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文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和改革

才智咖 人氣:2.47W

大學中文系的中國古代文學課程,原先多分為文學史和作品選兩門課 程.近年來課程壓縮,文學史的教學常常演變成了文學史論;作品選的課時數則不斷減少,甚至取消.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我國古代文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和改革的論文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我國古代文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和改革

【摘要】本文主要對當前高校在中國古代文學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並提出高校中國古代文學的課程改革策略,以期穩步推進課程的現代化改革,提高高校人才的文化修養。

【關鍵詞】中國現代文學;成績;變革戰略

引言

素質教育背景下,古代高校不斷努力於停止課程建立與教學變革,以逐步順應以後社會教育變革情勢以及滿足以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中國現代文學作為以後高校漢言語文學的根底課程,在課程變革時照舊存在一系列的成績,諸如教學觀念僵化、教學內容陳腐、評價體系單一等。因而,為了進步漢言語專業先生的文學涵養,應針對以後中國現代文學教學中存在的成績停止深化剖析,找出相應的戰略,以深化教學變革。

一、以後高校中國現代文學教學中存在的成績

(1)教學工夫受限

高校漢言語文學專業的學習次要包括兩大內容:文學史的學習,名家作品的詳細引見。但從文學史這一塊,從內容的涵蓋與教學資源下去看,我國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資源,其中沉澱上去的名家著作以及歷史工夫數不勝數,就內容的學習而言,對中國現代文學的學習絕非幾篇詩歌、白話文或許散文,還包括了傳統中國文明、哲學、歷史等知識[1]。要讓先生可以對中國現代文學有一定的理解並構成獨到的觀念,就應要爭充足的課時,但是隨著初等學校課程變革的不時深化,漢言語課程的調理呈現錯誤的作法,中文專業課程的課時不斷在緊縮,從1994年的400~500課時逐步縮減為200~250課時。如此豐厚的教學資源,僅僅用這麼短的課時,顯然難以到達良好的教學效果,很多內容在課程中不能展開,教員往往只是解說根底,使先生只能曉得事情或許文學作品的大約,對文學作品的思想不能停止深化的剖析,這對教學質量的提升有較大的影響。

(2)先生學習目的缺失,興味降低

中國現代文學涵蓋了我國上下五千年歷史,沉澱祖先的思想,各種文學思想至今都能影響團體的行為與思想質量。但是由於一些歷史文獻具有比擬深入的外延,瞭解起來也比擬困難,很多先生再學完後就會發生“在古代社會,學習這些現代的詩文還有用嗎?”的疑問。這種觀念的發生,使先生沒有明白的目的,學習興味驟減。

(3)教學形式落後

在教學形式上,高校教員在解說中國現代文學時,照舊因循傳統應試教育的教學方式,這種形式雖說可以幫先生梳理文學知識,但是由於教學程序比擬單調,先生的學習積極性難以調動,並且傳統教學中教員對歷史文學停止人為分段[2]。比方教員在解說先秦到隋唐、宋代到近代有不同的教師解說,教員在解說程序中愈加註重對各個時期文學的剖析,而對文學作品、歷史開展、思想等互補共生關係沒能重點引見,這使得先生對歷史文明的瞭解只停留在文學著作與詩歌上,很難構成有關中國現代文學的全體印象。

二、高校中國現代文學教學變革的幾點想象

(1)明白教學目的,更新教學理念

為了進步高校中國現代文學的教學質量,教員在停止課程解說時就一定要明白教學的目的,充沛看法到現代文學教學絕非僅僅教誨先生看法文學知識與技藝,更重要的.是讓先生在文學的陶冶下逐步完惡人格,積聚豐厚的知識,並將知識運用到實踐生活中。中國現代文學,是幾千年的文明沉澱,其重量其實要比其他專業都中。歷史文學家、詩人以及偉大的思想家給我們留下了豐厚的肉體糧食,比方偉大先賢孔子、孟子、老子等,其文明與思想概念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教會我們做人與做事的道理。比方孔子周遊列國,雖然遊說屢屢失敗,但是他仍然不灰心,這種持之以恆的肉體正是以後各行業所推崇的肉體;再比方屈原為了本人的理想提出“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這種追求理想的信心是以後成功的重要依託。可見,中國現代文學有著十分豐厚的外延,教員要想借此來進步先生的文學涵養,就應制定明白的教學目的,經過展現現代先賢與歷史名人的理想與作品情感,引導先生受古人優秀思想的陶冶,不時磨礪與錘鍊本人的意志,提升自我,樹立完善的人格。因而,在教學理念的建立上,教員應明白現代文學雖然沒有迷信技術那樣作用間接,但是對先生的人格生長卻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2)優化課程體系

中國現代文學教學中,不只僅強調專業課程體系,還要樹立專業?課程與選修課程相配合的體系網[3]。在詳細設計上,可以以“中國現代文學”為動身點,將課程各個內容模組停止剝離,構成選修課程,比方開設專門的詩歌賞析、文學史開展、文學思想等選修課程,讓先生依據本人的學習方向選擇相應的選修課程來不時補充一些與專業課程相關的知識內容。在課程的建立上,還應新增相應的課時,將課時新增到350~400以上,為了讓先生更好的掌握課程內容,教員還應掌握整個中國文學教學體系,制定教學綱要,明白每一章、每一節課的教學目的,突出重點。

(3)改善課堂教學辦法

中國現代文學要解說的精彩,教員自身的專業素質固然十分重要,但是教學辦法愈加關鍵。以往的教學中,教員在解說現代文學常以行動解說以及板書的方式,教學效率往往較低,為理解放這種教學形式,教員在課堂上可以藉助多媒體技術停止教學,這可以在很大水平上進步課堂教學效率。

(4)進步教員隊伍全體素質

師資隊伍建立是課堂教學質量提升的關鍵,為了保證中國現代文學課程的正常展開,學校應加巨匠資人才的培育力度,發揚學科帶頭人的典範作用,鼓舞教員在日常教學中積極改進教學手腕,使教員教學程度不時提升。

三、結語

總之,中國現代文學作為漢言語文學專業的重要課程,在新的教學體制下,應順應時代的開展,經過迷信的變革,放慢推進中國現代文學的課程變革。

參考文獻

[1]謝遂聯.中國現代文學課程教學變革的幾點考慮[J].嘉興學院學報,2012(S1):264-266.

[2]劉文蘭.現代文學教學變革的反思與想象[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11):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