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讀後感集合10篇

才智咖 人氣:4.4K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弟子規》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弟子規》讀後感集合10篇

《弟子規》讀後感1

在學校舉辦的讀書節活動中,我從同學手中交換了一本《弟子規》。從這本書的總敘中我知道了《弟子規》是一本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學生的生活規範,它規定了主修的六門課和輔修的一門課。

第一門課是入則孝,講的是在家要孝敬父母,要多幫助爸爸媽媽幹自己力所能及的活,聽爸爸媽媽的話,不惹他們生氣。

第二門課是出則悌,講的是出了家門在外面要與別人和睦相處。要尊老愛幼,講文明,懂禮貌。遇到同學、鄰里,長輩主動打招呼。主動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第三門課是謹,是指在行為上要謹慎,生活上要有規律。早睡早起,搞好個人衛生,收拾好自己的東西。

第四門課是信,講的是說話辦事要言而有信,對別人做出的承諾要兌現,不能講大話,不能明明做不到,還告訴別人自己能夠做到。

第五門課是泛愛眾,講的是與朋友在一起,要相互友愛,互相學習,互相幫助

第六門課是親仁,講的事要多向品德好,學問好的人多學習,學習他人的長處,改正自己的缺點。

輔修的課是餘力學文,講的是除了以上的六門主修的課以外,還要多學習其它的知識,擴充套件自己的知識面。

從這本書中我學到了很多,我一定努力按照書中所寫的規範自己。

《弟子規》讀後感2

《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經典之一,是古代聖賢的智慧結晶,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是教育子弟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再一次讀弟子規的書,使我更加深一步瞭解了《弟子規》的意思。教育我們怎樣做人,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說一說我讀後的感受吧!

這本書裡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怎麼和別人相處,我們生活中做什麼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後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

比如“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意思是:父母教我們做人處世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生氣、傷心。這樣我們的父母才會從心裡面為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人也會變得很快樂。

我已經大概瞭解了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光知道還不行,我還要努力的去做。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

《弟子規》讀後感3

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開始,《弟子規》教會我們在生活中,無論做什麼事都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擁有好的規則,好的心態。一日三餐、起床睡覺、工作學習、休息娛樂……都要有規則有秩序。

此章告訴我們應珍惜時間,儀表堂堂,擺放衣物要有固定的位置,按時睡覺,按時起床,好好飲食,坐有坐相站有站相,養成良好的習慣是人生的基本做事準則。

做事更應該謙虛謹慎,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以前我總是做事衝動,上了國中,我們學了政治,我知道了情緒是一把雙刃劍,我們要控制並駕馭情緒。讀了《弟子規》我知道了做事不能太勿忙,不要害怕困難,應該知難而進,也不要馬虎草率。即使是小事,也要認真對待。在忙亂中我們可能一時昏頭而做錯了它。

養成良好的習慣,更應有規律的安排時間,不糟踐時間,珍惜一分一秒去學習,一心一意地對待它。因為“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

“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做一位炎黃子孫,傳承中華傳統,我會忘記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的古訓,站就要像軍訓時一樣,腰挺直手放褲線,頭成嚴肅狀。坐也要只坐椅子的三分之一,也嚴格地照著弟子規去做!

草兒的綠意匆匆是因為有大樹的陪伴,白雲的婀娜多姿是因為有藍天的陪伴,我的人生之所以豐富多彩是因為有您的陪伴——好的習慣。感謝您!

《弟子規》讀後感4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最近,我讀了《弟子規》,令我受益匪淺。“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我最喜歡這一句。它講的是:子路聽說城中發生了大事,就駕車到城內,他衝在最前面,卻被敵人的武士砍斷了一條胳膊,帽子也掉落在地上,他大聲說道:“等我把帽子戴好,再來殺!”說完,子路拾起帽子,戴在頭上,然後從容而死。

它的意思是:帽子要戴端正,衣服的鈕釦要扣好,襪子和鞋子都要繫好。放置帽子和衣服應當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順手亂丟放,以免弄皺弄髒。

它讓我明白了:儀表是一個人美姿的展示,是心靈的視窗,國小生要培養自己良好的儀表習慣,就要從穿衣戴帽做起。“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

