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國醫療保險改革現狀的分析

才智咖 人氣:2.96W

一。我國醫療保險改革的背景及程序

關於我國醫療保險改革現狀的分析

建國以後,中國機關事業單位實行公費醫療制度企業實行勞保醫療制度。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這種制度的弊端愈發明顯。首先,醫療費用的增長超過了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換句話說,一個國家的生產能力跟不上消費水平。不僅如此,這種醫療制度還造成企業之間負擔差距過大:新興產業老職工少,醫療開銷相對少,而老企業背上的是總也甩不掉的包袱。另外,個人也被免費醫療制度慣出了毛病。“一人看病,全家吃藥”,“小病看成了大病,沒病看成了有病。”圖的是什麼?報銷。賺的是誰的錢?國家和企業。造成了什麼後果?浪費。

基於日益沉重的醫療費用包袱,1994年國務院在取得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制定了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實施方案,並於1998年底出臺了《國務院關於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低水平,廣覆蓋,雙方負擔,統賬結合”。“雙方負擔”即基本保險由單位和職工雙方共同負擔:“統賬結合”即保險基金實行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已實行4多年的公費、勞保醫療制度就此告終。到2年底,我國已基本建立起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覆蓋人口5萬。

22年4月份在哈爾濱召開的社會保障工作會議上,要求全國各地加快城鎮職工醫療保險改革工作程序,切實保障職工基本醫療需求,確保完成今年醫療保險9%以上統籌地區啟動,覆蓋8萬人的工作目標。中國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已取得相當成效,到今年6月底,全國349個地級以上統籌地區中,37個已經啟動實施,佔全國的88%;覆蓋人數達到526萬人,佔全國應參保人數的3%.

二。新醫療保險制度中現實存在的問題

1.會帶來醫療風險

新制度僅提供基本的醫療保險,並不是覆蓋所有的醫療費用,所以,享受了幾十年免費醫療的老百姓似乎一下子難以接受自己要交錢看病這個“殘酷”的現實,明顯地流露出對過去醫療制度的留戀。以個人賬戶為例。規定要求個人交納月平均收入的2%,單位總共承擔墊,其中的3%以內劃入個人賬產,也就是總數的1.8%,折算一下是個人月收入的38%以內。北京市員工平均年收入是一萬多元。因此中等水平的職工個人賬戶只有不到3元。這就是他一年的門診醫療費用。社會統籌還好,可是,要是得一場大病個人帳戶的資金就很捉襟見肘了。因此,可能很多人捨不得看病而影響到自己的健康

另外,新制度中沒有把小孩包括進去,而以往的勞保醫療和公費醫療孩子的醫藥費用基本是父母所在單位共同承擔的。

新醫療制度對預防問題準備也是不足的。以前的醫療重視預防,單位有定期的體驗,有固定的醫務室、還有兒童防疫站。這些在新醫療保險中屬於門診的範疇。也就是說要從個人賬戶中花錢。這樣很可能導致:本來應該看的病沒看,本來是小病結果耽擱成大病。而國外歷來將“預防是控制大病的最有效方法”視為至理名言。

2.醫院可能拖醫保改革的後腿

醫療保險改革是所有社會保障專案中最複雜的,它牽涉到社會保險機構、醫院、個人、企業和醫療行業。錯綜複雜的關係再加上過去醫院醫藥不分,就變得更復雜。醫療保險改革難,不是難在本身,而是難在醫保之外。醫院體制的改革和醫藥體制的改革很可能會拉醫療保險改革的後腿。

醫療保險改革的總體思路是“用較少的費用為老百姓提供比較優質的服務,滿足他們的基本醫療需求。”控制費用是醫療保險的根本問題。這是醫保本身無法解決的,只能訴諸於醫院。造成目前醫療費用過高的主要原因是藥品價格太高。醫院是出售藥品的主要渠道,向出售藥品是醫院收入的重頭戲。醫院作為非贏利性機構,要維持日常運轉,國家財政撥款只能滿足它5%的需要。另外5%則主要靠賣藥。

另外,醫療資源結構不合理是另一個突出問題。拋開城鄉之間的巨大差別(佔總人口不到3%的城市人口享有全國7%的醫療衛生資源),就城市醫院的結構來說,就相當不科學。9%的人生的是一股的小病,沒必要去綜合性的大醫院看。而現在恰恰是大醫院過多,服務於社群的小醫院少。大醫院多,建設成本高,收回成本的願望就更強烈。沒有發達的社群醫院醫療網路,個人疾病醫療的代價更高,醫療保險的代價也會更高。

