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武進的特產有哪些

才智咖 人氣:3.06W

武進區隸屬於江蘇省常州市,地處江蘇省南部,瀕太湖,銜滆湖,東鄰江陰、無錫,南接宜興,西毗金壇、丹陽,北接常州天寧區、鐘樓區、新北區,總面積1246.64平方千米。1995年撤縣建市,2002年撤市設區,成為常州市武進區。截至2016年,武進區轄14個鎮、2個街道、1個國家級出口加工區、1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1個省級開發區,戶籍人口近101萬,常住人口160萬。以下是小編帶來常州武進的特產有哪些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常州武進的特產有哪些

1、焦溪二花臉豬

焦溪二花臉豬原產於武進焦溪舜山一帶,已有400多年曆史,豬肉細嫩多汁、香濃味美且膠原蛋白豐富,是產地農民的一項傳統副業,也是農民增收致富、帶動地方經濟繁榮發展的一個特色種源產業。二花臉豬是我國寶貴的遺傳資源,20世紀被列為“國寶”,2000年被農業部列入中國地方豬遺傳資源保護名錄,仍然是當今培育二元母豬最佳第一母本。焦溪二花臉豬品種歷史悠久,地域特色明顯;頭大額寬,耳大下垂過下頜;嘴筒稍長且微凹,上有2~3道橫紋,額部有明顯皺褶;四肢稍高,中軀稍長,背腰微凹,腹大下垂;後軀寬而稍傾斜,被毛全黑稀疏;具有產子率高、母性好、耐粗飼等特點;豬肉色澤鮮紅、有光澤,肌肉細嫩,肌間脂肪豐富,呈大理石狀;熟制後香味濃郁,細嫩多膠質,肥而不膩,回味無窮。

2、陽湖水蜜桃

武進種植水果歷史悠久,很多水果品種在國家和省、市評比中獲獎。近幾年來,武進區林業部門和區果品協會堅持以林果板塊為依託,果品協會為載體,做強做優林果產業為目標,帶領農戶推進林果精品工程建設,全力打造“陽湖”林果品牌,讓果農充分嚐到了“集團化”的好處。基層各林果合作社,統一品牌,統一包裝,統一收購和銷售,全力打造“陽湖”品牌,擴大“陽湖”的市場知名度。 常州市雪堰鎮水蜜桃專業合作社組建於2002年3月。合作社社員從建社時的13名發展壯大為現在的103名,已成為當地的農業龍頭企業,帶動著該鎮2000多戶果農的水蜜桃種植。合作社建有示範基地1000多畝,2009年該鎮生產水蜜桃7000多噸,產值達5000多萬元。“陽湖”牌水蜜桃已被認證為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並連續榮獲第三屆、第四屆“神園杯”省優質水果金獎、市名優農產品、市信得過產品等諸多榮譽。

3、麻糕

麻糕始於清道光年間,傳說是當時長樂茶社王長生師傅所制,後經歷代師傅改進和提高,便成了流傳於世、膾炙人口的名點。其色金黃,香脆鬆軟,常州人走親訪友,常以此糕點作為饋贈佳品。 常州麻糕,是具有獨特口感和風味的`一種橢圓形大燒餅,也是常州人最愛吃的家常傳統食品。製作時,選用精白麵粉、優質芝麻、白糖、精鹽等原料,經過和麵、攪拌、揉搓、包餡、成形、烘烤等多道工序,精製而成。有鹹、甜兩種風味,供購者選擇。麻糕一出爐,香味濃郁撲鼻,色澤黃潤,鹹甜適度,香酥可口,色、香、味俱佳。  往日,常州麻糕多被當地人為作早點食用。如今,經過改革創新,常州麻糕包裝精美,且便於攜帶,成為人們走親訪友的必備禮品。

4、素肉鬆

原料:豆腐皮,各種調料適量。

製法:

1、將豆腐皮泡軟,捲起,切成極細的絲,入低油溫中炸至金黃色,撈出瀝油。

2、將蔥、姜、八角放入鍋內煸香,再倒入適量清水,煮沸後將蔥姜、八角撈出,放入糖、鹽、味精、紹酒,把豆腐皮絲倒入鍋中,炒幹無水份即可。

特點:形似肉鬆,鬆醇爽口。

素肉鬆以大豆、花生為原料,採用科學方法精製而成,其形狀和口感酷似肉鬆。素肉鬆富含蛋白質和其它營養素,它的最大優越之處是不含膽固醇,沒有動物肉類的副作用,是一種防止高血壓、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的健康食品。

