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基金會調研報告

才智咖 人氣:1.55W

產業扶貧是我國開展扶貧開發工作的重點之一,加強對貧困地區的扶貧能力各方面的建設對產業扶貧實施具有積極的影響,因此也有利於對貧困問題的解決。下面是本站小編為你搜集的扶貧基金會調研報告,希望你喜歡!

扶貧基金會調研報告

扶貧基金會調研報告範文一

xx市是山西省扶貧攻堅的主戰場,目前扶貧物件規模依然很大,部 分貧困鄉村生產生活條件還很落後,特別是一些已經解決溫飽的群眾因災、因病返貧問題還很突出。中央提出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以來,我們通過深入貧困鄉村召開座談會、現場交 流、入戶調查等形式,初步摸清了呂梁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的基本情況、存在問題和對策。

一、呂梁山區貧困基本情況

(一)自然條件惡劣。呂梁山區溝壑縱橫,山巒起伏,平均年降水量僅502.5mm,十年九旱,溝壑、光禿、乾旱成為鮮明的地理特徵。特別是部分偏遠山村 交通不暢,通訊落後,資訊閉塞,傳統產業得不到增值提升,有效資源不能充分開發利用,沒有形成增收致富的支助產業。

(二)農民素質偏低。勞動力文化素質低,既是貧困的結果,又是造成貧困的原因。許多貧困人口因貧困而失學,又因失學而成為新一代貧困人口。由於他們文化素質相對較低, 發展家庭經濟缺計劃,缺技術、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打工收入也與非貧困戶有 很大差距。加之貧困戶小農意識根深蒂固,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落後, 小富即安,“等、靠、要”的依賴思想嚴重,凡事都等國家和社會的救助。儘管有些貧困戶有擺脫貧困的願望,並不斷努力嘗試,但由於思路不清,觀念不明,缺少引 導,導致失敗,最終失去了脫貧致富的信心和勇氣。

(三)子女上學致貧。近年來,隨著 農村經濟的發展,大部分農村青壯年外出打工或創業,有的舉家外出,農村大部分幼兒園和國小班級不齊,與之配套的措施是集中辦寄宿制學校,導致農村孩子幼兒、國小階段就 被迫外出上學。還一些家長為了照顧子女上學,只能寄居或租住在有學校的城鎮,這樣增加了家庭負擔。而對於部分舉家外出打工的農民而 言,帶孩子去城鎮或城市上學,同樣無形中也加重了經濟負擔,對於尚未根本脫貧的農民更是不堪重負。經調查瞭解,一個高中生每年需支出8000元左右,大學生需10000-20000元 。一些貧困戶家庭往往為了子女上學負債累累。

(四)因災因病返貧。一方面,自給自足、靠天吃飯的農業生產,無法抵禦旱 、澇、風、雪、雹、霜和蟲害、疫情等頻發的自然災害。另一方面,貧困戶中有長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僅不能通過勞動獲得收入,高昂的醫療費用,導致一些農民債臺高築,甚至重新返貧。

二、開展精準扶貧工作面臨的問題

(一)經濟社會轉型增加了農民收入估算難度。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體制 的深刻變革,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程序加快,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係和分配方式等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多元經濟相互交織混合發展,給準確調查核實農戶 收入增加了難度。加之,受農業經濟效益低而不穩影響,近年來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紛紛外出打工,勞務收入成為農民增收的主渠道,其中群眾的一些隱性收入較難掌握。

(二)農民素質偏低增加了精準識別難度。由於農村教育的先天缺陷與後天 乏力,農民的文化素質相對較低,思想覺悟有偏差,政策界限把握不準,均等化思想比較嚴重。面對利益之爭時,互不相讓,給精準識別增加了難度。同時,貧困農民經濟基礎不 同,智力能力差別較大,導致幫扶要求千差萬別,扶貧措施難以滿足個性化要求。

