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職英語教學與國學傳播教育結合之模式探討

才智咖 人氣:7.82K

論文關鍵詞:高職教學  結合

淺談高職英語教學與國學傳播教育結合之模式探討

論文摘要:高職英語教學陷入應試的泥沼中,與此同時,近幾年備受關注的國學傳播也在中國小的推廣中遇到了很多問題。將高職英語教學與國學傳播的結合不失為一種雙贏模式的嘗試。
  
  2006年,由於一個叫于丹的人,“國學”這個很多人都不能準確定義的詞在中國迅速升溫,教育界更是趨之若鶩。等到于丹出版了自己著述的《論語心得》——既淺顯易懂又烙有時代意義的《論語》全新詮釋版,國學的花園裡突然一夜間綻開了無數朵奇葩,易中天、紀連海、周心武等等現在被稱作高調的媒體學者紛紛現身講壇,著書立說,宣傳國學。
  從1993年開始,教育界就有倡導把國學作為一個重要的部分編進教材的論述,這足以顯現出教育界及眾多教育學家甚至於部分家長對於當前盲目出國熱和學熱的擔憂,而與之相映襯的是從幼兒園甚至於更早的嬰兒早教就開始的英語教育,從幼兒階段赫赫有名的少兒劍橋英語、靈通英語到大學英語四六級、考研英語,每個學生和家長每天都在為怎麼學好英語發愁,這不得不讓人深思,我們該怎麼平衡自己的和外來文化之間的比重,此消才能彼長嗎?同為文化,就找不到一個英語教育和國學傳播之間的平衡點嗎?
  第一部分,國學與英語關係論
  一,中國的學生和他們的家長正沉浸在英語學習的狂躁與無奈中不可自拔,中國的英語教育正在努力尋求一種更人文化的屬於自己的英語學習途徑
  從一個兒童剛剛開始學語,家長就不惜血本把孩子送去雙語早教,很多幼兒園打著雙語甚至是三語教育的旗幟,儘管學費讓人瞠目結舌,很多家長還是趨之若鶩。所謂的雙語教學就是在教給孩子“汽車”的普通話發音之餘使他還會說”car”。很多家長帶著孩子在親戚朋友面前表演這種“雙語”早教的勝利果實,面現得意,豈不知,對於孩子來說,“car”其實只是個發音,和這個思想與文化的載體沒有多大關係。從劍橋英語、靈通英語、到新概念、新東方,家長對這些課外學習班樂此不疲,小小年紀的學生到了週日還要起早貪黑學英語。
  與自身文化背景分割開的英語讓家長和學生五味雜陳,又愛又恨。要想上重點中學,英語分數要高,同時,繁重的課業讓學校和學生都無從談及文化這個層面的想法,只有隨著應試的狂流地記憶、學習、考試。
  二、西方颳起中國風,外國人掀起對中國國學及元素的追捧熱潮
  伴隨著中國在世界的地位的提升,中國文化和中國元素越來越被更多的西方人追捧,像姚明這樣中國籍的世界明星的走紅,越來越多的西方“中國粉絲”出現,中國文化和國學需要藉助英語這個渠道到達更多的西方人的生活中去。
  第二部分,在大學高職校園推廣國學的可能性和優勢
  一, 國學教育在中國小開展遇到的阻力 及 冷遇
  近十幾年,中國小生由於各類課程學業任務繁重,升學壓力巨大,國學很難在這個夾縫中得以很實際地開展。
  (一) 在中國小開展國學本來很有利,但很多學校只是借國學教育的幌子來提高知名度,國學教育流於形式。前不久,中央臺的“週刊”欄目報道了廣東東莞一個幼兒園在開學時,設立像,老師和家長先向孔子像行禮,然後讓自己的.孩子給老師行跪拜禮。而北京電視臺“第七日”欄目也報道了教師節高中的學生自己想出了要向老師行跪拜禮,有的學生還穿著自制的古裝,帶著自制的冠。對於這樣的形式,南開大學院中華古典所的副教授張靜表示,國學教育應該重內容而非形式。
  (二),國學精深博大,在中國小這樣的應試教育為主的教育下,對國學配備專門教師的可操作性不大,一般情況下,各個中國小隻是應付性地讓語文老師兼代。
  由此可見,在沒有升學壓力和繁重課負、學習氛圍相對輕鬆自由的高職院校加大國學傳播不失為一種有效的雙贏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