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覓中華》讀後感1000字

才智咖 人氣:2.7W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尋覓中華》讀後感100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尋覓中華》讀後感1000字

《尋覓中華》讀後感1000字1

如果說讓我的文章成為囂囂塵世的正宗,這個念頭我沒想過,也從不敢想。我只是想闡述一下我的觀點,印證心中的那句:讀過,愛過,寫過。

讀《尋覓中華》,彷彿獨自行走在歲月的長河中,從炎黃戰蚩尤的激流險灘中逃脫;聽到了古神話裡的酸甜苦辣;目睹了王懿榮的苦痛煎熬;領略了大唐詩文的稍遜風騷;嘆息過文化革命的流短誹長。這些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以致於現在憑藉腦中殘留的文字,去問想那一幕幕跌跌撞撞,風霜雨月的畫面,都會觸目驚心,感嘆萬分。

因為讀過,所以愛過。

有時我在想,人生何嘗不是中華文明歷史發展五千年的縮影,從飢不裹腹的少年,到荊棘叢生的成年,到跌跌撞撞的中年,再到步履蹣跚的老年,人生冷暖飽嘗過一路跌跌撞撞實現了他現有的輝煌。中華民族從小到大,中華文化由淺到深,五千年前誰能料到中華民族的繁榮與強大,這又使我聯想到人生,“再小的個子也能給沙漠留下長長的身影,再小的人物也能讓歷史吐出重重的嘆息”。

我經常說“我愛中華”,我愛她什麼?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不,這些都太顯淺。我愛她的文化,不是盛世的點綴,而是黑夜的蠟燭。舉個例子,這本書令我感觸最深的是,文化被摧殘,文人被批判,他們顧不上高談闊論,總是帶著一種悲壯的激情,在人生艱難的道路上進行拼搏,首先要改變他們的生存條件,同時還要放棄自己的精神追求,但他們不會從此埋沒,因為他們不會心甘情願地就此沉淪。沒有悲劇就沒有悲壯,沒有悲壯就沒有崇高,留給我們的與其說是一段痛苦的回憶,不如說是中華人民意志的體現與文化的不朽。

文章中我們看到豐富多彩的生命和形形色色的人群,其中最令我動容和敬佩的是司馬遷,被百般蹂躪地體無完膚之後,依然身殘志堅。他沒有因此患得患失,裹足不前,也沒有消沉頹喪,迷失墮落,而是以一種重生的心態,一種堅強的意志力,用餘生寫下這一部巨集偉著作,昇華了自己,影響了後人。既然這樣,那麼我們在人生旅途中為何青松被雪壓而倒?我想,答案不言而喻。當往昔所有的誤會與嘲笑再也不能打擊我們對生活的熱情時,但往昔所有的不幸與負累再也不能動搖我們的人生觀念時,當我們終能以一種微笑的姿態回顧自己這些年來走過的人生歷程時,我們也許會感覺到:我們真正生活過——以一種脫俗的心態與激情。這些何嘗不是中華民族潛在的,以一種精神滲入每個華夏子孫的血液中,源遠流長!

生命在前行中頓悟,歲月在積累中昇華,沉澱了五千年的中華文明,以文字的方式流淌在餘秋雨的筆下,同時注入我們心中。

行走在歲月的旅途中,發現:天佑中華!

《尋覓中華》讀後感1000字2

九年級那年暑假,看完了餘秋雨的《千年一嘆》和《行者無疆》後,順著他的著作單一路向下摸,終於讓我遇見了他的《尋覓中華》。如果說《文化苦旅》是一本以地理為基礎橫向展開的“山河之書”,那麼《尋覓中華》便是一本以中國歷史為基礎縱向梳理出來的“中國文脈”。如果說《文化苦旅》在各具特色的或人文或自然的風光下,將一個個故事與感觸娓娓道來,那麼《尋覓中華》便是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跋涉,描繪出一個個人物細緻的容顏。

從上古神話的瑰麗開始,這裡有三皇五帝曠日之戰的壯闊,這裡有夏商周問卜禱告的蒼涼,這裡有春秋戰國思想碰撞的燦爛,這裡有漢唐盛世歷史變遷的輝煌……是,這明明是最熟悉的歷史,卻有著最別緻的感觸。

老子的西風古道、孔子的生命情調、墨子的黑色光亮,他們的身影不再凝固於晦澀難懂的典籍,而將滿篇的文言文化為生動而溫暖的話語。屈原的掙扎無奈,司馬遷的隱忍屈辱,三曹的褒貶不一,他們的經歷不在桎梏於一成不變的史書,而將人性的`複雜生動淋漓的詮釋。

我聽到了最黑暗最混亂的夜裡,那聲竹林七賢吟嘯的千古絕響;我嗅到了田園阡陌間,那朵陶淵明執於手中菊花清香;我看到了盛世輝煌亂世衰微中,唐詩幾男子的傲骨與堅守。那些看似簡單的問題一次次在我的腦海中炸響:《詩人是什麼?》《從何處走向大唐?》《哪裡來的陌生人?》在尋尋覓覓中尋找答案,在磕磕絆絆中瞥見曙光。

餘秋雨曾親身面對過那一場聲勢浩大的文化浩劫,曾被“國民性”這一可以稱之為深層文化的國家民眾的集體潛意識深深刺痛。曾經想過“少沾文化的邊”寧願終身從事體力勞動他,最終還是在那個風雨漂泊的年代,潛藏在浙江的一座山上,開始了對中華經典的系統研讀。讀萬卷書,行千里路。在獨自探訪祖先留在書本之外的文化身影的路上,觸控到了中華大家庭很多的祕密,遠比想象的精彩。他決定把自己的閱讀和寫成文章,用最感性的“巨集偉敘事”與廣大讀者對話,最終開啟了一派“文化散文”的風潮。

不可否認,餘秋雨的歷史地理散文對大眾來說,是瞭解中華文化的一個很好的視窗。更無法否認,他的散文是把對中華文化有興趣的人引領向更深層次的尋覓的橋樑。也許他的觀點我們不會全然接受,但是正因為前方有了他所開闢的道路,我們在尋尋覓覓的過程中能更加容易的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

那麼就以《尋覓中華》總序中的一句話做結尾吧:“任何一部真正的歷史,起點總是一堆又一堆的資料,重點則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感悟。”願每一個人,都能從這本書裡,尋覓出那份獨屬於自己的中華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