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讀後感通用10篇

才智咖 人氣:2.51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弟子規》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弟子規》讀後感通用10篇

《弟子規》讀後感1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又到了我們中(2)班學習弟子規的時間了,孩子們像模像樣地朗讀著弟子規。

在生活中都是家長對孩子毫無怨言的付出,無微不至的關心;而孩子們把這種關心當成了一種必須,以至於為了一點的委屈或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大呼小叫、亂髮脾氣。孩子們從沒有想過要去孝順父母,關心父母的生活哪怕是短短的一聲問候。我們曾經做過一份調查,有哪些孩子記得自己父母的生日,結果知道的人只有幾個。這雖然是一件小小的事例,但從中我們感觸頗多。教育者的使命是關注孩子的一生幸福,我們不但要教給他們知識文化,更要教會他們做人。《弟子規》像一盞透著光明的路燈,教育著我們要有孝心、恭敬心和感恩心。它更像陽光一樣,給倫理失綱,人心不古,精神缺失的現代社會的人們指引了一條光明之道。

在孩子學習《弟子規》的過程中,我們採用的是循序漸進的方法,每週學習四句話,每天用不同的形式圍繞這四句話進行教學,孩子們先大聲的朗讀經句的內容,讓他們能熟讀、熟記。然後通過將故事的形式讓孩子理解經句的含義。他們的年齡較小,光靠單一的講故事形式,幼兒不能很快地接受,而且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我們常常會通過課件、情景表演來幫助幼兒理解。

如:在理解“冬則溫夏則凊”這句經句時,我們讓個別孩子做爺爺、奶奶,他們因為寒冷凍的直髮抖,寶寶給他們拿熱水袋、水壺、抱著爺爺奶奶等給他們驅寒保暖。在理解“出必告反必面”時,我們也是請個別小朋友充當家長、孩子的角色,讓他們理解在出門時要告知家長有事外出,回來也要和父母打聲招呼,告知自己回來了,以免家長擔心。通過多種形式我發現我們班孩子學習《弟子規》的興趣更濃了,他們常常會在散步時、遊戲時不經意間說出《弟子規》中的經句,他們的理解能力、記憶能力也更強了。

《弟子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在點名環節中老師喊“寶貝們”,孩子們立馬回答“哎”,這不就是“父母呼,應勿緩”嗎?看到有個別幼兒要悄悄地拿東西了,就會有小朋友說“事雖小”其他孩子馬上附和“勿擅為”……《弟子規》成了糾正孩子不良品行的有力武器。

在今後的生活中,我願與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一切遵照聖賢教誨,給孩子做一面好的鏡子,從孝開始,從仁愛之心開始落實。讓《弟子規》這種傳統文化影響每一個人,學以至用,重在力行,讓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弟子規》讀後感2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這朗朗的讀書聲猶如綿綿春雨,滋潤著學校這片求學的土地;澆灌著同學們幼小的心靈;孕育著一代代青少年兒童。每天清晨,,當我踏進校門時,一陣陣百靈鳥似的的讀書聲使人引人入勝,一個個道理便銘刻在了心中。

《弟子規》就像一片裝面了細想道德的大海洋,我們便每天遨遊在了這篇海洋中,快樂地尋找著只是,摸索著道理,吸取著精華。《弟子規》使我們學會了做人不僅要孝順父母,有愛兄弟姐妹,而且要講誠信,守信用,更要學會關心他人,做一個無私奉獻的人。這一切的一切,都使我感慨萬千!

然而,讓我感觸最深的便是“次謹信”了,它告訴我們做人要講誠信,守信用,一個人如果擁有了誠信,便擁有了世界上最大的寶藏,相反的,如果一個人失去了誠信,那身邊的人就會疏遠他,他將成為一個孤獨的人。

每當我讀到“次謹信”時,一件往事不禁湧上了心頭,使我羞愧不已。那是五年級下冊的一個星期一下午。英語老師說要a單詞,這是,我下一子慌了,“哎呀,糟了,昨天晚上忙於小課題的事,而把a單詞的事情給忘了,這可怎麼辦啊?”正當我心急如焚時,旁邊的同學提醒了我,“他平時a單詞時,都把英語書放在腿上,我何不也來效仿一下呢?”由於是第一次幹這種事吧,心裡老是覺得不舒服,東張西望的,生怕有人會看見。才抄了一個,我就覺得渾身不自在,我向四周掃視了一番,我覺得好像同學們的目光全都凝視著我,彷彿在說:“竺立群,我們那麼信任你,你卻……咳,太不應該了!”“你身為大隊委員,還這樣,真丟臉!”這時,我感覺身邊的空氣都凝結了,壓得我喘不過氣來。“誠信。”當英語老師報“誠信”這個單詞時,我的腿不禁顫動了一下,書差點掉在了地上,“竺立群,你怎麼可以這樣呢?趕快把書放進去,笨蛋!”我心裡不禁會很起來,於是,我趕緊把書放了進去。這時,我心中的那塊石頭也總算落地了。雖然這次單詞沒默出,但我心中仍然很開心,因為我做到了誠信。

