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數學課堂的“活動教學”

才智咖 人氣:2.53W

關鍵詞:活動;情境;生活;氛圍

淺談數學課堂的“活動教學”

數學課堂""活動教學""就是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具有活動性的數學問題的解決,促使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實踐、主動探索、主動創造,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全面發展的教學形式。

一、創設問題情境,促進主動參與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心理特徵,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在數學課堂中不斷創設問題情境,把學生引入“提出問題—探究發現—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從而使學生始終保持主動的學習態度和情緒,全身心地參與到學習中去。

如:教學《圓的周長》,我創設了:(1)出示一個用鐵絲圍成的圓圈,怎樣求它的周長(化曲為直);(2)出示一個用硬紙片做成的圓,怎樣求周長(用滾動法);(3)出示一個圓形的花壇,怎樣求一個圓圈的長度(用測繩法):(4)出示一個釘子一端連線一條線段,然後在空中旋轉一圈,怎樣求釘子在空中轉過的痕跡(學生為難)。這樣把學生想知道的問題作為學習的起點,能極大激發他們的內心需求,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情境可以營造出一種具有感染力的催人向上的氛圍,使學生受到感染和薰陶,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只有當學生有了學習數學的需要和願望時才會出現一種激勵,推動自己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二、聯絡現實生活,促進主動實踐

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認為:“數學來源於現實,也必須紮根於現實,並且應用於現實。”把數學知識與實踐活動結合起來,既符合理論聯絡實際的教學原則,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使學生學到了知識和技能。

因此,教師要整合教學內容,把教學根植於生活,將枯燥、乏味的教材內容(如計算、應用題、幾何初步知識等內容)設計成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有價值、適合學生髮展的數學學習內容,讓學生親身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

三、提供合作時空,促進主動探索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成為一名發現者,探索者。”探索又是數學的生命線。所以我們要大膽放手,努力為學生主動參與創造條件,讓學生嘗試探索新知識,凡是學生能直接學懂的知識,教師決不直接講授給學生,儘量提供機會,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

如:教學《三角形三邊的關係》,我讓學生小組合作,用4根小棒(3釐米、5釐米、8釐米、10釐米)任意選擇三根圍成三角形,同學們在圍的`過程中出現了兩種情況,一種是圍不成三角形的情況(3釐米、5釐米、8釐米)、(3釐米、5釐米、10釐米);另一種是圍成三角形的情況(5釐米、8釐米、10釐米)、(3釐米、8釐米、10釐米),在合作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小組討論:為什麼有的小棒圍不成三角形有的小棒圍得成三角形它們的三條邊之間有什麼關係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很好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它能彌補一個教師面對眾多有差異學生時的教學不足,許多問題在有限的時間內不可能靠一個人的力量完成,必須靠大家的力量。它便於學生主動參與,有利於師生之間的交流、討論,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和競爭意識。

這樣的數學課堂,教師尊重和善待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學生獲得多方面的滿足與發展,則會給課堂增添許多意外的驚喜和樂趣,學生也因此碰撞出創造的火花。

總之,課堂不是教師表演的舞臺,而是師生之間交往、互動的舞臺;課堂不只是傳授知識的陣地,而應該是探究知識的活動場。我們應該關注學生,建立一種“以活動促發展”的新型教學觀,引導他們在活動中學習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