它的意思是:事情雖然很小,也不要擅自為所欲為而不稟告父母;如果任性而為,就有損為人子女的本分,讓父母擔心,這就是不孝的行為。

東西雖然很小,也不能偷偷私藏起來據為己有;如果真的私藏了,品德就有了缺陷,父母知道了,心裡一定十分難過。

它讓我明白了:生活中很多小事情,我們不能為所欲為,而不告訴父母,要不然就會讓父母擔心難過。

我愛讀書,因為讀書可以長知識,我一定要多讀書,讀好書。

《弟子規》讀後感5

《弟子規》對我的幫忙很大很大,今後我必須把他背的熟熟的,作為我以後行為的量尺,相信在這個好朋友的監督下,在我自我的努力下,我必須會成為一個十分優秀的國小生!

成功要不斷積累——讀"孟母斷機"有感瀋陽市南京十校二年一班郭萬達指導教師姜崇豔

這天,我背了《弟子規》中的"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句話。具體意思是:父母的教誨,必須要恭恭敬敬地聽;如果父母責備你,必須是有道理的,所以你要虛心理解。"孟母斷機"是關於這四句話來源的故事:孟子小的時候讀了一些很深奧的書。有一天,他讀書厭倦了,就跑回家裡。這時孟母看見了他,立刻把織布的梭子折斷,扔在了地上。母親說:"織布要一寸寸地織,才能織成……"孟子恍然大悟……

在實際生活中也有一些類似的事情,如:爸爸怕我累,不一樣意讓我補習英語,但是我還是堅持學了。因為我想:成功源於不斷積累。只有學習的外語知識多,接觸外語知識的面廣,我才會比別人積累更多的東西,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還有很多例子,在那裡就不一一道來了。

透過讀這個典故,我悟出了一條道理:成功=1+1……+1!

《弟子規》讀後感6

今年暑假裡,我讀了一本讓我的心靈得到淨化的書——《弟子規》。“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可能這些內容我們都能讀,甚至有的同學已經能滾瓜爛熟地背下來了,但是,我們明白這些道理了嗎?都做到了嗎?

我沒讀《弟子規》之前,常常惹爸爸媽媽生氣,有時候我不但不站在爸爸媽媽的角度上為他們著想,還會覺得爸爸媽媽真煩、真羅嗦,有時甚至會跟他們頂嘴。讀了《弟子規》這本書以後,我明白了許多人生哲理,領悟到了做人的道理,知道孝敬長輩是我們身為兒女責無旁貸的事。我們現在還小,要明白我們的生命都是父母給予我們的,父母為了我們能吃好、穿好、安心學習,不知付出了多少辛勞,我們要懂得知恩圖報。雖然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但是,我們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回報父母。在學校好好學習,上課認真聽講,課外認真完成作業,考試時用心思考,用最好的成績來回報父母。在家中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給剛剛下班的.爸爸倒杯熱茶,給勞累了一天的媽媽捶捶背,幫年邁的奶奶洗洗衣服,不惹父母生氣,這對於父母來說就是最好的禮物了。

《弟子規》可以教我怎樣學習,怎樣生活,怎樣做人,真是我的良師益友。

《弟子規》讀後感7

最近,拜讀了清代用家李毓秀的作品《弟子規》,這本書全文不過360句,計1080字,其基本內容,是融合古代聖賢對青少年學生的訓誡,教誨青少年如何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弟子規》先後有序地講解了學童們孝敬父母、關愛兄弟、修身養性、為人處世、讀書求學的生活基礎規範。這本書分為入則孝、處則弟、謹篇、信篇、泛愛眾、親仁和餘力學文。

細細品味後茅塞頓開,平時裡對人生的點滴感悟都在聖賢的教誨中有明確的答案,字裡行間充滿著人性的真正體現。

在弟子規第四課“信”,我知道了能實踐諾言,便是守信;不能實踐諾言,無論是出自不得已,還是故意食言,都違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處世的基本原則。

母親履行的責任像奏多情的細雨,潤物細無聲;父親實踐的責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淨心田。

父母永遠的付出,不曾為回報等待,一心守候,只為子女成材。

我學了《弟子規·信》後,懂得了要做一個誠實、誠信的人。如果一個不誠信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跌撞撞行走,最後付出的代價也是很大的。

