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其實是個釋放自我的過程

才智咖 人氣:1.46W

催眠其實是個釋放自我的過程,那麼,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一起來看看吧?

催眠其實是個釋放自我的過程

很多人都從影視劇當中對於催眠有了一定的瞭解,甚至有一些人認為催眠乃是犯罪分子作案的一種方式。其實,這都是對催眠的一個誤解,真實的催眠是什麼樣的?它會發揮出哪些作用呢?今天心理健康專家就帶領大家一同來了解催眠。

說起催眠,總是讓人有一種充滿神祕同時又有點害怕的感覺。人們常常把催眠與被操控聯絡在一起,認為催眠師可以控制他人做一些有悖常理的行為。但其實催眠本身並不是特異功能,也不是神力,更不是巫術,它只是一種技術,更確切的說它是一種普遍用於心理治療的技術。

催眠是催眠師通過有技巧的誘導(如漸進放鬆、單調刺激、集中注意、想象、超負荷資訊匯入等)使被催眠者進入一種特殊的類似睡非睡的意識恍惚狀態。催眠狀態中,被催眠者的意識變得薄弱,從而進入潛意識狀態。心理諮詢師使用催眠技術幫助來訪者解決眾多心理困惑,如失眠、焦慮、緊張、癔症……

催眠在心理治療中有重要作用,但一些影視作品的誇大以及一些不負責任的催眠術表演,讓很多人對催眠產生誤解,把催眠與被惡意操控聯絡起來。近代催眠鼻祖米爾頓·艾瑞克森表示:催眠狀態下不會出現人在清醒狀態下無法做出的行為。換言之,被催眠後所出現的行為都是被催眠者“想做”的行為,只是在清醒的狀態下受意識控制,阻止了這些行為的發生,而催眠只是給了被催眠者一個藉口,可以大膽地做出潛意識本來想做的行為。所以被催眠者並非失去理智,相反被催眠者因為更多的潛意識得以顯現而表現得更加明晰,他們一般不會跟隨那些與自己價值觀不一致的'指令。

其實在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掌握著一定的催眠技巧,例如釋放個人壓力或者是減輕痛苦幹的時候,人體不自覺的就會對自己進行催眠。因此,催眠不僅僅是一種心理療法,更是一種釋放內心壓力的小技巧。

附:

催眠在生活中的應用

一說到催眠,大家都覺得很神祕,馬上想到一個巫婆,拿著水晶球唸唸有詞;或者以為是傳說中的,把人催眠了,就可以套出銀行卡密碼;或是心理治療中的催眠,來訪者淚流滿面回想起兒時傷害。

呃,其實並沒有那麼神祕,催眠在我們的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我們每天都生活在自我催眠和被催眠的世界裡。

1.呼吸練習——對自己的催眠

當我們感到焦慮、抑鬱或者有抑鬱情緒時,呼吸是短淺的,不正常的。短淺的呼吸會讓我們很難放鬆下來。這時我們可以通過呼吸練習,讓自己放鬆。

每天睡前,可以用坐或者躺的姿勢,關注自己呼吸。剛開始記得不刻意改變,如果你發覺自己呼吸短,也不要批判。

注意力收回到呼吸上,這可能很難,因為不一會,你就會發現注意力轉移到別的地方去了。這就是我們需要練習的:專注、放鬆、平定。

當我們關注身體和呼吸時,身體有強大的功能,會自然地恢復到原始的狀態。在原始的狀態中,呼吸是很深,甚至是腹式呼吸,不會是胸式呼吸,或者是咽喉的呼吸。

一開始每天練習5分鐘。後面再加長時間。

其實這和前幾天分享的“坐享”類似,大家可以回頭看看那個文章。

如果是為了治療焦慮引起的失眠,可以看往期文章裡的“自我催眠術”。

2.催眠別人

每天接觸的事物,我們會給它下定義。所下的定義,直接影響到我們的認識,甚至情緒、情感體驗。下定義時, 我們已經在自我催眠了。

例如,當你想到黃色”M”時,你會想到什麼?——麥當勞對不對。這就是通過色彩來催眠。

空氣溫度,也可以讓你催眠。

當某催眠師生活在一個偏僻的地方,你來到她的工作室,看到一排一排的蠟燭,走上一段臺階,冷風吹著,山中傳來鐘聲,看到穿著黑色的袍子的諮詢師,你可能會忍不住驚呼:大師!

這是通過各種感官:眼睛看到的,身體感受到的空氣溫度,耳朵聽到的,進行的全方位的催眠。如果催眠師是個普通的年輕女孩子,你可能還會覺得受騙了,怎麼會是她?

生活中也有失敗的催眠,比如你常常會接到電話:喂,你想買保險嗎?我是XX的XX。對方完全不顧你當時在幹什麼,一味的推銷,一味的想要給你催眠。這是完全失敗的催眠。

那麼,怎麼更好地給別人催眠?要看對方在不在催眠的狀態。

首先,給他一個安全的環境,讓他願意聽你說,然後開始用語言進行催眠。

先聽對方的觀點,肯定他的觀念。肯定不一定要說“說你的觀點對”,你可以不認同。

可以說“剛才我聽你說了這麼多,我覺得你在這方面做了思考。”對方會覺得很高興:他認同了我!接下來,對方才會願意聽你說。

除了語言方面的,也可以通過肢體溝通,比如離他近一點,製造親密距離,或者身體前傾,表示對對方的話題很感興趣,你對他的催眠才會成功。

TAGS:釋放 催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