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儒家人文教育思想的現實意義

才智咖 人氣:4.41K

儒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蘊含著豐富的人文教育思想,具有鮮明的人文性和倫理性特徵。儒家文化關注人的心性、情慾、修養、境界、生死和人生價值等重大問題,本質上是以家族倫理為核心、以倫理教化為特徵的道德哲學,強調以 仁、義、禮、智、信、孝、忠、勇等倫理思想為核心價值觀,提出 仁者愛人、忠恕之道、見利思義、以誠待人、孝親為大、和而不同、天理人慾等道德規範。在當前時代背景下,挖掘儒家人文教育思想,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淺談儒家人文教育思想的現實意義

一、儒家人文教育思想的歷史淵源

儒家文化倡導的 仁、義、禮、智、信、孝、忠、勇等核心價值觀的源頭可以追溯到中國遠古時代的社會人文教化。在遠古時代,由於生產力極端低下,人們只有依靠群體的力量,才能從自然界獲取生活資料,從而培育最原始、最樸素的團結合作精神。他們沒有個人的私心雜念,大家齊心協力去戰勝自然和凶猛的野獸,以求生存。同時,年長者對年輕人的言傳身教,體現了原始社會的人文關懷,培育了集體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二、儒家人文教育思想的主要內涵

儒家文化的核心價值觀是 仁、義、禮、智、信、孝、忠、勇等,強調 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人文教育思想。

(一) 儒家以禮為道德規範,以仁為道德準則,體現了仁愛共濟、立己達人的核心價值觀孔子以 仁作為人文教化的核心內容,提出 仁者愛人的主張。在道德實踐中要求人們努力做到 克己復禮,提倡 禮的教育與 仁的精神結合起來,認為只有心中有仁德,才能真正遵守禮儀制度,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禮。因此,孔子說的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體現了 推己及人的人文教育思想,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反映了 盡己達人的道德境界。在個體道德實踐中,孔子強調要以 仁的教化思想來約束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符合 禮的規範。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只有這樣,人與人之間才能實現誠信友善的目標。孟子從人性本善出發,認為 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常愛之。敬人者,人常敬之。他主張通過激發人內在的善性,對民眾進行教化,使民眾明人倫,樹德立人,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荀子從性本惡出發,提出 隆禮重法的主張。他認為,只有用 禮儀來疏導和控制人不合理的慾望,用刑法來懲治人不合 禮儀的行為,才能實現社會人文教化的目的。

(二) 儒家以義導利,以理制欲,體現了正心篤志、崇德弘毅的核心價值觀孔子主張 以義導利,強調在符合道義的前提下獲利,不能違背道義去追求利。孟子以 義顯示人的 至善,只要人能做到 以義導利,就能實現自身的道德價值。孟子說: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人們做任何事都要考慮是否符合 義,而不能為利所困。在義利關係上,董仲舒認為以義養心比以利養身更重要。宋代程顥和程頤提出 重義輕利,義利兼顧的主張,他們已認識到義利之間並不是絕對對立的關係。程頤說: 人皆知趨利而避害,聖人則更無論利害,惟看義當為與不當為,便是命在其中也。眾人都習慣於趨利避害,而聖人是以義來決定當為與不當為。眾人只看到不利,而看不到義,因此雖善於趨利避害,而終有害; 聖人是以義為先,不趨利避害,而終無害。因此,在教化中要從人心入手,端正人的心機,才能以 義去剋制人的利心。他強調,如果人人都能做到重義輕利,那麼人人都可以得到利; 反之,如果人人都重利輕義,那麼最終人人都會失去利。

(三) 儒家以天下為己任,以蒼生為己念,體現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核心價值觀儒家文化強調修身與治國的密切關係。只有先修身,才能做到以天下為己任,以蒼生為己念,才能在做人做事中堅持以國家利益、民族利益為重,才能不徇私利、大公無私。《禮記大學》中說: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修身,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可見,儒家文化強調修身的最終目的是平天下。要齊家、治國、平天下,就必須先修身。只有個人身心修好了,才能實現平天下的終極目標。儒家人文教育思想既重視個人的修身正心,又重視國家的長治久安和人民的安居樂業,表現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

 三、儒家人文教育思想的現實意義與踐行

儒家文化的核心價值觀主要體現在以正心篤志、崇德弘毅為重點的人格修養上,體現在以仁愛共濟、立己達人為重點的為人處世上,體現在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重點的愛國愛民上。儒家人文教育思想提倡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強調以 仁、義、禮、智、信、孝、忠、勇為主要內容,強調 以仁為本、以禮為則、以義導利、以理制欲,因此,對當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塑造學生的高尚品德,培育學生的理想人格,提升學生的政治素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家庭教育方面,教師要引導家長運用儒家文化的精華來教育孩子,以儒家倡導的孝道思想教育孩子,讓孩子從小養成孝敬長輩的心理品質,具有 溫、良、恭、儉、讓的品德,從小培育孩子健康、積極的人文情懷,在家庭中營造弘揚儒家優秀文化的教育氛圍,形成良好的家風,以培育孩子愛國愛人的思想感情。學校教育方面,在國小階段,教師要教導低年級學生通過學習常用漢字,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通過誦讀儒家經典著作,培養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友愛同學的情感;通過學習儒家傳統禮儀,學會待人接物的基本禮節。國小低年級主要培養學生對儒家優秀文化的親切感,開展啟蒙教育。國小高年級要引導學生誦讀儒家經典著作,進一步理解儒家文化的內在核心價值觀,學會理解他人、懂得感恩,逐步提高明辨是非、善惡、美醜的能力,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和志向,提高對儒家優秀文化的感受力。

在中學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閱讀儒家優秀文化經典作品,進一步學習傳統禮儀,感悟中華傳統美德,自覺以中華傳統美德來修身律己,使學生養成誠信友善和豁達樂觀的內在品質,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力和認同度,引導學生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深入理解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幫助學生客觀全面地認識當代中國,正確看待外部世界,正確認識國家前途命運與個人價值實現的辯證關係,自覺維護國家的尊嚴、安全和利益。在大學階段,學校要以儒家優秀文化的核心價值觀來培育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引導學生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修養,培養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學生具有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培養學生重視個人私德和社會公德意識,使學生認識到尊嚴、名譽、誠信、守法等個人品質的社會價值。社會教育方面,學校要充分利用博物館、紀念館、文化館、名勝古蹟、文化遺產等社會資源,以儒家倡導的以和為貴、誠信友善為核心價值觀,以家國情懷教育、社會關愛教育和人格修養教育為重點內容,努力營造良好的社會人文教育氛圍,使學生深刻理解個人發展、他人發展與社會發展協調統一的重要性,增強民族傳統文化自信,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