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業指導課分析

才智咖 人氣:2.76W

儘管絕大多數高校都開設了就業指導課,但由於理論色彩過濃、內容枯燥空洞,很難對學生產生吸引力。為此,專家建議,授課老師除有理論知識外,還應有實戰經驗——

高校就業指導課分析

“你有沒有做過職業規劃?”“你上過就業指導課嗎?”對此,華中科技大學學生小李坦言,“多數同學都沒規劃什麼,到求職的時候,才急急忙忙利用網路搜尋些資料。”本科畢業不足三個月的小李告訴記者,學校裡也有就業指導課,但內容“就是講講就業形勢製作簡歷之類的,沒啥用”。

小李的話很有代表性。為應對大學生就業難,教育部要求高校要“開設就業指導必修課或必選課”。但實際上,這些年來,多數學校開設的就業指導課,理論色彩過濃、內容枯燥空洞、實際用處不大,因而也被許多大學生戲稱為“太空課”。這種形象的比喻,反映出高校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脫節。因此,高校的就業指導課應及時改進,以擺脫目前的尷尬局面。

求職跟著“感覺走”

今年畢業的小顧現在已經在某廣告公司工作。她對記者回憶起了自己找工作的經歷:自大二起,小顧就忙於學英語、實習,因為學校的就業指導課太空洞,她從來沒有上過。小顧說,找工作主要還是跟著感覺走,看臨場發揮了,“面試次數多了才好點兒,心態平穩、反應迅速是最關鍵的。”在面試中,小顧經常看到一些應聘者因為緊張語無倫次, “真是捏了一把汗”。小顧表示,“如果能夠在學校獲得一些指導經過一些練習,可能要好得多。”

北京外國語大學對外漢語專業的學生小韓已經上研究生二年級了,對於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她非常著急。“我該去哪些地方實習?”“我們未來可以進入哪些領域工作,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識準備?”小韓目前的辦法是儘可能與自己的師哥師姐多交流,以便吸取經驗,“如果學校的課有針對性能幫到我,我一定會去。”“不過那種幾百人一起學一本幾年前教材的課,我沒時間去。”

“本科四年,真正有效的就業指導來自網路和身邊人,而不是學校”。網路上充斥著學生的抱怨,“就業指導課老師照著一本教材念念,根本不能指導就業”,“畢業的時候需要蓋章辦手續,才知道有個就業指導中心” 。

不少學校不重視發揮就業指導課的作用也是不爭的事實,在部分高校,就業指導課的學生出勤率非常低,學生帶著雜誌漫畫去上課是司空見慣的現象。“我們的課排在晚上,上課的人也特別多,一二百人,老師顧不過來。”在一些大學生看來,上課的時間已經表明這個課並非“那麼重要”。

但有的老師和學生的看法不盡相同。“所謂‘太空課’的說法並不是真正的實情。”採訪中,不少老師認為,他們在就業指導課上下了不少功夫,但是學生往往不重視,不注意,等到畢業的時候,需要了,著急了,才會來找老師。

老師缺乏實戰經驗

在北京工業大學,38學時的就業指導課作為第二課堂的必修課,分別在大學一、三、四年級教授,內容包括就業法規、就業形勢、就業心理、面試技巧等等。北京工業大學畢業生就業服務中心主任張彥軍說,就業政策等有些方面剛性很強,枯燥難免,現在很多老師都在課件的生動性上努力下功夫。在張彥軍的課堂上,學生拿不到任何的文字材料,課件也不允許拷貝,“學生不來上課,背背筆記就過關,是不允許的。”

張彥軍老師介紹,就業指導課進高校,開始是學院派教學,主要由學校人力資源等專業老師講授,理論功底紮實,但缺少實踐環節;後來一些社會機構瞄準就業培訓市場,擠進高校形成“江湖派”,他們擅長案例教學,但費用不菲,未能形成主流;再後來一些高校嘗試請用人單位帶著明確的選人標準進場,形成實戰派。“但目前,仍是學院派為主。”張彥軍表示。

“學院派”的老師許多自身並沒有找工作的經歷,就業指導理論化、書本化,缺乏實戰經驗。一位高校學工處負責人直言不諱,學生稱就業指導課“太空”的確有現實原因。

記者瞭解到,目前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主要以三種模式存在:一是作為學校的直屬正處級單位,二是隸屬於學生處,三是和招生辦在一起,設立招生就業處。由於機構設定複雜,使得真正負責就業指導的老師很難了解到不同專業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需求。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小韓就認為,現在學生各方面的壓力很大,如果指導課對自己找工作沒有實實在在的用處,基本不會去聽或者去了也不會用心聽。小韓表示,就業指導課最重要的是實用性和指導性,她說,“沒有針對性的‘一鍋燴’很難激發我們的興趣。”

為了增強就業指導課的針對性,一些高校也在探索許多辦法。例如,在北京工業大學,每週四都會為學生提供職業規劃專家,只要預約,學生都可以和專家一對一交流。在許多高校,職業訓練營、名企高管訪談等等,近兩年都比較熱門。

“其實,就業指導課最大的難點並不是課程本身的內容和生動性,而是如何幫助學生做好就業定位,把書本知識變成學生能力的提升。具有真才實幹的員工,哪個單位不需要?”張彥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