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白華“生命境界美學”的體系問題

才智咖 人氣:2.5W
宗白華“生命境界美學”的體系問題
  摘要:宗白華先生擅長從生命的視角切入審美與文化問題,其美學思想高揚宇宙的生命精神,其文化理想也浸染著濃郁的生命情調。詳察宗白華美學的本體、境界與方法,細釐宗白華的美學-文化的體系結構及學術正規化的圖景,可以發現,宗白華美學並非所謂不成系統的“思想感悟”或缺乏鉅著的“美學散步”,而是一個氣象崢嶸、運思獨特、結構巨集偉、境界幽深的美學體系,並自覺運用了多元而又獨特的研究方法,這些都對現代美學學科產生了深遠影響。希冀籍此分析,澄清學界關於宗白華美學思想(體系)的諸多偏見。

關鍵詞:宗白華 生命 境界 體系 方法

宗白華先生的美學思想可謂淵源深厚、氣象閎遠,到達了現代美學研究的顛峰。成長於新舊世紀交替、廁身於中西文化對流中的宗白華,其美學的形成顯然離不開深厚的中西文化淵源。宗白華美學的哲學根基是生命哲學,它來自於對中西哲學智慧的匯合融通。正如有的論者所說:“宗白華的美學思想,深受中國古代美學和德國古典美學與本世紀初流行於西方的以狄爾泰、柏格森為代表的生命美學的影響,但他又是博採眾長,熔中西古今於一爐,獨具自己的特色。”
宗白華的美學究竟有無體系性?對這個問題學界的看法有分歧,這涉及到對宗先生美學價值的評判和美學地位的確定問題,需要認真研究。馮友蘭先生在40年代曾說過,“中國真正構成美學體系的是宗白華”。[226]漢學家顧彬也感嘆宗白華的思想和著作簡直是個“無底洞”。還有學者認為,宗白華建立了“一個貫通古今中外,匯通文史哲,溝連藝術、宗教甚至科學的體大思深的體系。”現在看來主張宗白華美學有體系的學者居多,那究竟是怎樣的體系呢?本文主要探討宗白華美學的核心範疇和體系問題,宗白華的美學不是所謂的“生命美學”,也不是單純的“境界美學”,而是生命境界的美學體系。他言“生命”離不開境界的創造,言“藝境”也離不開生命的情調,生命與境界合二為一。具體地說就是:宗白華是以宇宙的生命為哲學本體,以審美妙悟為根本體驗方式,以藝術境界為價值蘄求,創造了“生命境界美學”的思想體系。
一、生命情調的美學本體
哲學中“本體論”(ontology)一詞,源自希臘文的logos(邏格斯)和ont(存在)。從哲學來看,本體論關注的是“存在”的問題,關注“什麼是存在”、“什麼樣的事物在第一義上存在”等核心問題。對於美學本體論而言,其關注的也就是“美是一種怎樣的存在”,“美如何存在”的原理問題。美學本體論問題不完全等同於美學本質論,美學本體論包含了美學的本質追問,即關注“美是什麼”的問題,同時還要關注美學的哲學基礎問題。
宗白華美學以生命為本體。宗白華的宇宙觀是將宇宙看成一個生命不斷演進、生機浩蕩互網的真實空間,其哲學、美學、藝術學體系是建立在生命本體論的基礎之上,這已是學術界的共識。葉朗曾指出:“宗白華先生的美學思想就立足於中國古代的這種天人合一的生命哲學。”
