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迪網總裁徐東英:IT人要在創新中學習

才智咖 人氣:7.49K

        8月10日10:30,賽迪集團副總裁、賽迪網總裁徐東英做客新浪總裁線上欄目,就IT門戶、人才、Web2.0等話題與新浪廣大網友進行深入廣泛的交流。

賽迪網總裁徐東英:IT人要在創新中學習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今天我們很榮幸請到了賽迪集團副總裁、賽迪網總裁徐東英做客新浪總裁線上欄目,徐總將就人才和Web2.0等問題與網友進行廣泛的交流。

徐東英:新浪的網友,大家好!今天非常高興有機會就一些熱點問題說一下我的觀點和理解。

主持人:賽迪網一直在業界裡處於領先的位置,可以說是IT門戶的先驅了,前不久我們記得您提到過一個觀點,就是說IT人才流動屬於常態,可以具體說一下麼?

徐東英:因為我是從90年代初開始步入IT業的,在這個過程當中其實我看到IT的變化是非常快的,有一個共同的現象就是人才的流動也非常快。我們在這個時候其實這給管理也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了一種現象,特別是在近期,往往人才出現流動或者變動的時候,在網上有這種過渡炒作,甚至有些人是用網際網路進行惡意的宣洩的一種現象。因為有十幾年的從業經驗和管理經驗,我就有非常深刻的感受,就是說我們應該如何客觀的看待這種人才流動的現象。因為這種人才的流動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我有自己的理解和觀點,我也希望能夠把這些觀點跟大家進行分享。因為在整個IT業界當中,我們也發現IT和網際網路最大的特點就是變化,這種變化整體上需要的是創新的不斷的增強。在這種創新的過程當中必然給企業或者個人其實帶來的都是一種挑戰。

對企業來講,如果你採用一成不變的規律的經驗來經營肯定是死掉或者落伍。其實我提了一個觀點是六年,如果在一個位置上你六年從事的是同樣的事情,沒有任何職位的升遷,還是一成不變的工作,人的創新意識會淡漠,人會懈怠,這個過程當中人需要有變化,這時候會促進大家的變化的方式,這樣就會有職場變化的常態。針對這樣的常態我們應該與客觀的心態對待它,同時這種變化我們也要看到並不是負面的,因為隨著市場的變化,隨著整個創新意識的增強和企業競爭的加劇,必須要在這個變化當中尋求新的增長、尋求這種機會,所以我就發表了這樣一種觀點,我認為在整個從我個人的職場生涯和我周圍所有的人,我們都是在這個過程當中、在這個變化當中成長起來的,在不斷的變化當中尋找到自己的價值,而相反很多人,比如說我94年進入賽迪說我做這個工作就夠了,如果一成不變的做,最後的結果就是被淘汰。

我希望跟業界交流我們應該如何客觀的看待IT和網際網路的變化,這種變化是事實,這種變化是來自於人才成長的需要、也來自於企業發展的需要。

主持人:業內有一句話,講賽迪是IT業界的黃埔軍校,每年都為企業和媒體輸送了很多優秀人才,同時也有很多青年和資深業者加入。您在選擇人才的時候有什麼考慮?我想特別是針對一些在校學生,他們對IT、網際網路行業是非常憧憬的。

徐東英:我覺得IT和網際網路確實是很令人興奮行業,有的時候也有高壓力,特別有一種疲憊。但是無論怎麼講還是令人非常興奮和激動的,在選擇人才的時候我看待幾點,第一點,他必須認同這個企業的平臺價值和企業的文化價值,就是說企業平臺的認可和價值觀的認可,如果簡單的歸結起來。

我們招聘有些人,他們覺得賽迪這個也不行、那個也不行,這個平臺可能不能承載他的發展,這樣的人肯定不能錄用。另外,不認同你的企業文化也不能錄用。所以我第一點看的是,對於企業的平臺和企業價值觀的認同,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我覺得網際網路跟IT是一個在創新當中學習的產業,在這個過程當中我第二點看中的是人的工作激情和素質,好的素質只要認真刻苦的學習,完全就可以很快的適應工作崗位。而相反沒有激情或者是沒有很好的素質,他就會在整個的過程當中提升的很慢,所以我第二點是看中素質和整個對於工作的熱愛和激情。

第三點,我覺得要有一定的專業的技能和專業背景的支撐,如果一點專業背景的支撐都沒有,從事這個行業也是很累的。

第四點,我覺得要有一種團隊合作和吃苦敬業的精神。

所以整個在選擇人才的時候主體上是由這四點選擇人才的。

主持人:其實您還是把專業知識放在了比較考後的位置,更強調人的心態和激情。

徐東英:因為我們這個行業是很新的行業,你要說在這個行業裡頭有很多的經驗了這種人很難找的。我們需要這個人有很好的工作的激情,同時他有很好的可塑性,通俗來講是不是這塊料,他就會很快的去學會。所以我們在這個行業裡找又有經驗、又有激情,工作又有團隊合作這個,這簡直是鳳毛麟角。所以我們從整個選人的過程當中,我們寧肯把素質、激情放在第二,專業的知識背景放在第三,第四是團隊的合作的精神。

主持人:我想正在看直播的一些網友,特別是一些年輕得大學生,肯定會非常欣慰,因為賽迪網真的是很開放的胸懷。現在流行Web2.0的概念,您怎麼看?

