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視角企業物流成本的控制措施研究

才智咖 人氣:2.53W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各行各業競爭進一步的加劇,物流的巨大作用被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的各類企業所認識,以下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供應鏈視角企業物流成本控制措施的論文範文,歡迎閱讀參考。

供應鏈視角企業物流成本的控制措施研究

摘要:隨著全球經濟環境的日新月異和現代製造技術的發展,企業之間的競爭日益加劇,企業對成本的關注逐漸開始從生產領域向流通領域轉變。近年來,從物流理論研究逐步延伸到供應鏈管理理論研究,在供應鏈管理環境下,進行企業物流成本控制策略研究是一項艱難而有意義的工作。

本文在對企業物流及成本控制相關概念闡述的基礎上,詮釋了供應鏈物流成本控制的含義、構成,並研究了供應鏈管理環境下企業物流成本控制及管理的特點和主要思想,通過對從供應鏈的角度來降低企業物流成本進行探討,為提出基於供應鏈環境下的企業物流成本控制提供了方法指導和理論基礎;在對崑山恆源電動工具製造有限公司(簡稱H公司)物流成本管理的現狀進行深入仔細的調查研究基礎上,採用MicrosoftExcel統計,分別從管理理念及人才、採購及庫存流程、運輸費用、管理資訊化建設、成本核算方法等角度分析論述H公司物流管理的現狀、不足及原因,同時應用統計學SPSS進行相關線性分析。論文在傳統企業成本核算的基礎上,從物流成本的內容出發,確定了物流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則,綜合作業成本法和目標成本法,建立了融合這兩種成本核算方法的物流成本控制體系。最後用具體案例來演示所建立的基於供應鏈環境下的物流成本控制體系的執行情況,選取供應鏈管理活動中的庫存和運輸兩個環節進行分析研究。論文最後就供應鏈管理環境下主要的物流活動環節,分別是銷售過程、生產過程、採購過程和售後服務過程、庫存及運輸環節,根據H公司物流成本控制實際情況,給出了物流成本控制各環節的主要控制指標及其控制策略。最後提出了企業要想從整個供應鏈角度進行企業物流總成本控制的一些保障機制。

論文突破了傳統的企業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範圍,把物流成本管理滲透到與企業供應鏈上物流活動中的每一個主要環節,為企業物流成本管理提供了新的環境;同時,注重前沿成本管理方法的整合與實際可操作性,對實現企業精細化物流成本控制管理具有借鑑作用。課題的研究為崑山H有限公司帶來了現實的經濟利益。通過對公司的物流運作進行為期一年半的改造,公司物流成本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關鍵詞:物流成本控制;供應鏈管理;供應鏈協同管理;控制策略

第一章緒論

1.1選題背景及意義

1.1.1問題的提出

隨著世界經濟環境、產業結構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全球化經濟體逐漸形成,企業生產經營的巨集觀環境不斷髮生著變化,加上勞動力成本的提高使得企業利潤率不斷下滑,尤其最近幾年世界範圍內金融危機導致很多企業還沒有從陣痛中甦醒過來,各類企業的管理開始逐漸認識到物流成本在企業整個生產成本中佔據的分量越來越重。在這種情形下,國內大部分企業都面臨著縮短交貨期、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和改進服務的壓力。目前,在很多企業中,物流成本佔有相當大的比重,物流成本的高低直接關係到企業利潤水平的高低和競爭力的強弱,所以,物流成本管理成為企業物流管理的核心。

通過對企業物流供應鏈中每一成本因素進行控制,是降低企業物流成本的有效方法。供應鏈環境下企業物流成本模型及方法的研究成為當前一個研究熱點。

物流貫穿整個供應鏈,它連線供應鏈的各個企業,是企業間相互合作的紐帶。在供應鏈管理環境下,企業與其他企業就不再是以前地單純競爭關係,而是通過物流將整個供應鏈上的企業建立了一種戰略伙伴關係,實行優勢互補。企業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物流成本是以貨幣形式直接反映在各項物流活動中的勞動消耗、勞動佔用和成果之間對比關係的一項綜合性經濟指標。

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控制企業成本難度就更高了,尤其是作為企業物流活動中的相關費用的物流成本