從這件事中,我更加懂得了誠信的重要,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了《弟子規》中“次謹信”的道理。只有做到了誠信,你才能坦然地面對他人,面對人生。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去摸索《弟子規》中的道理吧,它將會成為你人生中的導航燈!

《弟子規》讀後感3

《弟子規》這本書的內容,是聖人對學生的訓示,為人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還要對自已行為約束,誠實可信,博愛眾生並親近有德行的人。

百善孝為先,而“孝”和“弟”這兩個字則是弟子規貫穿中心的“一條線”。“孝弟”裡面還包含一個很重要的態度,就是恭敬之心,對長者的恭敬。而一個人的道德、學問都是從“孝”跟“敬”當中不斷地提升。其實一個人只要做到“孝”跟“弟”,相信他就可成為國家棟梁。

學習《弟子規》,可以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常常讀《弟子規》,並細細思量,我真是受益匪淺,感慨良多啊!

父母把我們帶到人間,他們用自己濃濃的親情教育我們,希望我們能快樂生活,健康成長,對父母來說,我們是上天贈給他們的禮物,但在我們心中,父母是無可替代的,爸爸、媽媽良苦用心,諄諄教誨的話語,你們也常常隨著自己的意願,想聽就聽吧,若有一點不如意就頂撞回去,以至離家出走,更厲害的,竟然反其道而行之,今天想來,你們不覺得慚愧嗎?

羊跪乳,鴉反哺,為人子女理當“孝”字為先。“孝”就是心懷感激,用愛作出回報。我們的父母大都承擔著家庭的負擔,每日裡,有的或在工廠車間、野地農田辛勤勞作,有的或在書山文海之中與科學技術領域艱辛探索,他們用汗水和心血努力回報社會,同時還對我們呵護有加,似明燈引領我們一步一步前行。作為兒女,每天惦記著父母,為父母辛勞,這應該是做人的起碼良知,是作為後人應盡的最基本的責任。我們現在年紀還小,有些事情還無能力做到,但按照父母的意願與希望,抓緊時間好好學習,將來回報社會。每天讓父母開心,這無疑是我們今天必須努力去做的。我認為這才是一個學生所盡孝道的最好體現。

“入則孝”,一個在家能敬重、孝順和關愛父母長輩的人,其品格與德性的延展必然會有一顆感恩於博愛之心,就一定會在社會生活中始終善行善為,對社會做出有益的貢獻。古有大孝之女花木蘭,大孝之男岳飛;今有著名孝子許世友無不為國家民族創下驚天偉業便是有力例證!

我深信:“心中有愛,就有‘孝’。”父母需要的是“真愛”,而不是敷衍了事的“奉養”。我們要誠心孝順父母,並化成行動,這樣父母一定會非常感動,那也就能報答父母恩情的萬分之一了。

《弟子規》讀後感4

今昔的弟子規還都一樣,崇拜於弟子規的人還是那麼的多啊,因為它的內容極為精簡,讓人易懂,讀起來確實有味道!

穿越時空回到古代

古人們熟讀弟子規,要小孩從小養成讀弟子規的好習慣,長大後方能做一個誠、謹、善的人。讓孩子熟讀弟子規,雖一時不知其含義,熟了便懂其義。證實了“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讀於弟子規者,必知如何孝敬父母,關心他人,誠實守信,善待他人……

古代一小孩不喜歡讀書,他父母用盡辦法逼孩子讀書,可小孩卻更厭倦讀書。後來父母請先生來教孩子,先生什麼也沒做,每天只要求他背弟子規,起初他還不想讀,不過是囫圇吞棗地讀。但背的滾瓜爛熟了,自然而然的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他知道了怎麼做人是最重要的,懂得人生在世間決不是碌碌無為的……