徐東英:其實我對Web2.0這個問題確實很希望談一些自己的觀點。我們可以看到,Web2.0是從去年三四月份開始在整個網際網路界熱起來,在這個過程當中到現在大概一年多的時間,我們可以看到在Web2.0一年多的發展過程當中其實是經歷這樣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人們對這個事情很新鮮,不知道它是什麼,對它這個模式充滿了一種好奇和一種不確定性因素的一種想象力。我覺得Web2.0其實給我們帶來的是一種在網際網路經營和網際網路認識上一種非常大的變革和提升是什麼呢,它把網際網路的精髓、網際網路操作的套路,淋漓盡致的彰顯出來。為什麼這樣講?因為Web2.0提倡的是個性化服務和共性服務的相融合,這個方面通過部落格、IS等等這樣的要素,使得把真正網際網路操作的社會化、聚合化、個性化這樣的一種套路全面的彰顯出來,真正脫離了作為單獨媒體特性的提升。

這種提升在一年多的操作中可以看到不僅僅是圍繞Web2.0的套路誕生的新興商業模式,很多新興的商業網站形成了Web2.0的創業熱潮。但是另一方面,更給已有的所謂Web1.0以門戶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公司,帶來了創新的活動。這種創新的活動使得我們這些做網際網路的公司看到,利用Web2.0的思想能夠使我們的網站服務更能夠以人為本,更能夠形成人性化的服務,更有聚合資源和聚合人氣的能力。所以反而一年多操作下來以後,Web2.0給IT的門戶和IT的網站,就是所謂的Web1.0帶來的自身創新活動的能量和價值淋漓盡致的彰顯出來。而對於Web2.0這種模式,反而人們在過程當中發現單獨的.靠單一的功能,比如部落格、社群、交友這種組合下來的模式並沒有形成他所想象的商業模式的價值。

有些比如單純的部落格網站,完全部落格已經成為IT門戶的一個元件和配件,所以我們開始形成了Web2.0是不是進入了冬季,Web2.0是不是冬天來到了,等等現在開始對Web2.0網站商業模式的價值產生了很大的質疑,這樣的聲音開始形成非常非常強烈的主流聲音,投資商也更加冷靜。

我個人不太贊同Web2.0進入到冬季的這個說法,我個人認為Web2.0在中國僅僅剛是一年多的時間,它真正來講是它剛剛經歷了第一階段的興起和大家對它關注的熱潮,而它還是處於嬰兒期的發展階段,它還沒有迎來它春天怎麼到了冬天。而且一年多的發展,到現在更確切的是到了Web2.0發展的理性階段。這個理性階段人們更重要的看到什麼是網路Web2.0的商業價值,更冷靜的看待它。是不是一些部落格圈子這種累積的要素形成的Web2.0就是商業的模式?是不是單一的部落格就有它的價值?可能實踐的證明不是這樣。

那麼什麼是Web2.0的商業模式,什麼是它真正的盈利點?大家開始冷靜的來思考,冷靜的來分析。我覺得大家應該是處於一個冷靜看待Web2.0的實際,就從剛開始的新鮮的勁到了一個冷靜的過程,但是這並不以為著Web2.0好象就不行了,其實這是一個事物發展過程當中非常客觀的過程。

代之而的是什麼?首先Web2.0我覺得它的興起最先嚐到好處的現在看來是對於Web1.0這些門戶的網站利用Web2.0的思路和手段,確實增加了網站自身的價值。接下來Web2.0商業的網站是不是就沒有生命力了、沒有價值了,我同樣不這樣認為。我覺得Web2.0剛剛開始發展,它的商業模式其實我們更應該看到它必須圍繞人的需求形成它自己的特色服務,我覺得網際網路是整個虛擬的世界,它需要格式各業的網際網路的服務。

Web2.0倡導的精神,它所彰顯的服務特點是符合網際網路服務的精髓的,所以我覺得它的發展一定還會有很多創新的商業模式出來,只不過大家從喧鬧的、從狂熱的、從躁狂的這種一種心態迴歸到冷靜的、理智的階段。我覺得這個時候也不要進入抑鬱的階段,好象覺得是不是Web2.0不行了,我覺得也不是這樣。所以我覺得Web2.0整個網路操作的方向、套路和它弘揚的這種網際網路的精神,一定代表了網際網路發展的這種趨勢,所以未來一定會有很好的創新的商業模式出來,去服務於廣大的網民。所以這個就是我對Web2.0的看法,而我恰恰覺得Web2.0的這種思想和精髓,也不屬於只有Web2.0的網站,而是屬於整個網際網路產業。這就是我的觀點。

主持人:謝謝,非常精彩!徐總,您是老媒體人,怎麼看待當前IT門戶的發展現狀?

徐東英:我覺得IT門戶的發展現狀,其實IT門戶是從2000年開始誕生的,我們其實看到一個非常重要的現實就是,在整個IT網站群裡頭,是在整體上垂直網站和行業網站最活躍的一支,它特別像IT媒體的發展。你看所有的專業媒體,什麼專業媒體群最活躍,就是IT的媒體。這個說明什麼問題?說明了市場的需求,IT網站隨著這幾年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它是一個非常豐富多彩的,非常繁榮的一支網際網路的一個生力軍。到今天IT的發展過程當中我們看到有幾個非常鮮明的特點。

第一個特點,IT門戶已經躋身於IT門戶的主流陣營,承擔起IT傳播的主力軍的作用。原來在IT專業傳播的主力軍是指媒體,但從2000年開始我非常明顯的感覺,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