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人際交往中害怕衝突的心理

才智咖 人氣:3.26W

有的人在人際交往中,往往會選擇把姿態放得很低,這是害怕衝突的心理造成的,其實應該如何克服人際交往中害怕衝突的心理呢?

如何克服人際交往中害怕衝突的心理

  

行為學派認為人們的行為是習得的,也就是說,凡是通過學習得來的某種行為模式,同樣也可以通過學習去建立一種全新的行為模式,從而放棄舊有的行為模式。

打個簡單的比方,過去的電視機如果影象不穩定,你可能會去拍一下它,拍它之後,影象變清晰了,下一次再變模糊,你會效仿第一次的做法,又去拍它,讓它變得和你想的一樣清晰,它又做到了。你和電視機之間,就建立了一種你們之間才有的默契,它不聽話,你就拍它。這種拍電視機的行為就是這樣學到手的。

換言之,你通過學習,分辨出如何做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的行為,以及獲得應對外界對你提出的要求的能力。

我們在生活中,會學習到一些對自己成長有利的行為,比如自我管理、行為控制、承擔責任、積極面對困難;同時也會學習到一些不利於自己成長的行為,比如逃避責任、無動於衷、自我放任、反應冷漠、退縮抗拒。

而你在人際關係中的害怕衝突、對權威的順從、過於自我約束的表現,具有行為退縮的風格。這種行為風格的養成,跟你過去習得的經驗是相關的。

所以在這裡,做個猜測,不知道你從小和父母的交往是什麼樣的一個模式,父母對你的教育是否是訓斥和說教,或者你是在社會環境中習得的這種退縮反應來面對問題。父母對你的態度如果是嚴苛的,幼小的你無法反抗,和父母的交往中就會不得不以妥協和屈從來保護自己不受到懲罰,也維護了父母的權威。或者是你在學校這樣的環境中,不知道如何和比自己年長的人以及同輩交流,不得不學習到謙虛和忍讓,以求平平穩穩不出差錯。

這種行為風格一旦養成了,就有可能被類似的情境強化,跟親朋好友、師長同輩、工作物件相處的時候,你都習慣性地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而無法跟他們自如地交流自己不同的觀點和看法,這樣的行為模式壓抑了你的'個性,降低你辦事的效率,你也沒能力滿足自己的需求。

也就是,在需要你表現出應該有的行為(勇於表達不要退縮)的情境中,在你的行為系統中缺乏這種行為(勇於表達不要退縮),這個時候問怎麼辦?解決的辦法就是重新建立一種適應的行為,把這個空填上。

如何建立起一種能讓你自如地面對自身以外的人、勇於提出自己的見解、而不再懼怕和別人起衝突的行為?從而改變這種讓你尷尬而不舒服的局面?

1、觀察學習。

在你身邊,一定有人際交往方面坦然和勇於表達自己的人,你要在日常留心觀察他們是怎麼和別人進行觀點碰撞的,注意他們用了什麼技巧,怎麼說話的,他們的交流結果是否是你希望的那種結果,以他們為榜樣,在他們身上找資訊,學習他們的行為風格,人是善於觀察的動物,觀察法是有效的。看影視劇、看書,同樣是強有力的觀察學習來源。

2、示範

可能的話,你邀請你認為可靠的朋友,在模擬情境中給你示範,朋友的示範作用能夠修正你對自己在交流中不適當的預期、情緒反應和行為反應,你也可以參與進去,真切去感覺全新的體驗。

3、改變內部語言

你害怕與人衝突,無法直面自己的想法,這個時候你的內部語言通常是“我最好不要說讓別人不高興的話,萬一一個不小心,他們生我氣怎麼辦,我吃不了兜著走怎麼辦,我收不了場怎麼辦。”

你的這種退縮的行為風格也部分地由你的不良的內部語言的暗示促成的,這個時候你要把內部語言改換成積極的充滿挑戰的,“我要是不說出來,怎麼知道對方同意不同意呢?也許結果沒有我想的那麼糟,我可以去試一試。” 當你改變了內心的邏輯,再去驗證自己的行為,通常會有出奇不意的效果。

重新建立一種行為模式,需要你去積累經驗,通過時間的考驗,找到良好的感覺,你會在未來某個時刻發現自己不是現在的這個自己了。

同時也需要你展示自己的聰明,要知道說話的輕重,分寸的拿捏,但這個仍需要你通過實踐去體會和摸索。

希望你從這個答案中找到一些勇氣,從天亮起,著手學習一套屬於自己的表達風格,學習成功後,什麼姿態,什麼討好、什麼自信,都不在話下了,你可以讓這些阻礙自己成長的不適當的模式去見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