(三)農村情況錯綜複雜增加了精準扶貧難度。近年來,隨著中央一系列惠 農政策的陸續出臺和地方重大專案建設步伐加快,農村各種矛盾日漸突出,特別是城郊型、工礦型農村顯得較為突出。一是換屆選舉中宗派勢力、家族勢力嚴重 ,有的農村政權甚至把持在黑惡勢力手中,有利可圖時很難做到公平、公正,引發了一些新的社會矛盾。二是隨著青壯年勞力大量流入城市,農村常住人口大都 剩下留守婦女、兒童、老人,實際長期居住人員不足三分之一,在農村實施規劃扶持專案中出現勞力緊缺和種植專案後期管護難到位的現象。三是一些農村幹部 工作方式方法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責任心不強,作風不民主,對貧困人口認識有偏差,認為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是搞形式,扶貧到戶不一定能兌現,導致鄉村幹部對建檔立卡動態 管理工作不夠重視。四是精準識別要求規劃到村、幫扶到戶、差別到人,而識別過程缺乏剛性標準,難以做到讓群眾心服口服。

(四)市場變幻莫測導致難以培育扶貧主導產業。市場經濟千變萬化,近年 來一些農產品、畜產品價格波浪式變化,農民難以摸清市場規律,無法規避市場風險,長期以來形成的習慣經營思維,給一些農民形成了災難性的打擊和損失。一家一戶幫扶勢單 力薄,即使一村一戶搞了一品一業,由於市場發育不良,有的甚至遠離市場,造成產品滯銷,農民怨聲載道。儘管過去各級政府號召群眾辦了一些實體,搞了一些產業,終因市場 原因半途而廢,一直未形成有競爭力的主導產業。

(五)特殊的貧困特徵導致精準扶貧任務艱鉅。受諸多因素影響,貧困面大 、貧困程度深、返貧率高,仍然是我市目前最明顯的特徵。2013年,全市貧困人口還有75萬,佔全省的四分之一,是全省貧困人口最多的市,其中六個國定貧困縣的貧困人口 (57.32萬)佔了全市的75.65%;農民人均收入較低,僅6186元,位列全省倒數第二,其中六個國定縣3489元,佔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的 57.5%。除孝義、汾陽、文水外,還有6個國 定貧困縣、4個省定(插花)貧困縣,貧困層次不盡相同,要做到精準扶貧難度較大,而且不可能一下子全部覆蓋。

三、開展精準扶貧的案例分析

嵐縣上明鄉陽寨村由郝家山、上陽寨、下陽寨三個自然村組成,共有 246戶、910口人。2012年秋季,嵐縣扶貧辦安排該村50萬元的整村推進專案。面對農民貧困狀態參差不齊、智力能力差別較大、脫貧致富信心不足、等待觀望思想嚴重的現狀,鄉 、村兩級幹部立足公平公正,有序操作,初步探索出一條精準扶貧路子。

(一)因地制宜科學選定專案。經縣扶貧辦和鄉村兩級幹部聯合考察,綜合 分析認為養牛成本相對較高,養雞、豬疫病難以控制,價格波動較大,且從全國範圍來看處於飽和狀態,不宜發展。結合近幾年退耕還林政策的實施,禁牧影響了本地山羊發展, 加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羊肉比較環保觀念的影響,最終確定實施肉羊養殖。

(二)陽光操作確定幫扶物件(養殖戶)。為了確保整個操作過程公開、公 平、公正,鄉村兩級通過召開全體村民大會,要求村民自願報名。其中30多戶農民有意願養殖脫貧致富,還有部分農戶要求平分養殖專案,人人有份,然後將自己所得部分出售, 以此賺取一些現金救急。針對這一情況,鄉村兩級幹部組織群眾評議,首先否決了第二部分人的想法;然後針對30多戶農民,作出自籌資金300元/只購買肉羊的決定。經準備養殖 的貧困戶討論,認為300元/只價格較高,多數貧困戶拿不出錢;之後,根據市場行情測算,決定凡自籌資金200元/只的農戶都有資格享受幫扶政策。最後,通過報名、篩選、籌資 ,確定了30戶農戶,籌到現金8萬元。

