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素質教育中體育教育與音樂教育的協同理論研究

才智咖 人氣:2.44W

論文關鍵詞:體育教育 音樂教育 素質教育 協同
  論文摘要:體育教育和音樂教育對於提高大學生的全面素質有著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都屬於素質教育的範疇,是普通高校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通過協同學的理論和方法來探討體育教育與音樂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協同理論,充分發揮它們特殊的教育功能,促進之間的關聯運動,以形成協同效應,優化素質教育系統的整體功能。體育教育與音樂教育目標的一致性是兩者之間的紐帶,教育功能的共同性是兩者之間的橋樑,要提高高校素質教育的整體功能,要使其協同合作、相互滲透、相互補充,保證大學生的素質全面的、和諧的發展。
  
  素質教育在我國教育界已被高度重視,素質教育是對全面發展教育方針的體現和深化,是一個系統,其主要內容有:思想道德教育,科學文化素質教育,身體心理素質教育,勞動技能素質教育。在高校普及體育教育和音樂教育對以上素質教育起著協調和催化作用。要使社會高度發展,必然要進行素質教育。體育教育和音樂教育都是素質教育的有效手段和不可或缺的方面,都起著積極而重要的作用,這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體育教育與音樂教育在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方面的功能協同性
  在整個素質教育體系中,“人的全面發展”是維繫全部教育活動的核心,它規定了教育過程是實現受教育者在身心各方面或情與理、智力與感情、藝術與人格等健康完善的成長,即造就出人的完整性。
  我們對一個人,一個人物形象的美醜鑑別和評判,實際上是對他們道德的善惡評判。音樂作為一種藝術美,在其思想性和藝術性高度結合的前提下,蘊涵著真、善、美的深刻內涵,它通過藝術手段表現人的高尚道德情操。音樂所激發的審美情感和道德情感是互相滲透和重疊的,它對高尚情操的陶冶,完善道德人格的確立具有重要意義。音樂教育利用藝術情感來陶冶人的性情,淨化人的靈魂,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培養高尚純潔的道德觀。
  體育教育的德育教育與整個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密不可分,且相互配合。通過體育教育培養學生的組織紀律性、責任感、榮譽感,通過體育教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以及理想、倫理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都是極為生動、極為具體、極為有效的。可以說體育教育在德育教育上具有明顯的優勢和得天獨厚的條件。
  一個熱愛音樂和體育的`民族,多半是講文明有禮貌的民族,因為優美和諧的音樂塑造了美的心靈,協調了人們的行為舉止,體育鍛煉強勁了人們的體魄,使人與人的關係也變的和諧,靈魂變的高尚。
  體育教育通過美的形象和令人愉悅的鍛鍊形式,在潛移默化中陶冶大學生的情操,豐富他們的感情世界,培養他們的道德情感,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確立完美的道德人格,使之奮發向上,成為有志青年。
  二、體育教育與音樂教育對提高大學生文化科學素質方面的功能協同性
  體育運動也可以促進大學生創造能力的發展。大學生在進行體育運動時,經常會遇到人數太多或人數太少的情況,這時候往往會對原有的運動規則進行改革創新,如踢足球時人多會採取分隊輪換比賽、人少採取小場地的方法。此外大學生還會創新運動動作,從而吸引目光得到他人的稱讚,得到成功的體驗。
  音樂藝術和體育運動參與高校素質教育,可以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大學生在校期間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各類技能的專業知識,但一頭鑽進專業,不聽音樂,不參加體育鍛煉,這樣的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均會受到限制。反之,專業學習之餘,善於調劑生活,適當參加文藝活動、體育專案,不但能使疲勞的大腦得到休息,而且可以獲得美的享受、放鬆身心,有效的提高學習效率,增強想象力和創造力。
  音樂之所以能發展想象力和創造思維,是因為它的音樂語言極富有感染力,常常把人的內心從平靜狀態引向高度受激狀態,從而使思維活躍引起創造激情。而且音樂活動容許一定的誇大性,作曲家往往衝破了普通人常規的思維方式,從人們想不到的新角度發揮想象,創造出驚人的傑作。當這些作品的潛在意境通過演奏、演唱大師們二度創作的音響傳達給欣賞者時,便觸發了聽者運動著的感情波瀾。隨著樂曲的展現,把人的內心世界引入想象活動的高峰。
  在高校素質教育中,我們應該運用音樂與體育教育對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所具有的特殊作用,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
  三、體育教育與音樂教育在培養大學生協同合作精神方面的功能協同性