1.1.2研究意義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各行各業競爭進一步的加劇。物流的巨大作用被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的各類企業所認識。物流配送成本的高低已經直接關係到企業利潤水平的高低,物流成本管理和控制已成為中小型製造企業經營管理的一項核心內容。在提倡系統性地管理企業的思想帶領下,作為一種新的管理理念,供應鏈管理理論正在受到廣泛的關注,其中供應鏈環境下的物流成本管理模式順應了這種潮流,能夠較為適應企業外部的經營環境的變化與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它將傳統著眼於企業的物流成本管理思想和方法擴充套件到整個供應鏈中,對傳統物流成本管理的競爭環境變化進行了改革,是企業物流成本控制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採取正確的方法和措施,對各種物流耗費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從而將企業各項物流成本控制在相應範圍,提高企業物流管理效率,獲取長期競爭優勢,給客戶提供更好的增值服務,進而穩定社會物價水平。因此,可以說,實施供應鏈管理是企業通過整合外部資源,降低運營成本、提高反應能力、改善服務質量的有效措施。因此,研究降低企業鉅額物流成本,消除物流冰山,挖掘第三利潤源泉,研究供應鏈管理環境下企業物流成本控制策略對任何企業的發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經濟價值,這對指導相關企業進行物流成本的有效控制也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1.2國內外研究現狀

美、日、英、德等實體經濟發達的國家很早就開展了對企業物流成本的研究,相關文獻很多。根據其歷史發展階段及研究側重點的不同,大致可以分成如下五個階段企業物流成本的構成、物流成本核算、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收益評估和物流盈虧分析。無論在理論還是實踐方面都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20世紀初,美國的部分實業家提出了科學管理理論來對企業生產進行有效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企業經濟效益,這一時期所提出的方法過於注重生產效率的提高,方法應用侷限性很大。直到19世紀60年代,物流成本管理研究才逐漸進步,霍華德等學者利用物流費用這一指標來定量評價不同運輸手段的好壞,從而掀起了物流成本定量化研究熱潮。美國著名管理學權威彼得?得魯克提出的“黑暗大陸”理論:“揭示了企業物流成本控制中的主要費用型別,首次肯定了物流成本控制的重要性。2003年,美國的愛德華?弗萊哲利在《物流戰略諮詢》—書中認為物流成本應該包含如下專案:庫存成本、採購成本、運輸成本和配送成本。日本早稻田大學的西澤修教授在研究物流成本時發現,現行的財務會計制度和核算方法都不能掌握物流費用的實際情況,因而提出了著名的“物流冰山”學說,該理論將物流環節中那些對整個企業成本有影響的資料納入到財務會計核算體系,主要包括倉儲成本、運輸成本和資訊管理成本等,進一步豐富了物流核算體系科目,並在此基礎上制定了“物流成本算定統一基準”1992年日本通產省政策局又編寫了《物流成本計算實用手冊》,使日本現代物流成本管理髮展又推進了一步。上述研究文獻都從企業內部物流活動成本進行研究,圍繞物流成本的構成內容、核算體系和標準進行了深入研究。隨著供應鏈管理得不斷興起,企業如何從供應鏈管理的角度出發進行企業物流成本控制的研究則起步較晚,大致開始於上世紀90年代末。美國著名教授鮑爾索可斯_在《物流管理一一供應鏈一體化》一書中將物流成本定義在一個更為廣闊的空間上,將物流活動中所有的開支全部包含進去,從而更加拓寬和加深了物流成本的含義,在這樣的環境下實現物流成本的控制難度自然更高。

上世紀末我國入世後,經濟增速較快。大部分外資企業進入國內,在帶來了許多新的管理理念和技術之外也讓企業面臨著日益嚴峻的競爭形勢。國內物流及供應鏈支出情況如圖1-1所示。針對我國物流成本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運用供應鏈管理理論,重點就降低運輸成本、存貨持有成本和行政管理成本等方面,來探討降低物流成本的主要途徑。在這種情況下,國內學術界和產業界也開始從國內環境的實際情況出發,積極探索適合於中國自己實際情況的企業物流成本控制方法及模式。趙明鳳的《論企業物流成本管理模式》就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系統的研究,並總結為以下四點[21]:

(1)缺乏物流成本控制的戰略意識

物流企業是一種特殊的服務企業,它以合同的形式承諾在某一特定時間內為客戶提供專業的,綜合的物流服務。其成本控制尤為重要。然而在我國,絕大多數的物流企業對物流成本的意識仍然比較淡薄,物流成本控制戰略也尚未納入公司的發展戰略。

