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錯失恐懼症

才智咖 人氣:1.66W

錯失恐懼症特指那種總在擔心失去或錯過什麼的焦慮心情。下面小編想跟大家聊聊錯失恐懼症。

關於錯失恐懼症

近兩成網民自認患有“錯失恐懼症”

錯失恐懼症最早由作家安妮•斯塔梅爾使用,後美國《商業週刊》上的一篇文章使用了它,廣為傳播。錯失恐懼症像一種傳染病,染此病者不惜代價,無法拒絕任何邀約,擔心錯過任何與有助人際關係的活動。

如今在國內,隨著微博等各種社交網路如雨後春筍般迅猛發展,鋪天蓋地到你無法逃離,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患上錯失恐懼症。某媒體在新浪微博進行的微調查顯示,有15。2%的人認為自己擁有嚴重的`錯失恐懼症,不會拒絕牌局、飯局、K歌等各種邀約;有32。6%的人會頻繁重新整理微博等社交網路,以免錯過各種最新話題,還有過半的人嚴重依賴手機,忘帶或沒電時都會心煩意亂,因為擔心錯過什麼重要聯絡。

過度依賴社交網路是主因

在鋪天蓋地的社交網路中,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決策、情緒及情感極易受其影響,尤其是當瀏覽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網站時,那些不斷閃爍的資訊提示,忠實地反饋著好友們的最新動向,潛伏於心底的惶恐與焦慮開始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惡性膨脹。杜克大學行為經濟學及心理學教授丹•阿雷利如此解釋誘發錯失恐懼症的心理機制。

人們總是懷疑自己錯過了什麼,害怕自己就時間安排作出了錯誤的決定。此刻,平靜的心很容易變為猶豫,既而轉變成恐懼、焦慮、刺激、茫然、患得患失、煩躁不安、不合時宜等諸多複雜情緒。

學會偶爾對手機說再見

“社交網路既是引發錯失恐懼症的根源,也是治癒錯失恐懼症的藥方。”照片共享服務應用Flickr及推薦引擎Hunch的聯合創始人卡特里納•費科認為,錯失恐懼症是一種“週期性”現象。

社交網路總是致力於提高使用者的回頭率,根據其釋出內容的新穎度、創造力或受歡迎程度予以獎勵,並允許其他使用者對照片等發表評論,因為“沒有人生活在真空中”。結果可想而知,成千上萬的使用者對社交網站上了癮,與此同時,也有不少人感覺自己正淪為他人幸福時光的旁觀者或者“總是遲到一步的局外人”。

那麼,怎樣才能走出所謂的“局外人困境”?其實,你應該也明白,答案其實很簡單:做自己的主人,至少,學會偶爾對手機說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