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讓生活中的數學走進課堂

才智咖 人氣:3.13W

新《數學課程標準》十分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數學教學要貼近學生的生活,要走進學生的生活中,要求學生用數學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生的數學學習要建立在日常生活基礎上,也就是要使數學學習生活化,因此“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件中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密切聯絡學生生活實際,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操作、實踐探索的機會,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魅力。

淺談讓生活中的數學走進課堂

一、引入生活實際數學聯絡生活

新課程倡導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創設情境,進行教學,這就要求教學情境化,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合理選組教材,極力培養學生運用數學思想來看待實際問題的意識和充分調動學生主動解決實際問題的積極性

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是數學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數學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抽象性,而數學內容的抽象性,是通過對生活提煉最終形成的。一些抽象的數學知識在生活中都有大量的具體的“原型”,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實踐表明,如果所學的新知識可以從生活實際中找到原型的話,那麼從現實生活學習新知識更容易使學生接受和理解。例如,學習“有理數加減法”的內容時我改變了原來教法,讓學生做老闆,通過對收入、支出以及贏餘體驗,加強對有理數加減法的理解。這樣的教學,學生的興趣高,參與面廣。接著讓學生針對情境互相編題,學生學習的激情達到了高潮。學生通過參與實踐式數學情境,自然而然認識到,生活處處有數學,增強對數學的親切感,某種程度上培養了學生對應用數學的意識。再者,教師要能夠根據教學情況靈活選組教材。課堂教學中要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以知識的魅力吸引學生。

二、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認識生活

新課程在課堂教學內容上,給教師留下了較大的創新空間,傳統課堂教學中,非常強調學生對教科書內容的記憶與內化,而新課程則更關注教師的個人知識與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更多鼓勵教師根據自身的知識經驗、學生的生活經驗,靈活使用教科書,創造性的選編學生喜愛的教學內容。例如在學習“調配類”問題時,先讓學生觀看一工廠需調運貨物的的錄影。問學生:“如果你是廠長的話,你想了解些什麼?”學生說:“我想了解車輛的噸位、價格和運輸的里程?”老師接著出示價格表:“你有哪些方案?根據你設計的方案,算一算共需要多少元?”小組討論、交流後得出:有的方案可以減少開支,從而得到最佳的方案,這節實踐活動課,以學生熟悉喜愛的生活情景為背景,提出一系列實際問題。從觀看錄影→出示價格→設計方案→解決問題等有條理的教學程式中,將實際問題數學化,建立數學模型,並加以解釋和應用的教學規律。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能注意到注重培養學生分析數量關係,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還通過交流、討論、合作等學習方式,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與別人溝通的能力,使數學知識融入了生活氣息,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對數學知識有了新的認識,培養了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平時的生活息息相關,吸引學生參與到數學的學習中來,將所學數學知識用於實際生活,這也是我們進行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所竭力倡導的。

三、用數學的方法去調查和推斷社會現象

注重實踐活動,提供實踐時空,切實提高實踐實效,在逼真的問題情境展示中展開自主探究的過程,充分展示學生的數學才華,促使學生的應用數學技能得以提高。例如:學習“統計圖”後,安排了“環境中的數學問題”的課題研究,要求學生到市區的各個大的公園調查人們丟垃圾的現象,然後將收集來的資料製成“宿遷市各大公園人們丟垃圾的統計圖”,將調查分析結果寫成一份研究報告。學生從小課堂走向大社會,在蒐集、整理、統計、分析的活動中,學到的將不僅是數學知識的本身,更重要的是綜合素質得到了培養和提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聯絡生活實際,吸收並引進與現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關的具有時代性、地方性的數學資訊資料來處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組教材內容。這樣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氣息的題材改編成了學生感興趣的、活生生的題目,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生活中,讓學生髮現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提高學生用數學思想來看待實際問題的意識和主動解決實際問題的積極性。

“數學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我們不僅要注重數學問題生活化,同時也應注重生活問題的數學化,只要我們能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帶著學生走進數學的天地,讓數學植根於生活的土壤,做到課內外知識於生活相連,讓學生感知生活,親近數學,讓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成為“做數學”、“用數學”和“再創造”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