弟子規善於給兒童開啟心靈,即在幼時,即當教以誦讀經典,以培養其根本智慧及定力,善於分辨好壞,因果報應之理,敦倫盡分之道;若幼時不教,待其長大,則習性已成,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看今朝

當今社會乃知識社會,凡可以啟發人的道理,決會憑空消失,卻被人視為財富。知識勝於財富,裝滿滿腹的知識勝於裝滿滿屋的鈔票!當然了,這只是個人的看法而已,也有反駁這話者,蘿蔔青菜個有所愛,是好是壞自己去挑。

“弟子規,聖人訓,首教悌……”這聲音怎麼那麼的熟啊,是弟子規啊!原來隔壁家嬸嬸的孩子也在讀弟子規,怪不得我覺得很耳熟。現在小DD小MM都在讀了,看來現在很提倡。說起這弟子規來,我原先還不知道是什麼呢!由於我小妹的影響,我也讀,不錯!讀起來很有味道,教了很多道理,有收穫有收穫!

以文鬥,不以武鬥

妹妹還和我比賽讀,看誰讀的好。我則與她比個高下咯,米想到我輸了,這丫頭,說實在我還很慶幸呢!有時老媽叫妹,她沒有迴應一句,我瞧見了,嘿嘿~~不放過她,我溜出兩一句:“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妹妹瞪了我一下,二話不說,跑去問老媽什麼事了。哈,這丫頭。老媽哪知道我們底下還在鬥,不過可是以文開鬥,決不動手動腳的!淑女動口、不動手,鬥得還蠻有趣!

有時妹妹惹我生氣了,我真的氣死了,那丫頭居然搬出一句來:“言語忍,憤自泯”。(意思我也不用說了吧,搬弟子規裡的道理來,拋磚引玉嘛!)誰叫她說的有道理啊,我投降了……

後記:

古代流行弟子規,今天仍然流行,它不怕人認為那是老傳統的,現在什麼世紀了還讀。總之弟子規是好的經典。

《弟子規》讀後感5

《弟子規》告訴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其中之一就是一個人要充滿愛心,要愛護他人,這樣才能成長為一個賢德的人,才能得到他人尊重。

通過下面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瞭解到有愛心是多麼的重要。

一個出身貧苦的男孩,為了積攢學費而挨家挨戶地推銷商品。這天傍晚,他奔走了一整天,又累又渴又餓,可身上只剩下一角錢。他決定向下一戶人家討一口飯吃。可是,當一位天使般的姑娘開啟大門時,他卻有點不知所措了。他不好意思張口要飯吃,只求姑娘給他一口水喝。姑娘看出他的疲憊和飢餓,微笑著給了他滿滿一大杯牛奶。男孩飢不擇食地喝完牛奶,囁懦地說:“我應該付您多少錢?”姑娘仍舊微笑著對他說:“您不用付錢。媽媽經常教導我們,施以愛心,不圖回報。”淚水湧上男孩的眼眶,他輕輕地說:“那麼,就請您接受我由衷的感謝吧”其實,男孩本來是打算退學的,如今,他彷彿看到上帝在朝他點頭微笑,他覺得渾身有勁,男子漢的豪氣又迸發出來了。若干年之後,有一位來自小城鎮的姑娘得了一種罕見的重病。當地的醫生束手無策,只好把她送到大城市去,請專家們會診治療。一位有名的醫生參加了會診。當他看到病歷上記載的家庭地址時,他馬上直奔病房。來到病床前,他一眼就認出了這位病人就是當年送過滿滿一大杯牛奶給他喝的天使。他回到辦公室,決心竭盡所能,回報這位“施以愛心,不圖回報”的姑娘。經過艱辛的努力,手術成功了。姑娘漸漸康復。這位醫生要求醫院把賬單送到他的辦公室,他付清了一切費用,並微笑著簽上了自己的名字。姑娘堅持要知道她應該支付多少醫藥費。可是當賬單送到她的手上時,她又不敢看,因為她確信這筆費用將會花去她所有的積蓄,或許還不夠。最後,她還是鼓起了勇氣,顫抖著翻開了這沓厚厚的賬單。末尾的簽字鎖定了她的目光,她不禁輕聲讀出來:“醫藥費―—滿滿一大杯牛奶霍華德·凱利先生。”

