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必須選擇最佳的融資機會。

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及解決途徑

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本源是資訊不對稱

理論研究認為,企業的規模與資訊可得性成正比,企業規模越小,關於企業的資訊就越不容易獲得。從銀行信貸支援中小企業的角度來看,當市場上存在不同型別的借款者時,有些型別的借款者無論願意付出多高的貸款利率,都可能會因為資訊不對稱而被排斥在信貸市場之外,而其他的借款者則會得到信貸,這就是所謂的“界定現象”(Red-lining)。另外,在資訊不對稱的條件下,銀行作為理性的個體,寧願選擇在高利率水平上拒絕一部分貸款人申請,即實行信貸配給,而不可能選擇在高利率水平上滿足所有借款人申請。

用抵押機制解決資訊不對稱

目前,銀行解決信貸交易中的資訊不對稱主要依靠引入抵押機制,即將貸款利率和貸款抵押同時納入貸款組合。資訊與抵押品是可以相互替代的,這裡的抵押品包括資產、股權、聲譽、品牌、第三方擔保等。但中小企業,特別是處於成長初期的中小企業,本身缺少抵押品,貸款自然困難。

同時,理論和實踐都證明,與大型金融機構相比,中小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信貸融資具有優勢,銀行與企業之間有一種天然的對應關係。中小銀行難以成為大型企業的主要資金供應者,而大銀行將業務重心放在向中小型企業尤其是微型企業提供信貸也並不是最優選擇。在西方已開發國家,如美國,中小企業融資中有較大比例來自銀行信貸,但這和美國的商業銀行結構有關,即美國銀行業中存在大量小規模、地區性的中小銀行。美國中小企業促進局的調查資料表明,美國的中小銀行是中小企業的主要信貸來源。

國內中小企業融資難有三個成因

目前,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主要途徑主要有四條:第一是從企業角度看,企業除了簡單追求利潤外還應積極從多個方面儘早不斷完善自己,使自身條件達到不同發展階段的融資要求;第二是從市場角度看,應當加強融資機構和融資工具的創新;第三是企業要對自身現有資源進行充分挖掘,以儘可能達到融資要求;第四是各級政府和監管部門要著力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的基礎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