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生心理健康重要性

才智咖 人氣:6.86K

國小生還是人生的成長期,因此心理健康對往後的性格成形很重要。國小生心理健康重要性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在這裡與大家分享。

國小生心理健康重要性

心理健康是現代健康觀念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可以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不斷取得進步。他可以用堅強的意志戰勝困難,用堅定而樂觀的心態面對挫折與失敗;他會在任何順境中一路領先,也會在任何逆境中奮勇崛起,取得事業的成功。所以,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對一個人的一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而國小是階段是學生接受正規教育的開始階段,是情商,智商逐漸提高的重要階段,是學生們建立人生觀,世界觀的第一階段,在這人生最重要的階段,對他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幫助他們走出心理上的困境,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但是事實上,我們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並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很多的教育工作者沒有把學生中出現的一些不良情況放在心理健康的理論高度上來研究,總認為這些天真無邪的孩子還不會用心去想問題,至於犯錯誤,只是家教不嚴或者不懂事。實際情況是怎麼樣的呢?據專家調查和資料顯示,目前我國中國小生心理障礙患病率為21.6%。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會同世界衛生組織(WHO)和美國夏威夷大學,聯合對上海市中國小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大規模調查,發現有27%的學生心理異常(包括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等),原國家教委對全國大學生的抽樣調查研究結果表明:有20.23%的人有程度不同的心理健康障礙。以此推算我國約二億的大中小在校學生有各類心理健康問題的就高達三、四千萬之多,這簡直是一個令人吃驚的數字。有關部門進行的心理調查表明,國小生的厭學障礙和人際關係問題相當突出。用學生自己的話說,終日過著“單調而緊張”、“煩躁抑鬱”的生活。多達近30%的國小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任性、偏激、冷漠、孤獨、自私、嫉妒、自卑等。 近年來,中國小生由於病態心理而導致心理與行為上的失誤,甚至犯罪的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發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會。因此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應成為中國小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下面,我根據我個人的經驗來談談對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對國小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90年代後期,教育部提出實施素質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宗旨,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強調基礎教育要滿足每一個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在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文化素質上和諧發展,在德、智、體諸方面全面發展。我個人認為,教育的終極目的就是教給學生將來服務社會,推動社會進步的必要素質和技能,而這其中,心理素質始終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所以,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教育工作中重要部分來抓無可厚非。其次,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社會的需要。很多教師,特別是年紀稍大的教師沒有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想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在他們的眼中,這一張張稚嫩的娃娃臉是天真無邪的,他們的心靈是純淨的,還沒有收到社會的汙染,不會存在心理問題。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社會變更。中國正處於一個社會變動非常大的時期,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時代,教師們可能真是無憂無慮,沒有什麼心理困惑,亦或是他們那個時代,中國還沒有心理健康這麼一說,所以會造成教育工作者忽略國小生心理健康問題。改革開放的繼續深入發展,隨著社會變革而產生的一些變化或暫時不可避免地滋生的一些因素,對青少年心理狀態產生消極的影響作用。比如說社會上的物慾橫流,讓學生們產生了“攀比風”,社會風氣的每況愈下,使學生們接觸到了在他們這個年紀本不應該觸碰的黃毒,這些社會狀況都會對學生們的心理產生消極影響。

從家庭方面來看,家長的品德修養,文化水平,教育方法、家庭環境條件等對學生品德和心理成長有直接而有重大的影響,更別說“單親家庭”,“問題家庭”了。所以,家庭教育不當,是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學校方面來看,激烈的升學競爭、片面追求升學率,頻繁的測驗,學生的分數排位和教師不適當的教育行為等,都可能導致學生陷入緊張、焦慮、擔憂、挫折等不平衡狀態中。因此,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健康的心理去認識社會,自我調控,尤為重要。

其次,開展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其正常、健康全面發展的保證。一般來說,學生的心理髮展是正常和健康的。但是,我們也不應該忽視學生遇到的心理困惑。如果困惑不及時給予消除,任其長期積累,超過其年齡心理具有的承受力,則容易產生自暴、自棄、自卑乃至妒忌、憎恨等不健康心理,形成孤僻、懦弱或急噪、粗暴等人格阻礙。因此,我們必須加強對國小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預防與消除國小生心理問題的滋生,促進國小生良好心理品質的發展,提高國小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最後,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順應社會主義發展的需要。青少年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今天的青少年就是明天的建設祖國的生力軍,如果今天他們的心理出了問題,毫無疑問,祖國的`前途和未來就令人擔憂。我的一位已經作古的教師同事說過一句很有哲理的話:"我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成才,但我努力使他們都成人。成為正常的社會人。"他所說的正常的社會人,應該就是指學生要有健康的心理。

總之,加強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同時提高學生思想修養水平,樹立科學的世界觀是一個同步實施的過程。它對學生高尚品質、人格和情操的形成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同時也會影響智力發展。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們必須加強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內容,知道什麼是健康和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學會自我防止和消除產生心理疾病的各種因素,培養學生自我認知,自我教育和自我發展的意識與能力,從而保持健康的心理,具有重要的意義。

國小生心理健康標準

1、有適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對自我的成就有價值觀。

2、有適度的自我批評,不過分誇耀自己也不過分苛責自己。

3、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適度的主動性,不為環境所左右。

4、理智,現實,客觀,與現實有良好的接觸,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擊,無過度幻想。

5、適度的接受個人需要,並具有滿足此等需要的能力。

6、有自知之明,瞭解自己的動機與目的,可以對自己的能力做客觀的估計。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個人的價值觀能適應社會的標準,對自己的學習能集中注意力。

7、有切合實際的生活目標。

8、既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能為了適應環境的需要而改變自己。

9、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有愛人的能力與被愛的能力。

10、既不過分阿諛,也不過分尋求社會讚許有個人獨立的意見,有判斷是非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