也許我們一輩子也沒有機會做出一件感天動地的事情,但是一個有愛心的人是不會拒絕任何一次傳遞愛心的機會的。我們曾經向貧困國小捐書,我們幫助老人過馬路,這都是愛心的體現。然而你可知道,借閱學校或別人的書時不亂塗、亂畫,不折角、撕頁,按時歸還,擺放整齊,這也是一種愛呢?孔子說,仁者愛人。愛,無所謂大小,它也不必掛在口頭上,它存於心裡,它體現在一言一行中。

良言一句三冬暖。對他人多一些寬容與微笑,對他人多一些理解與關心,讓我們共同營造一個溫馨的校園、一個溫馨的班級。願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裡都陽光般的明亮,每一個人的笑容都陽光般的燦爛。

《弟子規》讀後感6

盼望著,盼望著,終於收到了這本《最徹底的家庭教育方法-《弟子規》裡的教育智慧》。我按耐不住一睹為快。

第二天上午,上完家長課堂的我又津津有味的捧讀起來。可能是太專注了,朋友拍拍我的肩膀上,“什麼好書呀?看你特上癮……”,我合起書來,讓她們看看書名,解釋說,“我剛開始看,挺有共鳴的。”

可能是“最徹底”“弟子規”“家庭教育”這些詞太搶眼了,朋友們熱議起來。

有的說國內的育兒書翻了不少,可有效期不長,有點說《弟子規》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就背過,就那麼回事,……我面帶微笑的望著朋友們,說,“這就是這本書吸引我的地方,咱們剛才說的那些情況,前言開篇就講到了,我正按圖索驥找解決的辦法呢”,時間過得很快,該分開了,我答應她們,及時分享讀書體會。

(封面,讓人充滿閱讀慾望)

(《弟子規》版本很多,本書附錄全文,很貼心)

能感覺到嗎,這本書的設計是古色古香的,文字的設計和紙張的色澤都很適合閱讀。這是一本真正從閱讀者角度考慮的書。

我決定讀後感分節完成。

觀點一:《弟子規》不是學的,也不是背的,而是做的。

P17《弟子規》裡的每一句話,都不是知識,而是力行的標準。家長要做的就是就是學一句做一句,句句在生活中落實。

我們常說孩子是面鏡子,如果你想讓鏡子裡的自己看起來,達到滿意,我們要提高教育的敏感度,給孩子們做個好樣子。家長不僅僅是一個稱號,更是一種事業。

主持人楊瀾在主持“家庭教育與國家軟實力”討論時,說國家的軟實力的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價值觀,而孩子的價值觀就是在家庭生活的點滴影響下形成的。如果家長們還在抱怨傳統文化漸行漸遠,就觀觀自己做了什麼,家庭教育不是小事,是修身齊家治國的重要根基。我個人覺得家有男孩的父母更要清晰的認識到這一點。

觀點二:《弟子規》要全面解讀,教兒教女先教自己。字字要父母做好了,孩子不用教,自然會做好,《中庸》提到為學的的幾個層次:“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孩子要想成為一個真正的有成就的人,就需要經過一個為學的過程,需要把學習和實踐結合,不斷學習,不斷實踐。家長學習育兒知識也是如此。

我很慶幸,在教育的路上,早早的遇到這本書,歡迎更多的家長和我共同品讀,交流,陪伴孩子成長。

《弟子規》讀後感7

《弟子規》是清朝康熙年秀才李毓秀所著,它仿《三字經》體例,三言成語,名句疊韻的形式為古代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敬師規範,由《論語》《孟子》《禮記》《孝經》和朱熹語錄編纂而成,今天讀來仍然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當今發達的'商品經濟社會和古代的社會環境不能同日而語,讀《弟子規》我想在現實和傳統之間有沒有一個承繼關係?中國有五千年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講得最多是一個“育人”的問題,所謂至樂莫如育人,怎樣教育人,怎樣增加修養,做一個完善的人?這是我們應從傳統中繼承和發揚的。在物質豐富、科技發展的現實環境下,很多人在精神上已沒有依託,往往在紛繁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失去了指導原則,而在《弟子規》中所提到的做人的總綱“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教誨,以此成為做人的原則,那麼我們在工作和學習時,就能加深自己的修養,在物質社會的時代不迷失,不動搖,時時保持清醒,和諧和同事之間、領導之間、親人之間、朋友之間以及陌生人之間的關係,進而和諧整個社會成員的關係,那麼共建和諧社會就不會是一句空話。