(2)物流企業缺乏規模效應

物流業作為新興的複合型服務產業,經過長期的沉寂後在較短的時間內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但絕大多數仍處於數量擴張的粗放式經營階段,行業進入門濫低,監管分散,科技含量低下,“小、散、差、弱”的主體格局制約了行業整體競爭力的提升。靠自身累積式擴張難以快速形成綜合物流實力,缺乏規模效應,許多先進的物流系統未被真正引入和使用,因而,無法較好的降低物流成本。

(3)生產計劃環節不穩定,因素多變

生產計劃的不穩定將直接導致物流費用的增加,這既反映在進口原材料的供給上,也反映在為促成嚴格遵守交貨時間在出口成品環節上不計物流成本[22]。生產計劃的不穩定受到多方面的制約,比如客戶訂單的瞬時增加或減少,專案經理由於業務知識的不熟練或者是在客戶的逼壓之下,胡亂承認,還有就是生產計劃人員本身的業務水平,或者是組織架構混亂,責任劃分不明確等多種因素造成的。

(4)物流資訊化建設滯後

從目前看,企業資訊科技管理水平和手段還比較落後,應用不普及,企業物流缺乏相應的資訊交換平臺。一方面,企業主要考慮到對原有的管理模式的轉換,對裝置,人員培訓的再投入,所花費的支出昂貴而產生被動的應用計算機管理物資,變成了人工管理的翻版;另一方面,在解決庫存管理問題的過程中,企業儘管已開發了不少先進的物流管理系統,甚至一步到位開發ERP資訊管理系統_,而由於對內部物流管理結構掌握不準確,業務流程不夠優化,物流效益難以得到體現,專案成功率低。

目前,供應鏈環境下物流成本管理及控制應用的研究工作在我國尚處於起步階段,還沒有建立專門的供應鏈環境下的物流成本核算體系,缺乏規範的核算,但近幾年有不少企業己在探討和摸索,取得了一些積極的成果。建立基於供應鏈協同環境下進行企業物流成本管理策略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己經成為我國物流理論研究的一個核心問題。大致分為以下幾部分內容(1)物流成本控制體系的研究。

供應鏈環境下企業物流成本控制體系要求用系統化的觀點管理企業的物流業務。物流系統化有兩層含義[29]:—是指物流的各功能即運輸、儲存、包裝、裝卸、配送、流通加工和資訊等相互聯絡、相互作用、相互制約、有機組合、協調執行並共同產生出的新的總功能;二是供應鏈內部各企業物流所形成的相互關聯、相互制約的整體。李亞兵,毛永清等人在研究煤炭企業物流成本控制體系中_,提出將企業物流活動過程中資訊流、資金流、貨物流及其供應鏈上的所有環節作為一個整合化的體系進行整體研究,從而根據市場的需求對物流資源進行協調配置,這為供應鏈管理環境下進行物流成本控制提出了一個正確的方向,但從定量方面未能更深入研究。武漢理工大學劉玉美針對中小型汽車製造企業在物流成本控制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提出聯合優化的戰略,強調區域性控制的同時更要協調好各要素之間的矛盾,利用資訊化技術將企業物流環節組成一個聯合優化的整體控制體系,來實現企業物流成本最小化。穆海平認為供應鏈物流中,物流作為整個供應鏈子環節,其決策最終必須服從供應鏈,單純對系統自身優化具有很大侷限性。供應鏈背景下,物流系統優化將會遇到來自系統內部和外部的影響,合作伙伴關係與激勵問題、快速準時交貨問題、資訊問題以及績效衡量問題等都加劇了優化的難度。

(2)物流成本控制方法的研究

物流成本控制以物流成本的數量為依據,而物流成本的多少決定於評價的物件一一物流活動的範圍和釆用的評價方法。企業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例行的物流成本管理方法。目前國際上對物流成本的計算方法大致有三種_:形態類別物流成本控制、功能類別物流成本控制以及適用範圍類別物流成本控制。由於物流成本屬於間接費用,對物流成本的控制,首先要克服傳統成本計算的缺陷,而要用新的方法來計算和控制才能找出問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在物流成本控制方法的研究方面,國內研究者們在西方國家傳統的會計核算體系的基礎上,結合具體企業應用了相應的改進。劉江[34]利用作業目標法對企業物流活動中採購環節進行計算,確定了該環節成本的大小,提出了相應的改進策略,利用作業目標法能夠直觀地觀察物流活動中對物流成本的消耗,通過定量化計算更有利於企業成本的管理;李堂(2005年)_在指出傳統成本核算方法下物流成本計算中存在的問題後,通過分析作業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並據此探討如何對物流成本進行會計控制和核算,系統地闡述了運用作業成本法進行企業物流成本計算與控制的具體思路。

