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生英語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探究教育論文

才智咖 人氣:9.28K

【摘 要】本文通過兩個學期的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實驗,探討了如何培養高職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實驗的結果證明:該自主學習教學模式不僅能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而且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與英語學習成績的提高呈正相關。

高職生英語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探究教育論文

【關鍵詞】高職生;自主學習;教學模式

1、引言

20世紀80年代以來,自主學習受到了廣大教育者的廣泛關注,國外關於自主學習的理論和應用研究空前繁榮,各種各樣的研究成果層出不窮。然而,真正將自主學習這一概念引入外語教學的應當首推HenriHolec。Holec(1981)認為“自主學習就是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即讓學生能夠負責就有關學習各方面的問題進行決策。Holec(1981)還指出,學校應該設立兩個教學目標:一是如何幫助學生獲得語言和交際能力;二是幫助學生獲得自主,即學會如何學習。可見,教育的最終成品是獨立的學習者(McDevitt,1997)。“學習者自主性應成為每個學習者和每位教師的目標在教育界己達成共識”(Brookes&Grundy,1988)。

近幾年來,我國有更多的學者(徐錦芬,2004;肖飛2002;印輝2004;張彥君2004,龐繼賢,葉寧2004)紛紛投身到自主學習的研究中,他們都肯定了培養自主學習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積極意義。

高職生相對於本科生來說他們英語水平要差些,因此培養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將迫在眉睫。正是出於此目的,筆者對淮南聯合大學08級的非英語專業學生進行了教學實驗。實驗主要想探究三個問題:1.在我國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怎樣“教”才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2.課堂、課外,學生怎麼“學”有利於提高英語自主學習能力?3.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能促進英語學習成績的提高嗎?

2、實驗設計方案與步驟

本次實驗從2008年9月至2009年7月,歷時一年。2008年9月筆者以入學英語成績為依據抽取兩個班作為研究物件。筆者任教的班級為實驗班,同事A所任教的班為對照班。2008年10月中旬在實驗前對所有新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調查,同時對實驗班還進行了需求分析問卷調查。瞭解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情況從而在實驗中能依據學生的需求進行教學。調查的結果可以看出,新生自主性學習能力整體水平不高,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沒有顯著性差異。

2.1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

第一階段: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階段

通過教師的介紹,學生明白了什麼是自主學習。從問卷的調查結果得知很多學生不明白什麼是自主學習。因此教師作為引導者、幫助者、促進者,應給予學生針對性的引導,使學生少走彎路。

教學過程中採用《新編實用英語》為教材,以單元為單位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語法等訓練,並依據學生的需求進行授課。第一步,組織學生小組座談,分析自己的不足,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根據學校教學的統一安排確立學習目標。把學期目標分解為一個一個的單元目標;第二步,按照目標制定學習計劃,計劃要具體清晰;第三步,把每一階段的評估結果作為確定下一個新目標的開始,否則目標和計劃就會脫離實際,難以完成;第四步,幫助學生確定學習時間、地點該校學生全部是寄宿的,所以學習地點也都在學校,但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去圖書館、教室、自習室、操場等;同時幫助學生確定自己每天學習英語的時間是多少(1小時、2小時等),是上午、下午還是晚上。鼓勵學生寫學習日誌。

以上的引導主要通過課堂和課後的雙向努力,就課堂模式而言,任務一般被當成是課堂上採取行動的基礎,所以課堂活動常常作為完成任務或進行語言練習的手段。為了促進學生課堂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中,筆者常用的課堂活動有兩人活動(pairwork)、小組活動(groupwork)、專案活動(projectwork)。

第二階段:學生自主性學習階段

在“引導性自主學習”階段,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領悟了一些自主學習的基本方法,並通過課堂的積極參與、合作交流,感知自主課堂的實質和樂趣,為他們自覺地投入到自主學習中做好了準備,在此基礎上,筆者引導學生進入“自主性自主學習”階段。

