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幸福如此難求

才智咖 人氣:2.38W

什麼會讓你感到幸福,一所大房子,一輛好車,還是一位更性感或者更善解人意的伴侶?財富和名望或許能讓你幸福,甚至僅僅是做完日程表上的每一件事,你也會感到幸福。但心理學研究表明,這些因素中沒有哪一項能顯著地增加你的幸福感。

為何幸福如此難求

以金錢為例。根據2000年美國人口普查的資料,美國密歇根州霍蘭市霍普大學的心理學家戴維·G· 邁爾斯(David G. Myers)證實,財富與幸福之間存在一個有趣的矛盾。邁爾斯發現,自1950 年以來,美國人均購買力增長了兩倍。難道由此推算,美國人在2000 年時的幸福感就應該是1950 年時的3 倍嗎?

幸福的人經常全身心投入那些有挑戰性而又吸引人的活動。這些活動配上“心流”體驗,迫使人們將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當下。從1957年開始,美國芝加哥大學國家民意研究中心一直在進行一項調查,讓美國人評估自己的幸福程度。邁爾斯比較了這些調查與經濟資料以後發現,認為自己“非常幸福”的人所佔的比例相當醒目地穩定在總人數的1/3左右。儘管現在這代人的經濟條件比上一代人好了很多,他們卻並沒有感到更幸福。

事實上,美國年輕一代比他們的長輩更加焦慮。瓊·M· 圖文齊(Jean M. Twenge,現為美國聖迭哥州立大學心理學家)對1952 年- 1993 年間所作的269 項研究進行了大規模分析,那些研究測定了當時兒童和大學生的焦慮程度。2000 年,圖文齊公佈了分析結果,她將那些測定的結果與時間聯絡後發現,隨著時間的流逝,焦慮程度呈現出很強的線性增長。20 世紀80 年代的美國兒童,平均焦慮程度高於20 世紀50 年代的兒童精神病患者。

心理學家們對焦慮和抑鬱的研究由來已久,但近年來,許多人開始探索到底什麼才能讓人感到幸福。“積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才剛剛萌芽,卻已經帶來了意料之外的結論。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幸福並非靠努力工作或幸運就能得到。幸福可能最眷顧那些全心致力於眼前生活,而不是專注於未來目標的人。

遺傳特性

進化心理學家在意識到人們感知世界的方式存在普遍性後,作出了一個假設:人類的部分天性肯定也適用於我們的祖先。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如果某些特性更有利於後代的生存繁衍,這些特性就會被遺傳給下一代。

人類繼承了一個顯著的能力——適應或者習慣現狀。當我們面對不利條件,如長期的噪音或永久的殘疾時,會表現出驚人的適應性。不久後,我們甚至不會再注意到這些令人不快的情況;不幸的是,適應性對於生活的積極方面也同樣有效。不管某個經歷在開始時多麼令人愉悅,一旦它變成常態,我們也會習以為常。

人類同時也繼承了一種趨勢,那就是比起積極的方面,我們更容易注意到消極的方面。那些對環境中消極變化最敏感的人,可能最容易生存下來,因為消極的改變也許就是危險的訊號。和我們的祖先一樣,我們的大腦也總是關注麻煩。人類的天性就是把積極的方面認為理所當然,而專注於生命中令人煩惱的方面。

有些人天生比別人幸福,主要歸因於遺傳差異。幸福的人傾向於性格外向,並擁有對自己生命的掌控感。人類天性的另一面則有助於避免我們安於現狀:我們的內心常常有一個小小的聲音誘惑著我們,使我們相信只要擁有一些東西或完成一些事情,一切就會更美好。很顯然,那些從未感到過滿足的早期人類,比總是習慣於現狀的同輩更有優勢。正是這永無休止的不滿之聲,促使我們的祖先努力進取,不斷地奮鬥下去。

今天,我們擁有與祖先類似的某些特徵,正是這些特徵讓我們整裝待發,踏上對更美好生活的永久探尋之旅。但是這並不能解釋為什麼一些人看起來比另一些人更幸福。也許,我們可以假設幸福存在於那些最終得到優渥生活的人。然而,心理學家已經意識到,比起對生活經歷的依賴,幸福更多地取決於個性。

個性的力量

個性不同於天性,因為個體之間的個性差異很大。與此同時,人一生中的個性是相對穩定的。事情來了又去,而我們的特性和應對外界的習慣方式卻一如既往。

幸福的事情往往會影響我們的感受,至少短期內是這樣。彩票中獎時,哪怕是最憤世嫉俗的人,在那一瞬間,也會體驗到幸福的`眩暈。儘管如此,人們最終還是會習慣這件事情,幸福感也回落到自己的基本水平。這個基本水平(或者說幸福基線)與生俱來,是個性的一部分。那麼,為什麼不同的人,幸福基本水平會不同呢?

1996 年發表的一項對雙胞胎的研究回答了這個問題。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奧克· 特立根(AukeTellegen) 和已故的戴維· 萊肯(David Lykken)將一起長大或分開養育的同卵和異卵雙胞胎作為調查物件,研究了他們的幸福相似性。這些比較使研究人員能夠確定幸福的差異與我們的基因差異相關的程度。他們發現, 個體間幸福的差異約有80%都來自遺傳差異。

大多數人聽到“遺傳”這個詞,都會聯想到“從父輩傳遞到子代”。然而,在對幸福的研究中,“遺傳”是指基因以新穎的方式組合在一起形成各個獨特個體時,產生的不同個性。這個事實解釋了為什麼具有強遺傳構成的特性在父母與孩子以及在同胞間也有可能發生極大的變化。只有同卵雙生的兄弟姐妹,才可能真正擁有一樣的遺傳特徵。

每個人都擁有一條與生俱來的幸福基線,大體上由我們的基因決定。把這個概念和人類的天性結合起來,就可以解釋許多現象。例如習慣現狀的天性就可以解釋,無論生命中發生過什麼,我們最終都會逐漸回到自己的幸福基線。

心理學家已經發現,許多人的個性品質看似平常, 其實具有很高的幸福基線。在1998 年的一篇文章中,美國貝勒大學的社會心理學家克里絲蒂娜· 德內夫(Kristina DeNeve, 目前任教於美國克雷頓大學)和美國密蘇里-哥倫比亞大學的心理學家哈里斯·庫珀( Harris Cooper,目前任教於美國杜克大學 )一起,對148 例有關個性與幸福之間關係的研究進行了綜述。結果也許並不令人感到吃驚,他們發現,覺得自己幸福的人同時也更外向、友好、相信他人、盡職盡責。更幸福的人也更樂於相信他們能夠掌控自己的生活,並且更不容易焦慮和產生情緒波動。

TAGS:難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