3.新制度規定中本身的漏洞

依據新的醫保制度,當事人只要付相當少的一部分費用,便可在不超過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額(以上海為例:新醫保為累計超過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4倍,2年為5.6萬元)內隨意使用醫藥費。一些醫院和醫生為了將更多的醫保資金划進自己醫院的賬戶上,也不限制開出藥品的數量和金額。這樣,持卡人就有可能與醫院或某些醫生聯手將國家醫保資金騙入私囊或小團體的賬戶中。另一種情況則是一人醫保,全家享用,因為醫保卡劃賬時,醫院並不要求持卡者本人到場。

轉貼於 看準網

我國現在處於社會轉型時期,處於道德失範的混亂階段,新規矩和老規矩並存,原有的社會道德規範和道德底線受到侵蝕和破壞在所難免。

三。針對問題初步探討進一步深化改革的方案

中國醫療保險改革確實有難點。承認難是為了慎重、積極地改。中國醫療保險改革會非常艱難,不會一步到位,可能經歷一個比較長的時期,需要不斷提出適應的方案。

方案1 要堅持醫療保險、醫療衛生和藥品流通體制改革的“三改並舉”(三個方向一是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改革;二是醫藥公開核算,分別管理;三是醫院分類管理)進一步強化和完善醫療服務管理。

近期社會保障會議指出,經濟條件差的地區可以先建立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對無力繳費的困難企業職工也可以採取先參加統籌基金支付範圍的基本醫療保險的辦法,解決好職工住院和大病醫療問題,使醫療風險達到最小化。

實行醫療保險制度,必須解決當前存在的以藥養醫問題,必須切斷醫療機構和藥品營銷之間的直接經濟利益聯絡。醫院的門診藥房要改為藥品零售企業,獨立核算,照章納稅。中國衛生部已經明確要求藥品要集中招標採購,以後逐步將基本用藥目錄中和臨床用量大的藥品都納入集中招標採購的'範圍。

醫院改革首先要求醫院分類管理。非贏利性醫療機構為社會公眾利益服務而設立,主要提供基本醫療服務,並執行政府規定的醫療服務指導價格,享受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贏利性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價格放開,根據市場需求自主確定醫療服務專案。這樣有利於醫院之間的競爭,並且有利於建立多層次的醫療保障系統。

方案2 優化醫療資源的配置,提高使用效率。要對定點醫療機構建立實施真正的競爭准入機制和“退出”機制。據統計,中國醫院的腦CT機擁有量是美國、日本的好幾倍。每個醫院都想通過給病人做CT來賺錢。不僅增加了病人的醫療負擔,也造成資源浪費。因此對高檔醫療裝置,國家應該統一配置和管理。而針對大型醫院相對過剩社群醫療服務相對不足的情況,應該倒入真正的競爭機制,按照市場法則優勝劣汰,政府則不宜保護過度!

方案3 要保證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使用效率,減少患者不必要的費用支出和負擔。應充分利用現代資訊科技成果,大力推進醫療保險化程序:在中心城市建立資料庫,通過網路掃描等方式對各統籌地區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使用進行監控和預測:對政策執行情況進行評估。目前,北京、上海的大中型醫院已全面推廣住院費用計算機查詢,尊重患者對檢查、治療、用藥和價格的知情權。電腦還將擔負起規範醫療行為、監督醫生不要濫用藥的重任。值得欣慰的是,我國正在利用計算機網路技術改變購藥無序狀況,大力推行集中招標採購藥品及衛生材料。建立醫藥價格資料庫,瞬時向所有計算機聯網的醫療單位傳送價格資訊,並公佈國家收費標準。這對於降低醫保費用無疑是大有好處的!

方案4 還應探索建立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妥善解決有關人員的醫療待遇;積極探索社會醫療救助途徑和辦法,妥善解決特困人群有關醫療問題。醫療保險制度應該是多層次的醫療保障系統。除了政府保障的基本醫療水平之外,還應該有補充醫療保險,商業性醫療保險,醫療救助系統。兒童、失業者、社會貧窮階層應該被納入醫療救助系統。

總之,我國醫療保險制度的改革雖然已然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改革,但是仍存在制約整體社會保險體系完善的許多亟待解決的具體問題,改革的程序總是需要付出代價的,這要求政府及社會各界作出極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