  體育教學中,教師運用多種形式與學生交換資訊、交流情感,使學生相互協同、相互鼓勵、相互幫助、相互評判,並保證安全操作和執行。因此,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小群體之間的人際交往不但十分頻繁而且形式多樣,人際交往佔據著課堂教學的重要地位。同時,通過協同學習達到優勢互補,使每個人的優勢都能在不同的教學過程中得以充分發揮,取長補短,集小優勢為大優勢,集個人優勢為集體優勢,從而取得教學的整體優勢。通過自學自練、互練互學,以及在各種遊戲中扮演各種“角色”的練習, 培養學生協同合作精神,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讓學生獲得自信,以及成就感和歸宿感,這有利於培養學生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和促進學生個體心理品質的形成與發展。
  音樂是合作的藝術,除了鋼琴等少數樂器有真正意義上的“獨奏”以外,其他樂器的獨奏經常需要有另外一種或多件樂器進行伴奏。通過合唱、合奏等訓練能夠培養學生的協作心理。合唱、合奏是一種高度協作的音樂表演形式,經過大家的齊心協力,演唱、演奏出來的音樂美妙動聽,如果有一個參加者不協作,就會使整體效果受到很大影響。大學生參與合作性的音樂活動,不但可以使其深切體會把個體作為社會團體一員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力量,體會到協作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在組織過程中得到了社會組織能力與適應能力的鍛鍊。在類似的活動中,還可以使大學生們逐漸養成集體榮辱主義思想。
  音樂表演的藝術,它總是表演給觀眾欣賞,這就有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活動,目標都是通過一個心理素質問題,人與人協調、適應、交流能力的問題。音樂自產生以來,就具有強烈的社會功能,具有很強的交際性,大學生們參加音樂活動,經常就會置身於一定的社會環境,參與一定的社會交往,從而得到各方面的人際關係和社會關係的發展,增進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
  四、體育教育與音樂教育在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方面的功能協同性
  體育運動能夠提高大學生的身體技能,在提高運動能力的同時,內臟器官的功能得以改善,體質得以增強,並且通過經常性的身體鍛鍊可以獲得充盈著生命力的形體美。此外體育教育促進健康心理的形成。如集體對抗性體育專案可以培養受教育者勇敢進取、吃苦耐勞、自我控制等優良品格。學生在多樣的體育活動中養成遇事冷靜、處理果斷的習慣,擁有良好的心理穩定性和適應性。
  音樂對人的情緒和心境有明顯的影響和調節作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在生活、事業或學習上受挫時,一曲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常會使人從消極苦悶中解脫出來,鼓起與挫折抗爭的勇氣和力量繼續拼搏;當你與他人產生糾紛怒髮衝冠時,聽一曲《春江花月夜》,會使自己情緒逐漸穩定,最後心平氣和地與人握手言歡。從生理學意義上講,美妙動聽的音樂,其聲波震動是極為規律的,能夠引起人體細胞組織與之發生和諧的共振,提高人的大腦皮層的興奮度,改善和調節人的情緒,消除和緩解外界及心理因素對人造成的緊張狀態,以達到人的心理最佳境界。
  今日的大學生,正值青春期,生理與心理髮展難免會出現不平衡、不穩定、跌落起伏的狀況,這就更需要通過素質教育引導他們逐步學會調節和駕馭自己的情緒,防止不穩定的情緒干擾他們正常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使他們能保持一個健康的心理和強健的體魄。
  通過以上研究不難看出,音樂教育和體育教育對於提高大學生的全面素質有著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都屬於素質教育的範疇,是普通高校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它們之間是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通過協同學的理論和方法來探討音樂教育與體育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協同理論,充分發揮它們特殊的教育功能,促進之間的關聯運動,以形成協同效應,優化素質教育系統的整體功能。音樂教育與體育教育目標的一致性是兩者之間的紐帶,教育功能的共同性是兩者之間的橋樑,要提高高校素質教育的整體功能,要使其協同合作、相互滲透、相互補充,保證大學生的素質全面的、和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謝玲燕.“充分發揮體育教育功能為素質教育服務”[J]四川.教育研究.1998.(2).21
  [2] 沈泰佔.“系統工程”.[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86�87
  [3] 李 婭.“邁向二十一世紀的大學體育”[J]南京.南京師大學報.1998.(3).16

高校素質教育中體育教育與音樂教育的協同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