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方法之我見論文

才智咖 人氣:2.47W

隨著資訊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已經步入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教育和學習的終身化是這個時代對其社會成員的基本要求,拒絕終身學習的人,必然淪為新時代的落伍者。作為一名教師,應將“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作為一種基本的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液壓與氣動技術》是機電專業學生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筆者在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注意使用多種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鍛鍊學生的綜合能力,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現將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教學方法總結進行歸納如下:

淺談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方法之我見論文

一、使用類比,由此及彼

對於絕對壓力、相對壓力和真空度的概念,有的學生由於沒有把握要領,覺得較難理解。其實對於這個問題只要作個類比,就很容易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來記憶也就比較容易了。

該問題可以按如圖1所示來進行理解:

在圖中,A處p=0,即絕對真空,以該處為基準的壓力叫絕對壓力,C處的pa即大氣壓,以該處為基準的壓力叫相對壓力,如果絕對壓力小於大氣壓力,比大氣壓力小的那部分數值即真空度。要深刻地理解這些概念,通過圖示的方法無疑要容易一些,但有的學生在畫圖時容易混淆各個概念的相互位置關係。筆者針對這種情況,作了這樣一個類比:將A處看作海平面,C處看作地平面,B處是地下室的地面,D處為樓房的'房頂。這樣類比之後,所謂絕對壓力就可以理解為海拔高度,相對壓力即以地面為基準的高度,真空度即地表深度。在現實生活中對建築物的測量都是以地面作為基準的,所以在液壓技術中,通用的是相對壓力。這種類比相當形象,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有這樣的常識,因此理解起來就很容易了。對於課程中一些比較抽象的概念,如果能找到學生熟悉的物件進行類比,無疑能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克服學生因為學習內容抽象而產生的畏難情緒。

二、歸納總結,理清條理

歸納法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所以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將相關的知識及時進行歸納和總結,以方便學生進行理解和記憶。比如在講完液壓控制閥的相關內容後,筆者根據方向、壓力和流量三個類別將教材上的內容進行歸納和總結,將各種控制閥的名稱、圖形符號、控制特點、功用列在一張表中,比教材上的分列於各章節的內容更具條理性。特別是壓力控制閥中的溢流閥、順序閥、減壓閥,三者的圖形符號類似,但控制方式、進出油口狀態、連線方式等均有較大的區別,學生容易混淆,通過歸納對比後,找出其相同點和不同點,自然就很容易區分了。

液壓回路這一章介紹了各種不同的控制迴路,因內容較多,學生在學習了後面的內容後,又將前面的內容忘記了,所以在講完每一種型別的迴路後,筆者都要做一次歸納和總結,分析各典型迴路的優缺點、應用場合,從而加深學生的印象。

三、故佈疑陣,欲擒故縱

有個習題要求兩種情況下的液壓缸內的壓力,如圖2所示。按說這個題目比較簡單,但卻是考查學生知識掌握牢固程度的一個機會。因此在學生做這個題之前,筆者有意強調了p = FA這個公式,指出壓力等於力與力的作用面積之比。結果有不少學生按筆者的思路進行計算,將左圖的面積用d來求,而右圖的面積用D來求。請學生解釋,答曰第一種情況F的作用物件為直徑為d的活塞,而第二種情況F的作用物件為直徑為D液壓缸,並且這種想法還的大批的支持者。當筆者問及這兩種情況有什麼相似之處時,有的學生反應過來說這兩種情況都是活塞和液壓缸的相對運動,筆者反問,既然如此,為什麼在計算時兩種情況的計算結果卻不相同呢?有的學生沒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還在尋找理論依據,而有的學生通過以上的分析,已經意識到上面計算方法的錯誤之處,並提出正確的計算方法。

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學生在教師的有意誤導下踏入陷阱,符合“吃一塹,長一智”的心理特點,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也促使學生打破慣性思維的束縛,在遇到問題時多開動腦筋,這樣自然比教師平鋪直述地直接給出正確答案的效果要好得多。

四、答疑不答,多留空白

有的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往往不是想辦法去尋求解決的辦法,而總是寄希望於老師給出一個正確的答案。針對學生的這種惰性,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儘量避免直接給答案。在上習題課時,一般是先請學生在黑板上將解題步驟寫下來,然後再向全班同學講解,講完後筆者並不馬上下結論,而是請其他學生判斷是否正確。這樣既促使學生自己去思考,又鍛鍊了其表達能力,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學生能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改變了“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模式。

已知溢流閥的調定壓力pA=4MPa,pB=3MPa,pC=5MPa,求壓力計的讀數。這個題目考查的是學生對溢流閥的工作原理的理解。筆者將此題作為一個課堂練習題,課堂上學生髮言很積極,筆者也鼓勵學生開動腦筋去思考。對於左圖,有的學生給出的答案是3MPa,理由是該油路中的最低調定壓力是3MPa,有的學生的答案是5MPa,理由是該回路油的最高調定壓力是5MPa,也有的學生的答案是12MPa,即三個溢流閥的調定壓力和,但沒有很讓人信服的理由。對於這些答案,筆者並沒有馬上下結論,而是請學生帶著疑問將溢流閥的工作原理圖再回顧一下,如圖4所示,經過這樣一點撥,答案為12MPa的學生很快就找到依據了,因為溢流閥的調定壓力取決於進出口壓力之差,溢流閥C的出口壓力為0MPa,其進口壓力應該為5MPa,溢流閥B的出口壓力為5MPa,其進口壓力應該為8MPa,依此類推,自然可得出12MPa的結論了。對於右圖,學生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門,對於他們的這些結論,筆者也沒有立刻評判正誤,而是請學生回顧溢流閥的遠端調壓作用,通過對已學過知識的回顧,再分析題目的具體情況,最終得出了正確的結論。通過這種帶著問題去學習的方法,給了學生充分的思考餘地,使其養成遇到問題自己去尋求答案的習慣。這對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及走向工作崗位後的適應能力無疑是大有好處的。以上是筆者在《液壓與氣動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所使用教學方法的總結,這些教學方法也可為其他課程的教學所借鑑和參考。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