(三)充分醞釀確定肉羊品種。經過養殖戶共同商討,認為本地山羊宜於山 坡放牧,不符合退耕還林政策,且圈養育肥慢。而藏西肉羊圈養育肥快,符合退耕禁牧政策,且適宜嵐縣氣候,所以選派養殖戶代表和鄉、村兩級幹部去青海大草原,以1350元/只 的價格購得藏西肉羊410只(其中,公羊10只)。

(四)結合實際肉羊分配到戶。根據自籌資金多少,支村“兩委 ”確定了每個幫扶戶的肉羊數量。其中,最多的農戶有20多隻,最少的4、5只。且在青海買羊時,鄉村兩級幹部就將所購410只肉羊打耳編號,回來後抓鬮取羊,很快將肉羊 分配到戶。

(五)農戶自願整合集中飼養。經過一段時間飼養,養殖能力較差的一些個 戶出現了向外拋售肉羊的想法,幹部發現這一苗頭後,及時制定了相關措施:一是母羊交易不準出村,只限於本村貧困戶之間;二是除非正常死亡,母羊三年內不準宰殺食用;三 是羯羊出售須經村幹部驗收,方可進行。最終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410只肉羊集中到了16戶農民手中集中飼養。從2012年秋到2013年春,實現了肉羊的正常飼養。經過一年時間氣 候適應,2013年秋,母羊開始產羔。

截止目前,不僅410只肉羊儲存完好,而且繁殖了近200只小羊,按市場價500元/只算,一年 時間可收回投資10萬元,效益十分可觀。

結合陽寨村貧困戶自發參與養殖的實踐,專案實施過程始終貫穿著“精準”二字 ,瞄準了全村幫扶產業——肉羊養殖,瞄準了幫扶物件——養殖戶,照顧到了不同個體,符合“規劃到村,幫扶到戶,差別到人”的工作機制。 同時,整個操作過程從自願報名——民主評議——政策限制,嚴格按程式執行,是精準扶貧的最好實踐。

四、開展精準扶貧的對策與建議

長期以來,扶貧開發存在著貧困人口底 數不清、情況不明、針對性不強、扶貧資金和專案指向不準的問題。

通過基層的實踐操作,我們認為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應圍繞精準識別、精準幫扶和精準管理三 方面來開展。

(一)申報是基礎。組織動員群眾申報自己的收入情況,釐清群眾收 入來源,算清群眾年度收入總賬,是搞好精準扶貧的基礎。農民種地收入好算賬,打工收入很直觀,財產性收入比較固定,經營性收入相對隱蔽。所以,要做好群眾的思想工作, 讓其放下包袱,主動申請登記,從而彙總出每一戶比較符合實際的收入基數,作為村民相互對比和是否確定幫扶的依據。

(二)評議是手段。根據每戶村民上年度收入情況,組織黨員代表、 群眾代表進行民主評議。具體為:以村為單位,按照每戶家庭經濟收入情況,結合本村貧困人口指標數,從低到高進行分類排隊,然後選擇確定貧困戶。操作過程中可以將農戶大 致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低保特困戶,智障殘疾生活不能自理的,年老體弱喪失勞動力的,大病大災造成生 活困難而無力翻身的。諸如此類全部納入低保範圍,民政部門按當地農村低保標準進行復核,並負責建檔立卡,列為救助物件,加大救助力 度,把他們從扶貧物件中剔除出去。

第二類是除特困戶外上年收入在全省確定的貧困標準以下,且有脫貧致富意願和能力,政府 扶持一把就能很快脫貧的農民,他們是呂梁精準扶貧的重點物件。針對各自的脫貧意願,有針對性地選擇致富專案,最好一個村選擇一個比較共同的產業,形成比較優勢。

第三類是上年收入超過全省確定的貧困標準的農戶。政府要幫助這類農戶鞏固脫貧成果,防 止返貧現象出現。要從扶持政策、金融貸款、資訊提供等方面給予支援,調動他們進一步發家致富的積極性,從而使其帶動更多貧困戶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