(3)物流管理制度的研究

羅如學等人(2007年)在分析了我國企業物流成本偏高原因的基礎上,從物流管理制度的角度,提出了降低與控制企業物流成本的幾條途徑[36];楊啟成(2008年)在對分銷供應鏈成本管理進行簡單介紹的基礎之上,也對企業的成本管理系統和管理機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並對分銷供應鏈管理系統的應用前景進行了展望,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採購管理機制的若干建議[37]。柳強,張紹山(2009年)提出企業物流成本控制的具體措施:運用線形規劃、非線形規劃、儲存論等數理分析方法優化物流過程,減少完成某項作業所需要的時間或耗費通過作業成本法提供的成本資訊與外界相關作業的成本比較,選擇成本最低的作業;通過作業鏈一一價值鏈分析,消除某些不增值的作業;企業的供應、生產和銷售的物流部門應儘量實現作業共享,降低資源耗費;利用系統原理協調好構成物流系統的各要素(物流作業)之間的關係以及各要素與整個物流系統的關係,實現企業物流總成本最低的目標。

目前這方面的研究大都基於一個大的框架,對於企業實際物流控制實施的指導意義不夠。

(4)基於物流成本核算體系及控制模型的研究

師傑(2007年)從物流成本控制的原則出發,利用作業成本法將物流環節中不同資源分解為不同的作業流程[39],從而建立了基於作業流程的物流成本核算優化模型,並分析了該模型的求解方法及在實際應用價值。劉高常(2005年)從不同物流環節的各類成本控制及各環節之間銜接協調控制方面出發,利用模糊數學構建多級評價指標成本控制模型,該控制模型能夠為企業物流的方案選擇提供理論依據,從而幫助管理者判斷企業在物流成本控制方面的決策是否正確同濟大學管理學院周小莊等人[41]等針對不同性質的企業提出了改進的經濟訂貨批量模型,通過平衡採購進貨成本和保管倉儲成本確定一個最佳的訂貨批量,並求出了最優訂貨策略精確解的計算公式。東北大學張翠華等人針對多供應商環境下JIT採購的訂單分配問題,提出一個在滿足一定送貨及時率及採購策略條件下生產商的採購總成本最小化模型馮夕文_將企業整個生產系統作為研究物件,以整體效益最大化為目標,分析了離散型生產系統物流佔用量的變化特點,建立了在價格折扣條件下的最佳訂貨數學模型。

黃炎波,張漢江從供應商缺貨對購買方的影響為出發點,引入有效庫存水平的概念,構造了在供應和需求都不確定的情形下倉庫和零售商的庫存模型。

提出了安全因子整體優化的思路和方法但侷限於對兩階序列供應鏈的安全因子整體優化進行了研究,並且基於需求和提前期都服從常態分佈,且採取定期檢查補貨模式,待補定貨在後續各期中補足的假定。張令榮,楊梅(2005年)提出基於價值鏈的作業成本法分析一體化物流成本的數學模型。可以根據各項作業在價值增值過程中貢獻比例的歷史資料以及生產作業的流程分析,詳細確定各個矩陣,輸入有關決策結果,以此預測或模擬成本資料,並通過有關矩陣對應的變數,求取較優解或最優解,以便於進行物流成本控制[45]。但此模型僅僅是理論上的假設,有待進一步的分析和實證。部枉(2012年)在對供應鏈及供應鏈成本管理的理論研究基礎上構建了基於作業成本核算的供應鏈成本管理體系,並從全域性的角度探討了供應鏈成本的均衡和優化問題_。王琪,孫林巖,陳巨集提出基於兩階段的物流系統綜合評價DEA/AHP法的模型,並建立由運輸、倉儲、庫存管理、資訊化水平、企業發展潛力5類指標組成的物流系統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在每種型別中又分為生產率指標和質量指標進行評價。評價指標比較全面,在實際運用中還存在一定的難度,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47]。