5、留青竹刻

竹刻有圓雕、透雕、皮雕、淺雕等類。皮雕又稱留青竹刻,是竹刻中難度最大的一種。“留青“刻法就是留用竹子表面的一層青筠雕刻圖案,由作者巧施全留、微留、不留、多留、少留的功夫,使作品顯出層次、明暗、濃淡,比淺雕更具立體感。  留青竹刻是常州傳統工藝品之一,在我國工藝美術苑裡屬鳳毛麟角,享有盛謄,一九八三年、一九八八年二次榮獲江蘇省工藝美術百花獎。  留青竹刻它對材料要求很高,最好是取三至五年的臘月毛竹進行刀刻。新選來的毛竹必需經過特殊的工藝處理,才可以書畫動刀,以防蟲蛀,便於珍藏。它的特點是在竹子表面極薄的一層青筠上進行鐫刻的傳統藝術,竹刻藝人在這層竹筠上巧施全留、多留、少留、微留,不留的技藝,使作品現出層次明暗濃淡,翻轉掩映,顯示較強的立體感,又因竹皮為黃色,竹肌為紅色,年深月久,竹皮竹肌的色澤反差很大,竹肌顏色漸呈紫紅色,猶如初熟櫻桃,拋光之琥珀。

6、常州小籠包

常州小籠包是江蘇省常州市的特色小吃。常州加蟹小籠包具有“皮薄透明、滷汁豐富、蟹香撲鼻、肥而不膩、汁水濃郁、肉餡鮮嫩”的特點,輔以香醋、嫩姜、風味更佳,堪稱常州一絕。關於小籠饅頭的歷史,亦有說,真正成型的小籠饅頭誕生於清·道光年間的江蘇省常州府,是當時位於小河沿浮橋南堍的萬華茶樓首創著名的加蟹小籠饅頭(加蟹小饅頭)和加蟹頂黃小籠饅頭(頂部有大塊蟹黃)。後來小籠饅頭的工藝推廣到了附近的無錫、上海、南京等地,並與當地風俗相融合改進,成為江浙一帶的特色小吃。 古時有萬華,近代有迎桂,如今的常州人都知道,吃小籠饅頭要到 “迎桂”(迎桂小饅頭)。迎桂茶社創建於1911年,由於經營得法,注重質量而使其聞名遐邇,深受市民喜愛。產品具有“皮薄透明、滷汁豐富、蟹香撲鼻、肥而不膩、汁水濃郁、肉餡鮮嫩”的特點。輔以香醋、嫩姜,風味更佳,堪稱常州一絕。

7、常州亂針繡

由我國著名刺繡藝術家楊守玉教授首創,將繪畫藝術與刺繡技法相結合,打破傳統密接其針,排比其線的框架,以針代筆,以線代色,運用長短交叉的線條,來表現物體的深度和廣度。作品具有獨特的藝術效果,宛如油畫或近似藝術攝影。(常州)“亂針繡”是把畫理與繡理結合在一起創造出來的一種新的刺繡藝術,是利用特殊的亂針技法來製作的“針畫”。是用針線為工具。把不同方向、不同顏色的直線條交叉重疊堆積來表現物體的體積感、前後物體的空間關係及色彩變化。“亂針繡”的顯著特點是擺脫了一股刺繡“密接其針、排比其線,”的傳統操作法,而是不拘教條,讓作者目田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因而亂針繡有其錯綜複雜的工藝要求而成為極其珍貴的藝術作品。

8、常州麻糕

常州1糕是江蘇省常州市的特色糕點。1糕色呈金黃,香脆鬆軟甜鮮,皮薄酥重,層次分明,為江蘇地區風味名點,其中常州最為著名。常州1糕是獨具常州風味和口感的傳統美食之一。常州1糕製作工藝始創於清咸豐年間,由仁育橋畔的長樂茶社王長生點心師傅首制,距今已有150餘年歷史。全球華人中最負盛名的美食家當數唐魯孫,其系鑲紅旗清末貴族後裔,從小錦衣玉食,親歷皇家生活,精於口味家廚奇珍,又隨先祖遊遍華夏,嚐盡各地美食。在唐魯孫“何從遣有生之年”的美食名單裡,赫然就有常州1糕和常州豆齋餅。常州1糕,選用上等豬板油、上白麵粉和脫殼芝麻、白糖、精鹽等原料經熟練人手精製,然後用傳統的桶爐烘製而成,頗具傳統風味,有甜、鹹、椒鹽三味,圓、橢圓等形狀,色澤金黃,皮薄酥重,油而不膩,香脆鬆軟,層次分明。甜餡鮮甜爽口,鹹餡噴香味美,因其老少皆宜而深受人們的喜愛,成為饋贈親朋的名點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