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本領大教學反思

才智咖 人氣:3.27W

  幼兒園昆蟲本領大教學反思篇一

昆蟲本領大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是一次有關於昆蟲知識的討論活動。通過教師的引題,小朋友加入到對昆蟲的話題的討論中來。主要的討論話題是昆蟲是益蟲還是害蟲。一般平常我們會覺得昆蟲有的長得不好看,有的長得太好看,它們應該不是什麼益蟲。就比如屎殼郎,長得這麼難看,一定也不是什麼好東西。這是孩子原先的認識,但是通過本次活動的探討,孩子們瞭解到了昆蟲平常不為人知的一面——它們的清掃作用,它們在地球上扮演的另一面的角色,這對孩子來說是充滿著神祕色彩的一件事情,這強烈地激發著他們的探究慾望。所以再討論的時候,孩子們也是興致勃勃,群情激昂。

而且通過本次活動的討論之後,孩子們對探索昆蟲的祕密的興趣更濃了,他們對那些神祕的東西更感興趣了,也許今後通過他們自己的探究,會發現更多的昆蟲的祕密。也許對將來的他們也是一種激發,這也是我們科學活動想達到的目的。

昆蟲本領大,昆蟲的保護色,昆蟲的自救,這些都是對孩子充滿著激發慾望的活動。因此說,這也是這個主題帶給孩子的很好的學習效果的一種體現。我們也許可以更多地選擇這樣型別的主題活動,引發孩子來探索,來發現,來建構這一定很受孩子喜歡的。

  幼兒園昆蟲本領大教學反思篇二

一、教材解構

《昆蟲本領大》是大班大主題《動物世界》中小主題《有趣的昆蟲》的一個科學活動,主要是要讓幼兒瞭解昆蟲在自然界中不同的地位與作用。

不同的動物在自然界中有不同的角色、地位與作用,那麼在昆蟲的世界,也有各自不同的地位與作用,這些作用有的'是對人類有益的,有的是對人類有害的,通過活動要使幼兒感受到生物,特別是昆蟲在自然界中的多樣性。

本次活動中,我們根據以尊重原教材的原則,制定了兩個方面的目標:一是認知目標,瞭解昆蟲在自然界中不同的地位與作用,感受昆蟲的多樣性。二是情感目標,初步理解大自然對於昆蟲的依賴性,萌發愛護昆蟲的情感,與昆蟲共存、共生。

二、學情分析

大班幼兒對科學探索活動的興趣日益增加,對探索神祕的自然充滿了好奇,大多數幼兒對動物有一定的認識,少數幼兒常常在週末與爸爸媽媽一起在西溪溼地等地方捕捉昆蟲、魚蝦。現階段幼兒對昆蟲的認知,不像成人那樣會多方面分析,在他們的認知裡益蟲和害蟲是有明顯的區分的。所以讓幼兒初步體驗、感知昆蟲在自然界中不同的地位與作用,感受昆蟲的多樣性,對幼兒進一步開展科學探索活動時對各種動物、自然現象等是一種激發。

三、活動環節及教學策略

環節一:動腦筋為清潔牧場想辦法。

教學策略:通過屎殼螂的例子瞭解屎殼螂的本領對人類的影響。

環節二:討論、瞭解昆蟲的各種本領。

教學策略:引發幼兒回憶昆蟲本領的相關經驗。

環節三:開展討論活動:假如沒有昆蟲……

教學策略:通過幼兒現有認知中益蟲、害蟲的本領,整理、分析昆蟲對人類的影響。瞭解生物的多樣性。

環節四:理解大自然對昆蟲的依賴性。

教學策略:通過對之前討論的小結,引導幼兒萌發愛護昆蟲的情感,與昆蟲共存、共生。

四、活動的調整及依據

調整一:第一環節教師半張掛圖,牧場上滿是牛羊糞便,引起幼兒關注。請幼兒討論,如果沒有屎殼螂,你還可以用什麼方法讓牧場變得乾淨?

教材中是掛圖上已畫了一隻屎殼螂,牧場上有許多的分辨,眼尖的幼兒一眼就看到了,馬上就說出讓屎殼螂把糞便運走的方法,為了使幼兒開動腦筋,將此環節做了更改,以增加活動內容的豐富性及趣味性。

調整二:第二環節為第三環節鋪墊、服務

原教材中教師引導幼兒梳理關於昆蟲的已有經驗,只提到了較少種類的昆蟲,大班幼兒對昆蟲已有一定的認知,此處調整為幫助幼兒梳理經驗中的益蟲、害蟲不同的本領,為第三環節展開討論作鋪墊。

四、成效表述

通過對教學活動主題、背景的審議及探索,將本次活動的環節策略進行了調整,幼兒昆蟲在自然界中不同的地位與作用及生物昆蟲的多樣性有了初步的認識。通過本次活動的開展,對主題《有趣的昆蟲》後續活動的開展有了推動和新的啟發,提高了幼兒對《有趣的昆蟲》主題科學探索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