《弟子規》中講到日常起居、待人接物、外出求學等方方面面的行為標準和作人準則,提倡正人先正心。我從中深刻領悟,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從而反省自己的不足之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嚴以對已,寬以待人,積極融入到團隊當中,要尊重領導,認真完成領導所交待的各項任務,忠於職守,互相幫助,協作共事,作為服務視窗工作,要樹立良好的服務形象,禮貌待人,微笑服務,做到百問不厭,應保持坦誠、公正、客觀的態度對人對事,並且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業務水平,積極參加培訓和學習,提高工作效率。

《弟子規》對和諧家庭也是有著重要的意義。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只有每個細胞的健康才能保證社會機體的健康,其中“二十四孝親圖”在感化人的同時,也教會我們應該怎樣孝敬父母,怎樣對待親人,也讓我們思考在當今社會怎樣去實現傳統文化的價值,試想,如果一個連父母長輩都不尊重、孝敬的人,一個喪失了做人最基本的倫理道德的人,如何能對別人以禮相待?這樣的人能否讓人信服與尊重?

《弟子規》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材,我們要從中領悟其精華,發揚中華美德,做一個完善的知禮儀、知廉恥、知謙虛、知恭敬、知忠厚的人。這樣,在我們繼承傳統,發揚傳統中,才能體現其價值。

《弟子規》讀後感8

從小時候起,我就一直在《弟子規》的世界裡遨遊。那時,我只知道坐在小板凳上拿著它搖頭晃腦的讀,不明白它到底講的是什麼,不明白它對我的生活有什麼啟發,不明白它的世界如何豐富多彩。

隨著時間的流逝,把《弟子規》爛熟於心的我已經把它的意思和含義弄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同是人類不齊流俗眾仁者稀”這幾句。它告訴我們同樣是人,但是“真善醜美惡”各個都不同。喜歡追隨潮流的俗人多,仁慈博愛的人少,如果有一位仁慈博愛的學者出現,大家一定會敬畏並學習他的,因為他公正不阿,因為他關心社會底層老百姓。《弟子規》全篇體現了兩個字是“孝”與“信”,這也是我們的做人道理。作者為後人留下為人處世的金玉良言!教人以孝為先,以信立身,在這個以金錢為主的物質社會,這樣的道理就像是一陣清新質樸的微風,吹散了瀰漫在我們身邊的銅臭味,吹走了自私自利,吹來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嶄新氣象。

《弟子規》的真正用意並不是讓每個人僅僅背誦和搞懂它的意思,而是讓每個人在生活中實踐它。如果大家只是背會《弟子規》,那它的作者李毓秀的良苦用心就白費了。《弟子規》不但薈萃了古典文化的精髓,還將中國風的特色發揮得淋漓盡致。它在最純粹的東方,成了我們“黃面板、黑頭髮”的代表。它的一字一句,在大地蔓延,從東方到南方,從南方到西方,再從西方到北方,處處是它的身影。傳統美德隨書香流淌在四方,經典圖書隨我們發揚到全球。

我做到了《弟子規》中所倡導的。比如:以前,爸爸媽媽叫我幹事情,我總是一拖再拖,想盡各種方法拒絕,《弟子規》就教導了:“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現在爸爸媽媽有什麼我力所能及的事情都叫我幹,這樣既提高我做事的能力,又成為了父母眼中的“乖寶寶”;以前我見到長輩從不打招呼,總覺得說不出口,但是《弟子規》中說“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我就知道了如果你遇見長輩,就一定要打招呼。而且,必須要向叔叔阿姨說再見,你才能走,否則,會顯得很不禮貌。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弟子規》中的警句,已越來越成為我的行為準則。

在遨遊《弟子規》的世界中我進步了許多,從幼稚的小女孩變成亭亭玉立的少女,在這過程中《弟子規》教會我許多許多,在以後的人生路上我會繼續銘記《弟子規》對我的教導。

《弟子規》讀後感9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每天的清晨,這種琅琅的讀書聲總能在校園的上空迴盪。這個學期,我們學校開展了全校師生共讀《弟子規》的活動。每天早上,當美麗的朝陽把光輝盡情地灑向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學校的音樂也隨之響起。這時,同學們個個捧起國學誦本,跟著音樂專心致志地大聲誦讀《弟子規》。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樣日復一日地誦讀,漸漸地,我感悟到了許多道理,學會了做人的根本,也發現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還存在著許多缺點,並下定決心把這些壞習慣改正過來。中國有句古話:百善孝為先。孝從古流傳至今,可是,我們這一代人卻因為父母的溺愛、呵護,忘記了孝。

