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逃避心理

才智咖 人氣:7.81K

1矯正嘗試

如何克服逃避心理

青年學生的迴避心理不但影響了教育的質量,而且影響了一代青年的身心健康,不利於青年的成長髮展,以致影響社會的進步。學校,作為青年學生階段的主要活動場所,尤要引起高 度重視,校正迴避心理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

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增強課堂吸引力

課堂教學的質量在學校教育中是極為重要的一環。實踐證明,凡是豐富知識、論理嚴謹、生動活潑的課堂,不論對哪個層次的學生都能產生極大的吸引力,直接影響他們的興趣、愛好、學習成績及身心健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首先要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包括職業道德素質和業務素質;其次,在課堂教學中,根據課程性質設計多種課型,採取多樣的教學方法;第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課堂教學活動;第四,在教材教學的基礎上,適當開拓知識,以滿足青年學生強烈的求知慾。這樣無形中也增進了師生交流,使學生對學校教育由吸引到信任,由信任到信賠

設計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大膽使用嘗試方式

課外活動是整個教育體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是進行素質教育的良好方式。學生在課外動中不但學習了知識,提高了體能,而且增長了才幹,陶冶了情操,豐富了社會經驗。因此學校應利用各種閒遐時間,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嘗試自己設計、組織、安排,教師給以恰當的指導。“品試”是豐富人生體驗的途徑,是適應,是學習,京生價值實現的過程。再看,去試倘使人意識到自己有選擇行為的責任、權力與能力,一個人只有在自主選擇的條件下,才能真正成為自主、自律、自負責任的人。

學校與家庭結合,建立良好的激勵機制

學校教育離不開社會,而做為社會組成細胞的家庭,在孩子的成快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學校與家庭結合,校方應通過走訪、家長會及書面報告等方式與家庭聯絡。家庭則應通過書面、口頭等方式加強與學校的聯絡,而雙方結合的基本點,應在於相互信任、善意地對待問題,改變“學校與家庭交流即是告狀”的現象,使這種結合成為良好的教育方式。

在這種結合的同時,建立良好的激勵機制。教師要注意先樹典型,多以表揚、獎勵等方式鼓勵學生,進一步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家長要和孩子

平等地交談,善意地鞭策他們。學校和家庭還要創造良好的教育氛圍,形成以下幾種風氣:一是要形成團結友愛的風氣,師生之間,家長孩子之間互相尊重,培養學生的自信和自尊;二是要形成民主、活躍的風氣,培養學生敢想、敢說、大膽勇敢的性格。在此基礎上,還應形成勤奮好學的風氣,勤儉、樸素的`風氣,這些都能激勵學生提高、完善自己。

加大心理教育的力度培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青年學生的年齡階段正處於人生需要的第二、三層次,即親戚、友誼、交往求愛的需要和自尊、互重的需要,並逐步向第四、五層次邁進,即發展和享受的需要和貢獻的需要。青春期既是逐漸形成的時期,又是心理逐漸成熟、性格形成的過程。這個階段尤為重要。鑑於獨生子女的特殊性,心理教育應著重抓好如下兩點:

第一,讓學生學會交朋友,學會傾訴,表達。在這方面的教育中,教師應身體力行,給學生做榜樣,先與學生交朋友,啟發他們交友,教給他們交友的方法。

第二,教育學生勇敢地面對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由於這代青年學生所處的特殊的時代,即第一代獨生子女群,有著優越的生活環境,此時,應該給予青年學生鼓勵,教他們直面困難、挫折的嚴重性,又樹立戰勝困難、挫折的信心。

將專業心理素質教育與潛移默化的教育相結合,再設計困難挫折的機會,有意識地讓學生鍛鍊,從正面引導,逐步提高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稱其為完整的教育,培養出身心健康的有用之才。

2個人克服

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可以提高一個人的信譽,並且有助於自我完善和對學習工作大有裨益。每一天,你都會遇到麻煩。有時你就會想:“為什麼倒黴的又是我呢?”你犯了錯誤、判斷失誤、記錯事情、受人干擾分了心,你沒辦法做到無所不知,因而有時會在常識方面有所欠缺。誠然,有許多在所難免的錯誤可以澄清、解釋並改正。但是,人們有時還會故意搗亂,然後再編造藉口或尋找漏洞以逃脫懲罰。如果指責無關痛癢,人們就不必為那些小小的失誤或錯誤行為解釋開脫了。但是,指責往往會引起不快和懲罰。為了避免這些不快與懲罰,許多人想盡辦法逃避責任,比如轉移批評、推卸責任、文過飾非等等。“免罪”理論可以幫助人們理解常見的逃避責任的行為的深層原因。免罪理論的內容如下: 避免或逃脫責罰是人類的一種強烈本能。多數人在“有利”與“不利”兩種形勢 的抉擇中都會選擇趨吉避凶。通過各種“免罪”行為,人們可以暫時逃脫責罰,保持良好的自身形象。藉口種種,如“這不是我的錯。”“我不是故意的。”“沒有人不讓我這樣做。”“這不是我乾的。”“本來不會這樣的,都怪.”等辭令。找藉口逃避責任的人往往都能僥倖逃脫。他們因逃避或拖延了自身錯誤的社會後果而自鳴得意。這種心理強化使得這些藉口得到了廣泛使用。這類“免罪”的藉口經常能夠獲得部分或完全的成功,否則,人們就不會使用這種手段了。為了免受譴責,多數人都會選擇欺騙手段,尤其是當他們是明知故犯的時候。這就是所謂“罪與罰兩面性理論”的中心內容,而這個論斷又揭示了這一理論的另一方面。當你明知故犯一個錯誤時,除了編造一個敷衍他人的藉口之外,有時你會給自己找出另外一個理由。

承擔責任贏得信任,人生在世,孰能無過。從你出生時起,你就在與周圍的世界產生積極的互動。環境對你產生影響,但是你往往更會對周圍的事物產生影響。你能夠在眾多選擇中作出自己的決定,這就是所謂“自由意志”。這說明你擁有主宰自身行為的能力,因而完全能夠對周圍環境產生影響。如果是這樣,你就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你作出決定,就理應承受相應的責備與讚揚。但是有時,人們在作決定時確實會受到種種客觀情況的干擾:比如資訊不通、缺乏常識、時間緊迫或者精神不夠集中等等。所幸人類具有創造力,因此你有辦法逃避應當承擔的責任。當然,如果你真是無辜的,你經常能夠通過事實、證據和邏輯駁斥對你的指責。但是,如果你真的有責任,就應該接受別人的責備。不過,這樣做往往是有風險的。 如果你辜負了同學的信任,繼而若無其事地對他們撒謊,你們之間的關係就會遭到毀滅性的破壞。為了免受應得的責備,有些人會掩蓋真相、敷衍搪塞、編造藉口、無中生有、言不對題或者真真假假,閃爍其辭。這些欺騙伎倆並非總能奏效,但是其目的卻已昭然若揭:不過是想方設法逃避譴責與懲罰罷了。承認“我錯了”意義非常重大。因為人人都難免犯錯,所以大多數人都能原諒別人的過失。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可以提高一個人的信譽,並且有助於自我完善。

TAGS:逃避 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