《弟子規》讀後感8

暑假,我閱讀了一本書名叫《弟子規》,它描述的是一本聖人對晚生的教導,是學生學習的準則。

其中有幾句是這樣寫得,“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應勿懶。”這句話講道:爸爸媽媽叫你時,你要立刻答應一聲,讓你做事情時,你的行動不能懶惰。記得週末的一個早上,媽媽吩咐我起床後疊被子,我假裝沒聽見,一聲不吭地繼續做我的事情,結果媽媽狠狠地將我批評了一番,從此後我長了記性。“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它告訴我們:吃飯時不應該挑三揀四,不要飢一頓飽一頓。我呀從小都不喜歡吃青菜,印象中有一次全家人在吃午飯的時候,爸爸給我碗裡夾了一口青菜,我立刻將其夾給了奶奶,生氣的爸爸吹鬍子瞪眼睛,又給我碗裡夾了更多的青菜,一直看到我將其吃光光才罷休。“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這句話的意思是:犯了錯誤,能夠及時改正,就等於沒有犯錯誤,如果犯了又沒有意識到,並且還給自己找藉口,那就是錯上加錯。記得5歲那年冬季,我將媽媽的手錶不小心掉到了水盆裡,媽媽問是不是我乾的,我害怕的搖了搖頭,撒謊道:“不知道,不是我!”後來還是被媽媽知道是我幹得,於是我被“雙打”啦!(我的家規:如果撒謊,爸爸媽媽同時會揍我的)

《弟子規》這本書值得我學習一輩子,它時刻教導我要努力成為一位品學兼優的好少年。

《弟子規》讀後感9

暑假的最後15天,我讀完了由錢文忠解讀的《弟子規》,讀完了這本書,我心生愧疚。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這是《弟子規》中的總敘。其中,“首孝悌”對我感觸很大。

孝,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誰都知道要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指的是父母叫你,你的回答不能遲緩,父母叫你做的事情,你得立刻去做。生活中,父母叫我去拖地,我嘴上說“馬上馬上”,人卻呆在原地,若無其事地看看書,時不時寫幾個字,非要媽媽大動肝火,才去幹。《弟子規》還要求我們,就是親人不喜歡我們,也要恪守孝道,孝順父母。父母有錯,要提出讓他們更改,說的時候要和顏悅色,不可以漫罵長輩。

之後是“出則悌”。“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後”。意思很明確,吃飯、落座、走路時,長輩要在前面,小輩要在後面,這樣才是對長輩起碼的尊重,生活中,我總愛逞能,跑得快,把長輩甩在後面,穿衣、吃飯也搶先,總以自己為中心,這樣做是不對的。“執虛器 如執盈 入虛室 如有人”,指你拿一個容器,空的也要把它視為滿的;進入一個房間,沒人也要視為有人。這樣才能時時刻刻鞭策、警醒自己,使自己不容易犯錯。

《弟子規》這本書教會了我許多道理,讓我受益終生,我會讓它時刻鞭策我,使我言行一致。

《弟子規》讀後感10

今年寒假,學校要求我們背《弟子規》。回到家我問媽媽什麼是《弟子規》,媽媽說《弟子規》主要講在學習和生活中應當遵循的行為準則,媽媽還說要我對照自己的行為認真閱讀,背誦。我一聽來了興趣,心想自己平常是家裡的乖乖女,應該不會與書中所說的有多大差距。

我每天詳細閱讀《弟子規》卻發現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有許多缺點。

《弟子規》中說:“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可是我偏偏和書作對,我的書桌上放著練習本,練習冊,漫畫書……所有和學習有關,無關的書全都放在書桌上,東一本,西一本,我的書桌成了“舊書攤”,要想找一本急用的書,有時比登天還難。現在我得好好收拾收拾,保持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

《弟子規》中還說:“出必告,反必面。”但是我出去玩卻常常忘記和家人打招呼。有一次我出去玩,沒有告訴媽媽,我回到家裡媽媽狠狠地說了我一頓,我讀過《弟子規》以後,我知道自己做的不對,我出門時要和媽媽打招呼,回家時也要跟媽媽說一聲。這樣媽媽就不用擔心了。

我讀完了《弟子規》,瞭解了自己的缺點,在以後的日常生活中,我一定要改掉缺點,做一個完美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