這一階段不同於前一階段,教師重點在於從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轉移到讓學生自覺地投入到自主學習中。不過在課堂操作過程中,課堂環節有些變化,以側重學生自主性為主,在這一階段,學生要: (1)瞭解教師的教學目的與要求,明確自己應該做什麼和怎麼做。

(2)確立學習目標與制定學習計劃。

(3)能有效地運用學習策略。有意識地運用聽力理解、閱讀理解、寫作等策略;和別人進行口頭交談時經常運用一些交際策略;能有意識地運用各種詞彙學習策略。

(4)監控自己對學習策略的使用情況。

(5)能運用所學語言知識。

(6)監控與評估自己的英語學習過程。

這一階段,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堅持寫英語學習日誌,以更有利於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

2.2自主學習課外操作模式

為了培養學生課外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有意識地把課堂上所學知識運用到課外,從而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彌補學生聽說讀寫以及其他方面的不足,作者同時進行了課外自主學習的模式實驗。

Dickinson早在80年代就提倡用“學習者合約”(learnercontract)來規範學習者的學習任務。學習者合約就是學習者和老師之間、學習者和學習者之間的一個協議(anagreement)。Dickinson認為,“這個合約要求學生不僅決定做什麼,而且決定參加什麼樣的活動;使用什麼樣的材料,怎樣達到自己的目標.”。筆者在課外的訓練中,採用和學習者簽訂合約的方法,加強學生自我監控能力,為每個學生創造管理自己學習的機會。

簽訂“學習者合約”的具體做法是:

(1)要求每個學生找出自己在英語學習方面的不足或需求,確定自己的長、短期目標;

(2)按照合約的要求寫出達到這一目標所需要的具體的時間、材料、方法;

(3)合約一式兩份,學生和老師均在合約上簽字,在簽訂之前,老師要求和每個學生一起審視合約的具體內容,確認符合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後方可簽訂;

(4)在合約執行的過程中,老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定期檢查和分組討論,及時反饋資訊,交流經驗,監控進展,評估效果。

合約簽訂後,在“引導性自主學習”階段教師要督促學生履行合約,在“自主性自主學習”階段要鼓勵他們自覺履行合約。

在實踐中,為了促進課外自主,有效地監控學生的學習行為,作者同時採取以下一些輔助措施:讓學生組成四人一組,以小組為單位預習教材、準備課堂任務、相互批改作業,然後交任課老師評閱;以各個學習小組為單位,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評選學生的優秀英語作文;教師和學生一起找學習素材;開學時小組制定學習計劃,然後個人制訂學習計劃,期中對照計劃自我反思,期末總結評估,教師把學生的表現記入平時成績,等等。教師引導學生如何進行評估,在以後的實施中,教師即要督導,又要不斷推陳出新,以滿足新的需求。這樣即可以促進教師和同學們之間的交流,也可促進同學們之間的交流,培養合作精神和團體意識,通過相互監督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3、結果與討論

經過兩個學期的教學模式的實驗,通過問卷調查發現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同學的自主學習有明顯的差別,實驗班同學的自主學習能力明顯高於對照班。實驗的結果證明:該自主學習教學模式不僅能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而且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與英語學習成績的提高呈正相關。同時作者也發現,自主學習的效果不是立竿見影的,不能期望在短時期內通過某個專案的學習使學生在各個方面都達到較高的水平。如學生的計劃實施情況、自我監控能力、自我評估、策略運用效果、依賴性方面有待於加強。因此,實驗要進一步解決的不只是優化教學模式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解決方式方法,在加強總體培養的同時,要注意個案研究的開展,探討高職生的學習心理。

自主學習既是一個教育目標,又是一種教學理念,它代表以後學習的一種方向和趨勢。但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不應當只是一個口號,更應該成為行動。我們相信,以後會有更多的教育者把自主學習推廣到大學生的英語學習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