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都逃不開這幾個心理困惑

才智咖 人氣:1.34W

專家:

人一生都逃不開這幾個心理困惑

亞洲社會心理學會主席、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張建新

國際促進中國精神分析學會中方主席、中國性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北京大學醫學部醫學心理學教授 胡佩誠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副祕書長、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員 林春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博士 郭昫澄

傷心難自愈

半年前,靜雅的奶奶去世了。最後一次去看奶奶時,靜雅不知道老人已經病入膏肓,也沒送她去醫院。至今,靜雅還無比內疚,每天什麼都不想做。她很困惑,該怎樣走出傷心的陰影?

張建新指出,初遇傷心事,我們每個人都難免深受打擊,甚至一蹶不振。此時要嘗試多與人溝通,合理宣洩情緒,傾訴內心鬱結。心理學界有句話說,人人都是心理醫生。胡佩誠對此建議,不妨多與身邊睿智的朋友聊聊天,更容易走出陰影。還可以約朋友一同跑步、打球,運動有助大腦分泌讓人快樂的多巴胺,能讓情緒變得積極。郭昫澄建議,還可以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來轉移注意力,比如玩玩遊戲、讀讀書等。剛開始時難免玩不下去或讀不進去書,此時不妨多試幾次,淡化傷心事。節奏明快的音樂有助清空大腦,自己平時喜歡聽的流行歌曲就不錯。

需要提醒的是,傷心的人一般一週至兩三個月就能走出陰影。如果傷心超過這個時間,並且影響了正常工作、學習和生活,那就需要尋求心理諮詢師的幫助了。

總是不快樂

陳瀛是個27歲的帥小夥,可他總是愁眉苦臉的。他自己說,看到同事、朋友整天都嘻嘻哈哈的,自己也很羨慕,可就是總想起曾經發生過的那些不快樂的事情。怎麼才能讓陳瀛變快樂呢?

張建新解釋說,拋開客觀因素,不快樂的人可能與幼時不良的'家庭環境、學校教育及經歷過的負性事件有關。這些不好的事情會在大腦中形成負性刻板認知和思維定勢,就像心上蒙了一層“過濾器”,只能看到不好的事物,眼中的世界都是灰色的。

張建新建議,如果總覺得不快樂,可以讀一些有助激勵自己的書或者文章,通過頓悟找到心結所在。平時遇到事情多往好處想,經常提醒自己換個視角看世界。張建新指出,讓自己變得快樂,更重要的是培養一種信仰,找到生活的意義,而不要過於拘泥眼前的利益或快樂,才能讓負面情緒逐漸消退。整個社會也應創造良好的環境,要讓每個人得到公平競爭的機會,能實現夢想,才能讓社會都陽光起來,不快樂的人自然越來越少。

缺乏安全感

小果是一名北漂,她工作體面,薪水可觀,但總是說自己沒有安全感。面對高昂的生活成本、虛與委蛇的人際關係,她常常看不到希望在哪裡。

張建新認為,缺乏安全感,主要是因為生活中存在太多的不確定性。其一,儘管當前物質生活豐富,但優質資源匱乏,加劇了社會競爭。由於種種原因,機會又不是絕對平等的,讓許多人無所適從。其二,有些人的目標定得過高,超出了自己的能力範圍,加上擁有的資源不足,也會讓人疲於奔命,安全感缺失。

張建新提醒,我們很難選擇生存環境,因此只能努力適應環境。平時積極做好準備,抓住機遇,讓自己能掌控的東西多一點,安全感自然就加強了。還要適當降低目標,並且仔細分析任務,把大目標分解成一個個小目標,分步完成,加強對自己的控制力,也有助於強化安全感。

性格不太好

喬琪平時說話比較直,脾氣也有點不好。有時候一回家,看到合租室友沒打掃衛生,她就有發脾氣的衝動。室友們有時也說她不好相處。她很疑惑,這樣的性格是不是不太好?

林春說,性格沒有好壞之分。不論是內向、外向,還是感性、理性,都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當然,瞭解和尊重自己的性格特徵,能更好地為人處事,能幫自己成為受歡迎的人。

林春建議,懷疑自己性格不好的人,首先要接納自己,不要無端將性格與人際關係、成敗得失相聯絡。其次要多與親友、同事等溝通,充分了解自己性格中,別人能接受和難以接受之處,揚長避短。最後,如果性格真的有問題,可以在心理醫生的指導下有針對性地解決。比如性格孤僻者可以在內心不排斥的前提下多與人交流,儘量多參加集體活動。

對方不愛我

冰玲的男友工作很忙,每週只來看她一兩次,平時很少主動給她打電話,也不太為她花錢。冰玲時不時地問男友到底愛不愛自己,得到的回答又都是肯定的。可冰玲還是很困惑,覺得對方不愛自己。

感情的困惑是每個人都逃不開的。林春說,愛情需要經營才能穩定,因此千萬不能單憑一時一事就認定對方愛或不愛自己。

感情是相互的。林春建議,與其猜測對方愛不愛自己,不如先問問自己愛不愛對方。如果覺得他值得愛,那就放棄疑慮,傾情待之。如果覺得還有疑惑,不妨找個合適的時機,比如飯後,與對方坦誠溝通。但不要選在睡前打算溫存時、戀愛或結婚紀念日、久別重逢時等。另外,女性不妨發揮性別優勢,製造些小浪漫,讓生活變得生動。

 付出沒回報

大學畢業後,書虎放棄了留在上海的機會,和女朋友一起回到她的家鄉,一個三線城市。可自打那時起,書虎就格外在意女友對自己的態度,總覺得放棄了自己的前途,卻沒有得到女友的足夠回報,心裡經常莫名焦躁。

胡佩誠說,每個付出的人都希望獲得回報。但在實際生活中,不論是戀人間的情感付出,

還是朋友間的物質付出,我們都不能保證及時得到報答。何況,我們付出的有時並不一定是對方需要的。更重要的是,回報與否是對方的事情,不可強求。

因此,如果付出是自願的、發自內心的,那麼就不要計較眼前得失,用平常心看待,不要天天“算賬”。要相信,真摯的付出、持久的關懷,最終一定會感動對方。即使永遠得不到回報,可付出本身就是有力量的表現,而且付出讓我們得到了成長,還有什麼比這更好的回報呢?

 沒人理解我

這麼多年來,鴻威一直覺得自己沒啥朋友,也得不到別人的理解,遇到事情也不知道該跟誰商量、找誰傾訴,感覺很孤獨。

《生命時報》聯合新浪網健康頻道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八成人交不到知心朋友。胡佩誠說,沒有朋友的原因很多,一方面可能與性格內向、缺乏人際交往的技巧有關;另一方面,可能是發自內心地不願與人交往,也感受不到友情的溫暖。

胡佩誠建議,第一類情況比較容易解決,可通過自我調整。首先需要鼓起勇氣,勇敢地向希望交往的人先伸出手;其次可多與人交流,學習人際交往的小竅門,並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再次要學會正確恰當地表達觀點;最後還要學會傾聽,對朋友遇到的問題要及時迴應。最重要的是,與人交往要真誠、守信,要信任朋友,主動敞開心扉。

第二類情況屬於深層次心理原因,需要尋求心理諮詢師的幫助。如果突然變成這樣,要警惕可能是抑鬱症的先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