而在我國,多數企業在物流成本控制具體實施過程中,儘管國內學術界己經開始深入研究供應鏈管理環境下企業物流成本形成機制問題,也建立了相關模型和方法,但由於發展起步較晚,普遍缺乏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具體應用案例。

1.3研究的目標、思路與方法

1.3.1研丸目標

本文針對當前企業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而其它成本消減空間又有限的條件下,擬在理論分析與崑山某電動工具製造有限公司(簡稱H公司)物流成本控制實地調研分析的基礎上,應用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相關物流成本控制理論,對企業的物流成本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綜合分析與研究,其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根據企業在供應鏈管理過程中的具體特點,整合一些現代常用的物流成本控制方法,如作業成本法、目標成本法等,設計並構建出一套完整、合理的供應鏈環境下具有較強可操作性的企業物流成本管理模式,給出具體有效的成本核算方法,建立相應的保障制度,從而為企業提供相應的物流成本控制策略,為企業決策者提供參考。

1.3.2研究思路與方法

(1)研究思路

本文的研究思路為:首先通過校內中國知網、萬方庫中的相關研究文獻,熟悉和掌握國內外關於企業物流成本的研究近況,分析、對比、綜合當前供應鏈管理及企業物流成本控制的相關理論和方法,確定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內容、技術路線以及論文框架;然後將傳統的物流成本控制方法如作業成本法和目標成本法相融合,建立一套供應鏈管理環境下對實際企業而言具有較強可操作性的物流成本控制體系,在對崑山某電動工具有限公司在企業物流成本控制管理方面的現實狀況的調查分析後,以案例分析的方法,運用“理論指導一實踐一再回歸理論”的研究思路進行案例驗證研究,為了能夠更好的體現研究方法的有效性,本文以供應鏈環節中庫存及運輸兩個環節進行模型計算,並給出相應的控制策略和具體的成本控制保障機制。通過案例研究得出一些結論和啟示,研究成果能夠為國內同類型企業在物流成本控制方面一些思路和參考。

(2)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本文在研究之前查閱了大量文獻,在充分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採用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供應鏈管理環境下企業物流成本控制的研究現狀進行了準確的瞭解和認識,為本文對企業物流成本控制問題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2)調查研究法。本文通過專題調研、與企業相關人員座談等方式對自己所在單位物流成本控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總結分析,歸納出了企業當前在物流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及原因。

3)個案研究。在調查研究及案例研究的基礎上,將論文中建立的物流成本控制體系及模型應用到企業實際中,通過對崑山某電動工具有限公司製造車間在庫存,運輸環節物流中的相關資料,建立了企業物流成本控制體系,並給出了相應的控制策略和保障機制。

1.4研究內容及結構

本文共分為六個章節,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章:緒論。主要論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義,綜述了國內外關於企業物流成本的研究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確定了本文的研究目標、思路及研究方法,給出了本文地主要研究內容和研究結構。

第二章:主要闡述供應鏈管理及企業物流成本控制相關理論。本章為本文的技術基礎內容,主要論述了有關供應鏈、供應鏈管理、企業物流成本控制的相關基礎理論、模型、特徵、主要成本核算方法等。

第三章:本文針對崑山某電動工具有限公司的物流成本管理現狀以及供應鏈的主要業務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分析進行深入仔細的調查研究,並進行了深入的資料分析,分析了公司物流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第四章:供應鏈環境下企業物流成本控制體系設計。本章在對傳統物流成本核算體系的方法上,通過將作業成本法與目標成本法相結合,構建出基於供應鏈環境下的企業物流成本控制模式的大致框架,並詳細闡述了該體系的計算步驟,並說明此模式比傳統模式相比所具有的不同特徵。

第五章:本文核心研究內容。利用第四章建立的成本核算體系中的方法對H公司的物流成本進行實際計算,根據計算結果闡述各物流環節產生的物流成本控制的相關策略,同時闡述了採購成本、倉儲成本、銷售環節、售後服務等物流環節的控制策略以及一般的保障機制。

第六章:課題研究的結論。總結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並針對論文中存在的不足給出了未來研究方向。