宗白華的生命宇宙觀的產生最早可追溯到20年代之前,他在《哲學雜述》(1919年)一文中論及德國生理學家杜博雷孟氏(E·Dubois Reymond)的著作《窮理之止境》與《宇宙七大謎》時,針對其中“生命之緣起物質” 的觀點,提出質疑:“唯物派言,生命緣於物質,即是物質運動。但此說恐不能成立。因生命是有目的的,有意志的,物質運動是無意志的、無目的的,即此求生之意志,非物質運動所能解也。有生之物,能生有生之物,當未見無生之物,能生有生之物也。唯物派生命緣於物質之說,尚未得確證。生命依於物質運動,則有之,生命即是物質運動,尚不可說也。但此問題,乃哲學中甚大之問題,當別篇詳之。”宗白華關於生命及其起源的自覺思考,當始於此文。宗先生認為生命現象應該緣起於宇宙間的生命運動,而非機械的物質運動。至此“宇宙即是一大創造萬物的氣生命場”的觀念呼之欲出。在隨後的《中國青年的奮鬥生活與創造生活》等文章中,他正式提出了“日日進化,自強不息,這才合於大宇宙間創造進化的公例”[231]的觀點。他在《清談與析理》一文中也論及:“宇宙的構造和演進是從物質的自然界,穿過生物界,心理界摶扶搖而入於精神文化界。……自然與文化,是一整個的宇宙生命演進的歷程。”
宗白華以生命為本體的美學,既立足於中國傳統文化,又在西方美學的參照中不斷髮展的。他的美學以生命意識和宇宙情懷為核心,以“氣韻生動”即“生命的律動”為始終的物件,強調物我渾融,強調人與自然的生命統一,同時參照西方的文化體系,批判吸收西方美學合理的成分。他指出,中西哲學的形而上是兩個不同的體系即“生命的體系”和“唯理的體系”。唯理的體系是要了解世界的基本結構,秩序理數。生命的體系是要了解世界的意趣意味和價值。宗先生認為,人類生活中所體驗的境界與意義,有三種表達方式,一是科學-哲學的方式,二是道德-宗教的方式,三是審美的方式:“在實踐生活中體味萬物的形象,天機活潑,深入‘生命節奏的核心’,以自由諧和的形式,表達出人生最深的意趣。”[233]審美活動與生命的旨趣、人生的價值密不可分,“美與美術的特點是在‘形式’、在‘節奏’,而它所表現的是生命的核心,是生命內部最深的動,是至動而有條理的生命情調。”[234]這與希臘古典美學命題——“美是豐富的生命在和諧的形式中”一脈相承。
宗白華的美學是建立在“宇宙生命論”的基礎上,“流動的生命”、“生命情調”構成其美學本體。由於“哲學就是宇宙詩”,宗白華將從萊布尼茲到歌德的動感宇宙論、康德的時空唯心觀、叔本華的生命意志論、柏格森的綿延創化說都看作“宇宙圖畫”。與此同時,他又把《易經》的生生之德、老莊的“道”化宇宙、氣化哲學的和諧境界都視為生生不已的“宇宙旋律及生命節奏”,一同納入宇宙生命化的理論之中。由此可見,宗白華世界觀的核心便是將宇宙“生命化”,生命宇宙化,宇宙就是一生命整體,生命就在宇宙中一氣沉浮,浩蕩交融,生生不絕。於是美感生焉,境界出焉。宗白華的生命本體論既回答了美學的哲學基礎是生命,也指出了美的本質是生命、生命境界(藝術境界也是一種生命境界的體現),美在生命,而審美意象、藝術意境等都是生命美的體現。
既然生命論(生命情調、生命精神、生生意識等)是構成宗白華美學的本體論和核心範疇。那麼,宗白華的生命宇宙觀如何與人生觀、藝術觀溝通一致呢?主要是通過“同情”之途徑。所謂“同情”,就是以物我一氣相通的生命視角來看待藝術、宇宙與人生。宗白華認為人類之同情能夠“擴充張大”到普遍自然去,因為大千世界本然具有著精神化的生命。於是,宗白華如此表述他的生命“同情”觀:“藝術世界的中心是同情,同情的發生由於空想,同情的結局入於創造。於是,所謂藝術生活者,就是現實生活以外一個空想的同情的創造的生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