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解大學聯考文言文翻譯的原則與方法

才智咖 人氣:9.11K

 

2006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的語文試卷,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了甲、乙兩套試卷,分省命制了15套試卷,共17套試卷。試卷體例和結構呈現以下幾個特點:1.除上海、福建外,一般都採用“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卷合成的形式,各卷中的板塊安排也與教育部考試中心近年大學聯考試卷基本一致,結構上的認同感較強。2.設題數量在2l~25道題之間。3.選擇題的分值大多在30分~40分之間,少的僅15分(上海),多的高達46分(浙江、天津),反映出語文界對選擇題的功能、作用存在不同認識。

例解大學聯考文言文翻譯的原則與方法

由於今年分省命題的省份比較多,所以,考試內容上也出現了一些變化,尤其是文言文閱讀能力測試。文言文考查已不再侷限於從二十四史中取材。三分之一以上的試卷開始以古代書序、單篇散文、先秦典籍等作為考查文字,文言文閱讀考查的取材較為多樣化。今年17套試卷文言文試題的題型和賦分,可分為五種:一、4道單選題(12分)+1道翻譯題(8~9分);二、3道單選題(9分)+1道翻譯題(10分);三、4道單選題(12分)+1道斷句題(2~4分)+l道翻譯題(6~8分)(遼寧省、廣東省、福建省);四、5道單選題(15分)+1道斷句題(5分)(北京市);五、2道單選題(5分)+8道主觀題(填空、簡答、翻譯,共24分)(上海市)。

2007年,廣東、山東、寧夏、海南將實施高中課改後的首輪大學聯考,文言文閱讀能力測試或許會有一定的變化,但是多數省市在未來幾年內,可能還將維持目前的格局。這種格局是新世紀以來文言文閱讀測試研究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對此,我們可以簡單回顧一下:(1)1999年是一個分水嶺,文言文閱讀能力測試由8道題20分減為6道題18分,這種格局延續了3年;(2)2002年文言文閱讀能力測試出現了5道選擇題(15分)+1道翻譯題(5分)的格局,延續了2年;(3)2004年文言文閱讀能力測試(全國卷)又變為4道單選題(12分)+l道翻譯題(8分);(4)2005年文言文閱讀能力測試(全國卷)又變為3道單選題(9分)+l道翻譯題(10分),2006年全國卷亦如此。

大學聯考文言文閱讀能力測試走過的路程使我想到十幾年前教育部考試中心《大學入學考試與中學教學關係研究》課題組在報告中的一段話:這裡還想著重說明的是,從1990年開始的最近十多年的全國大學聯考試卷,文言文閱讀均被安排在分卷編排的第1卷即“四選一”的選擇題型中,這種狀況是大學聯考工作各個環節中諸多因素共同制約的結果。不過我們認為,隨著今後情況不斷的變化,這種編排方式未見得是長此以往而一成不變的,完全有可能在適宜的條件下改變選擇題的題型而增大主觀題的比重。因此,加強考生完成試題時直接表述的動手能力,應當是中學文言文閱讀教學與訓練中的一個不可懈怠的長期任務。這種命題思想已經應驗在多套大學聯考語文試卷中。

文言文測試中的主觀題包括翻譯,斷句和簡答,本文重點談翻譯。將文言文翻譯為現代漢語,是檢測考生是否具備閱讀淺易文言文的有效手段,它雖然側重古漢語語言形式的考查,但由於同時也涉及內容,因而是大學聯考文言文閱讀中一種綜合性的考查手段。

從考查的特點和目的出發,大學聯考中的文言文翻譯總是要求以直譯為主,意譯只能是一種次要的方式。這裡說的直譯,是指將原文的字字句句落實到譯文之中,包括原文用詞造句的特點和所採用的表達方式。而意譯,則是根據原文表達的基本意思進行翻譯,不拘泥於字字句句的落實,甚至可以採用和原文差別較大的表達方式。大學聯考固然要求考生能從巨集觀上整體把握文言材料的內容,但更要求考生能從微觀上理解文言文字詞句式等語言知識以及這些知識與現代漢語的差別。因此,各省市的文言文翻譯試題都要求採用直譯的方式,但遇到難以直譯或直譯後表達不出原文意蘊時,也可酌情采用意譯。

大學聯考文言文翻譯也講究的是信、達、雅。所謂信,指的是準確無誤,忠於原文,不隨意增刪內容和改變風格;所謂達,指的是譯文語句通順,語意明確,行文規範;所謂雅,指的是文句流暢,鮮明生動,具有文采。對考生來說,信和達是主要的、基本的要求,雅是較高的要求。

目前大學聯考中的文言文翻譯多是從前面閱讀材料中選幾個句子進行翻譯,因此翻譯的.第一個步驟就是通讀文言閱讀材料,並藉助選擇題的選項整體把握文意,為翻譯區域性的語句打好基礎,切忌一上來就匆匆忙忙翻譯。第二步,按照詞序,逐詞落實,進行一句句對譯。遇到疑難詞句,可暫時放過,等譯完上下文,再進行推敲。第三步,譯完全文後,再通讀一遍,檢查校正,以防誤譯、漏譯和曲譯。

要想在翻譯時做到信、達、雅,還要掌握一些具體方法,這些方法可以概括為“留、補、換、刪、調、貫”六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