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對新形勢下高校英語專業英美文學教學改革的探索

才智咖 人氣:1.48W

論文摘要: 英美文學一直是我國高校英語專業高年級學生的一門必修課,學習英美文學課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英美文學教學的現狀卻不容樂觀,存在課時少、內容多、教學方法單一等問題。針對以上問題,本文從英美文學課程中人文素質教育、比較文學教學和文化意識的匯入三個方面提出了英美文學教學內容改革的新思路,並嘗試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和藉助互動式教學模式探索出一條英美文學教學的有效途徑。

論對新形勢下高校英語專業英美文學教學改革的探索

1.英美文學教學的現狀分析及重新定位
  自從20世紀初英美文學課進入大學課堂以來,已經走過了百年曆史。但是,近年來由於市場經濟的衝擊,文學課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英美文學教學的現狀不容樂觀,存在課時少、內容多、學生重視程度不夠、教學方法單一等問題。各個高等院校外語專業的教學重點也已由文學轉為語言教學、翻譯實踐等。在當今社會中該如何定位文學課?如何讓英美文學教學適應新形式下英語專業學生自身發展的要求,已成為英語教學工作者日益關注的焦點。

英美文學是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具備人文精神和良好文化修養的高素質外語人才所不可或缺的重要課程。首先,優秀的文學作品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優秀的文學作品,不僅是作家個人的一種藝術創作,而且體現了一定時期藝術發展所達到的水平,具有永久的藝術魅力。經常學習和欣賞這些作品,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欣賞水平。其次,文學是一個國家社會生活的形象反映,是時代的紀錄、民族的心聲。英美文學發展史上出現的無數優秀作品,為學生們提供了無比豐富的藝術形象、生活畫面和社會知識,是他們瞭解英美國家的歷史和現狀的寶貴材料。最後,文學史與文學選讀相結合,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大大提高學生們的英語水平。優秀的文學作品中詞彙豐富,語言精煉,表達準確,形式靈活。學生經常閱讀這些作品,對擴大詞彙量、完善語法知識和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2.英美文學教學的新思路
  2.1英美文學課程中人文素質教育的滲透
  人文素質教育的目標就是提高人的文化修養、理論修養、道德修養,就是要教會學生怎樣做人、如何處事。英美文學學習和人文素質的培養是密不可分的。
  閱讀和學習文學作品,絕對不是簡單的獵奇尋古、消遣娛樂、消磨時光;文學是人類文化中最璀璨的珍寶,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有深度、有廣度的文學學習。在英美文學作品中,有大量優秀的散文和詩歌,學生可以通過深入學習這些優秀散文和詩歌,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例如,20世紀美國著名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Robert Frost,1874-1963)的詩歌《雪夜停林邊》(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是一首很漂亮的押韻詩。在這首詩中,詩中人趕著馬車來到一片樹林邊上,盡情地欣賞著夜色中的樹林和白雪。美景醉人,他久久不願離去。但他最終還是不得不選擇離去,因為他的人生道路還未走完,他的任務還未完成,還有許多事情正等著他去做。正如詩中所言“The woods are lovely,dark and deep/But I have promises to keep/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教師在對這首詩歌進行分析時,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如何面對人生中使命與誘惑的問題,這樣,學知識與學做人就有機地統一起來。

2.2引入英美文學與中國文學的比較教學
  在教學中適當地進行中外文學對比分析,可以使學生更加直觀地評價中外文學的價值,在更好地理解英美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的同時,樹立對本國悠久燦爛文化的自豪感。例如,教師可引導學生對英國作家亨利·菲爾丁(Henry Fielding)和中國作家曹雪芹的作品進行比較。前者的代表作《湯姆·瓊斯》標誌著18世紀英國現實主義小說的最高成就。小說內容豐富複雜,人物眾多,但結構佈局精巧嚴密,情節生動,幾乎構成了18世紀英國社會生活的全景,具有詩史般的規模和氣勢。而就在同時期的東方文明古國——中國,一個名叫曹雪芹的人在“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終於完成了《紅樓夢》——這部代表了中國古典小說語言藝術的巔峰,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小說。它那現實主義的高超手法,達到了文學創作的頂點;它那憂國憂民的思想深度,打破了狹隘的文人情懷。《紅樓夢》一書反映的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時代的社會生活畫面,是當時中國封建社會的縮影。由此可以看出,亨利·菲爾丁和曹雪芹兩人的作品在人物塑造和反映社會生活等方面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這種同時期中外文學作品的比較,可以幫助學生以中國文學為參照體系來分析和評價外國文學中的重要文學現象,從而更準確地評價中外文學的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除以上比較之外,筆者認為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入的分析和思考。譬如,《湯姆·瓊斯》和《紅樓夢》兩部文學鉅作雖有以上相似之處,但菲爾丁的主要目的是要詩史般地表現18世紀中期英國社會生活的整體,抒發他的觀感,因此小說中所寫的社會生活對於人物的行動、人物之間的衝突以及人物的命運的影響大多是外在的表面的,致使人物的思想行為與社會矛盾缺乏內在的聯絡。小說的結局是美和善終於戰勝醜和惡,其樂觀主義情緒是很明顯的,其內容和思想傾向是對18世紀英國正處於資本主義上升時期的社會大環境的反映。與此相比,《紅樓夢》中曹雪芹對現實社會包括宮廷及官場的黑暗,封建貴族階級及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舉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級制度,以及與此相適應的社會統治思想、社會道德觀念等,都進行了深刻的批判,並提出了朦朧的帶有初步民主主義性質的理想和主張。而這些理想和主張正是當時正在滋長的資本主義經濟萌芽因素的曲折反映。通過以上深入的對比分析,既有利於學生準確認識外國文學的成就,瞭解當時的歷史與社會,也可以幫助學生認識中國優秀文學傳統的價值,瞭解本國的文學發展史和社會發展史,從而增強民族自豪感以及學習、繼承和發揚本民族優秀文化和文學傳統的自覺性。

2.3文化意識在英美文學課程中的匯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