《弟子規》中說,“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以前,媽媽叫我幫忙做一些事時,我總是慢吞吞的,非常不情願,媽媽叫我動作快點,我還是拖拖拉拉;練琴的時候,媽媽指出了我的不足,我卻是置若罔聞,還覺得很煩;犯錯時,媽媽責備我,我還經常頂嘴,直到衣架在媽媽手中時,我才害怕。想想過去的自己,真是覺得非常慚愧。自從學了《弟子規》之後,我經常用裡面的話來指導自己的言行。

現在,媽媽叫我,我就會趕緊到媽媽身旁,並且做事也不拖拉了。媽媽教導的時候,我不敢再頂嘴了,而是低頭反省,虛心接受。我的這一改變也讓我嚐到了甜頭,不但媽媽說我懂事了,變孝順了,而且自己的各項學習也進步了許多,這可都是《弟子規》的功勞啊!《弟子規》中還說“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可以前的我呢?吃飯的時候,老是很慢,有時還會挑食,食量總是不多。可是,如果有一天太餓,吃了很多還覺得不飽,再吃,到了最後,感覺肚子多快要撐破了!以前的我很瘦,還經常生病。去年,我就是因為生病,所以“藝術節”的很多活動都不能參加。現在,我不斷地改變自己不好的飲食習慣,努力做到《弟子規》裡面的要求。漸漸地,我的身體變健康了,今年還在“校運會”上獲獎了,真得感恩《弟子規》!從《弟子規》中我學會了感恩他人,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友愛同學等許多做人的道理。

心情不好或者脾氣暴躁的時候,我會想一想《弟子規》,心裡自然而然就平靜了許多。《弟子規》雖只是一本幾百個字的小本子,卻有著神奇的力量,是我的良師益友,更是我人生的指明燈。指導老師評語:“書香浸染氣質”,在日復一日的經典誦讀中,在《弟子規》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小作者成了一個能孝敬父母,不挑吃穿,懂得感恩的人,這就是《弟子規》的魅力之所在。文章語言真切自然,情感真摯樸實,不由讓人產生共鳴。

《弟子規》讀後感10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是我們從小就在背誦的《弟子規》入則孝篇的內容。意思是:“如果父母呼喚自己,應該及時應答,不要故意拖延遲緩;如果父母交代自己去做事情,應該立刻動身去做,不要故意拖延或推辭偷懶。”

這句話對於我來說真的是很受用,一直以來,入則孝篇的內容我一直牢牢的記在心上。

父母對於我們有養育之恩,在孕育我們到出生後的辛勤教導他們費心費力,不厭其煩的對待要傳授給我們的每一件事。小時候不懂事,經常會覺得父母重複的話實在是繁瑣無味,但長大後細細品味後才發現,他們說的話全部都是為了我們好,為了我們的成長也為了我們以後的道路走的順暢。對於這樣的他們,我們唯一能做的只有愛他們,讓他們擁有一個美好的晚年生活。

雖然現在說擁有美好晚年這類的話有些早,但是愛他們是我們現在能做到的。像前文我提到的那句,在父母呼喚我們時,不應該拖拖拉拉,行動遲緩,應該快速的應答。哪怕有任何事情也要放下,因為他們呼喚我們很有可能是需要我們的幫助或者是有事商討。在我們小時候,只要一哭鬧,他們不管在做什麼都會放下手中的事來看我們。而現在他們需要我們,我們也要像他們那樣快速的趕到他們身邊,然後詢問發生的事情。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意思是:“父母教誨自己的時候,態度應該恭敬,並仔細聆聽父母的話;父母批評和責備自己的時候,不管自己認為父母批評的是對是錯,面對父母的批評都應該態度恭順,不要當面頂撞。”

頂撞父母這種事是我們中學生中經常發生的事情。包括我在內都不敢說沒有頂撞過父母(在反省後要真誠道歉)。上面提到了父母的批評和責備,這正是如今我們與父母爭吵的導火索。在我看來,父母很多時候的批評和責備都是冠以“愛”名的,他們因為很愛我們,希望我們可以更加優秀,才會對我們的一些行為舉止進行批評和責備。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虛心接受,而不是與他們爭吵。父母畢竟大我們很多歲,在人生道路上也有許多經歷和經驗,有時我們也應該藉助這些經驗。就算不借助,也要當做一次難得的教誨記在心底,方便傳授給需要的人。

其實有時我們和父母的愛是相互的,只有相互愛對方,家庭才能更加和睦美滿。這就是我從入則孝篇中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