第二章供應鏈管理及物流成本理論

2.1供應鏈管理基本理論

2.1.1供應鏈管理概念

供應鏈管理是一種新型的管理理念,它強調從供應鏈環境下進行管理的方法和手段。相對於傳統管理手段,供應鏈管理的思想強調系統性、戰略性、競爭性與合作性、整合化、顧客導向、敏捷性等。對供應鏈增值的管理,採用了整合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執行從供應商到終端使用者總體過程中的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職能。早期的供應鏈管理側重於本部門的客戶的需求,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關注到儲運商、銷售商和供應商等在整個供應鏈管理中的協調作用,而最近的研究者則把供應鏈中所有節點企業看作一個整體,管理內容涵蓋整個供應鏈上物流的所有活動領域過程。

供應鏈管理需要分析研究在產品滿足顧客需求的過程中對成本有影響的所有組織:包括供應商、製造工廠、製造商、倉庫、配送中心、零售商和商店。有時還有必要考慮供應商的供應商及顧客的顧客,因為他們對供應鏈的績效都會產生影響。供應鏈管理的目的在於追求整個供應鏈系統的效率和經濟性,使系統總成本達到最小。總成本包括運輸和配送成本以及原材料、在製品和產成品的庫存成本。因此,供應鏈管理的重點在於採用系統分析的方法來降低整個供應鏈的成本。供應鏈管理涉及到公司戰略層次方面的決策,如供應鏈網路的設計、戰略合作伙伴的選擇等,還包括一些戰術層次與作業層次上的活動,如運輸路線的確定、庫存策略、車輛排程、採購等等。從上可以看出,通過供應鏈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物流成本,從而降低企業物流總成本。

2.1.2供應鏈管理模型

供應鏈管理的核心思想就是把供應鏈中所有的企業看成網鏈中的一個節點,主要是通過“鏈”上各個企業之間的合作和分工,致力於整個“鏈”上物流、資訊流和資金流的合理化和優化。根據供應鏈及供應鏈管理的定義,我們可以建立供應鏈管理的一般模型,就是將涵蓋整個供應鏈上物流的所有職能領域聯絡起來,實現從供應商到終端使用者的自然過渡,一個完整的供應鏈模型如圖2-1所示[29]。

從圖2-1中可以看出,供應鏈將供應鏈上的所有節點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以供應鏈流程為基礎,由所有加盟節點的企業組成,其中一般有一個核心企業,節點企業之間是一種需求與供應關係。供應鏈管理的主要目標即必須確保實現高顧客滿意度和企業成本最小化,在此目標下合理規劃包括生產地決定、倉儲管理、運輸配送、資訊處理、支付系統這五大供應鏈模組。從供應鏈管理模型可以看出供應鏈環境下進行企業物流成本控制具有以下特徵[30]:

(1)複雜性。在供應鏈管理環境下,各個企業生產規模、利潤率、原材料來源及利益點各不相同,各企業組成跨度也不相同,導致供應鏈結構模式比單個企業的結構更復雜,企業利益之間的協調更為複雜,從而使得在整體利益一致的前提下追求各企業物流成本最優的複雜性。

(2)動態性。在供應鏈管理環境下,供應鏈上的各企業因為市場環境及資源條件的改變很有可能導致管理戰略的變更,其物流成本控制策略也必然導致相應的改變,部分企業需要動態地更新市場及調整物流計劃,這就使得供應鏈管理環境下進行企業物流成本控制具有明顯的動態性。

(3)面向使用者需求。供應鏈的形成、存在、重構很大程度都是依賴於客戶的實際需求,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供應鏈管理策略是當下企業的共識,在實際的使用者需求管理中,使用者需求的改變必然導致供應鏈中資訊流、產品/服務流、資金流等運作的變更,這同樣增加了企業物流成本控制的難度。

(4)交叉性。根據供應鏈管理的涵義可以看出,供應鏈上的某個節點企業很有可能是另外一個供應鏈上的節點,眾多的供應鏈彼此交叉,這就需要管理人員在不同的供應鏈之間相互協調,實現多供應鏈環境下企業物流成本最低,這自然增加了多節點企業利益協調的難度。

2.2企業供應鏈物流成本構成

(1)物流成本涵義

物流成本是指產品在空間位移(含靜止)過程中所耗費的活勞動和物化勞動的貨幣表現。物流成本涵蓋了生產、流通、消費全過程的物品實體與價值變化而發生的全部費用。一般情況下,根據物流成本的概念及內涵可以將物流成本區分為狹義成本和廣義成本兩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