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正規化概論論文

才智咖 人氣:1.3W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應用話語體現理論說服力的活動,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就是以話語為中介實現教育者和教育物件的資訊傳遞以獲得溝通理解、接受認同的過程。作為傳導、輸送、轉譯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載體,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有效性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直接相關。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語境的變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的話語差異和衝突愈益明顯,由此導致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價值的式微消解了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並直接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必須通過創新實現正規化轉換,擺脫話語困境,以實現其價值訴求。

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正規化概論論文

一、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正規化釋義

“正規化”(Paradigm)一詞,來自希臘文,原意是“共同顯示”,由此引出模式、模型、範例等含義,在拉丁語中它有“典型範例”的意思。1962年,托馬斯?庫恩在《科學革命的結構》中提出了正規化理論。儘管庫恩在使用“正規化”一詞時,前後常常有差異,但他仍然表達了一個基本思想:正規化主要是指特定的科學共同體從事某一類科學活動所必須遵循的公認的“模式”,它包括共有的世界觀、基本理論、範例、手段、方法、標準等與科學研究有關的所有東西。就此而言,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學科中的一個重要範疇,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無疑有其自身所關注的“元”問題與“核心”問題,有其自身的基本理論、觀點與方法,也有其學科共同體所共有的信念、價值、目標、技術與方法論等,這些要素構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所特有的基本正規化。基於對庫恩正規化理論的理解,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正規化界定為:由思想政治教育共同體對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本質、規律、體系等方面共同約定或者全部承諾構成的整體,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共同的基本理論、觀點、方法、共同的目標和規範、共有的信念。具體地講,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正規化是指一定時期內,思想政治教育共同體(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聯合狀態)對於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帶有支配地位的看法,包括對“為什麼說”、“說什麼”、“如何說”等根本問題的比較一致的看法。一定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正規化都以其獨特的形態存在,具有相對穩定性。從內容來看,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正規化涵涉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即具有理論與實踐兩種品格。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正規化並不僅僅只是形而上層面的思想觀念、理論和規律,還蘊含形而下的應用操作層面,具有實踐指向性的內涵和特徵,所以能夠成為聯結、溝通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理論與話語實踐的橋樑。隨著時代的變遷和語境的變化,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正規化也在不斷地發展變化,正規化變化的核心是思維方式和教育理念的轉變。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正規化彰顯著不同的教育理念和價值追求,因為理念是主觀觀念對客觀存在的反映,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對事物的本質性反映,包括對事物發展狀況、發展規律、發展趨勢等核心問題的理性認識。形而上理念層面的主要依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科特點、價值觀念和標準所形成的信念,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本質、功能、作用、目標以及發展理念和價值訴求等巨集觀的問題。理念受觀念的制約,又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從形而下的操作層面看,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指涉實踐層面,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方式、話語傳播、話語形式、話語交往、話語內容、話語載體、話語權分配等微觀問題。在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正規化的兩個層面中,理念具有相對穩定性,一般不易發生變化。一旦理念發生變化,那麼,整個正規化便發生一次“格式塔轉換”。正規化是理論的靈魂,理論是實踐的指標。只要實踐在變,理論就得變,只要理論在不斷創新,正規化就得不斷轉換。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正規化轉換的實質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哲學觀點、理論體系和總體方法等方面的整體性變革,即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的重構。需要指出的是,正規化的轉變絕不僅僅是一個概念或者是一系列範疇的轉變問題,而是一種方法論意義上的轉變,是整個思維模式的變革,它是整體的,而非區域性的。不同的正規化之間擁有不同的前提假設、概念體系、理論方法和社會背景。因此,正規化的轉換是哲學觀點、理論體系和總體方法的整體性的革命過程。

二、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正規化轉換的主要內容

在全球化、資訊化、網路化快速發展的社會環境中,常常困繞著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是:他們發現用自己的職業話語與受教育者對話變得越來越困難,儘管他們還在不斷言語,但無人聆聽,沒有對話,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陷入失效的困境。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失效消解了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並直接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根據庫恩的正規化轉換理論,科學是一個不斷提出問題又解決問題的過程,當既有的概念、方法和理論不能解決新出現的問題時,就必須進行概念、方法和理論的重新整合和創新。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現實困境催生其正規化的轉換,重拾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價值訴求必須通過創新實現正規化轉換,以重構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新正規化。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正規化的轉換主要基於以下四個方面的創新。

(一)話語理念的創新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理念是對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觀念起統領作用的核心觀念,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過程中形成的關於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本質和規律的理性認識。理念問題說到底就是對事物本質的釐定問題,也就是確定、指認、廓清其本體的問題;而創新從一定意義上說是對傳統的超越和對現實的反思,是以其對“本體”的尋求來實現的。對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理念的釐定是建立在對本體和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本原追問的基礎上。從本體來看,人是語言的存在物,“惟語言才使人能夠成為那樣一個作為人而存在的生命體”1,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其邏輯起點和歸宿都是人。顯而易見,無論是話語還是思想政治教育,其本體都是“人”。從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本原來看,它是思想政治教育本原的直接體現。換言之,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是思想政治教育本原的話語指向終端,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原由其社會職能決定。這就意味著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有效性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直接相關。因此,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有效性,從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這是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理念創新的原點。理念的創新是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正規化轉換的靈魂。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理念的創新必須反映和符合時代特徵及社會背景,以滿足受教育者的需要為支點,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正規化的轉換應確立以實證方式關注個人的現實生活需求與理想的方式關懷人生終極意義相統一的理念,其核心是以人為本,彰顯“平等”“和諧”“尊重差異”“包容多樣”的人文情懷。要把話語創新置於真實的人和社會生活背景下,以引領受教育者全面自由發展作為話語創新的終極目標,設定符合受教育者接受規律和心理、情感、利益需要的話語體系,在融合“意義世界”和“生活世界”的基礎上,拓寬主體間的對話語境,從而向受教育者說出可理解和信賴、能聽懂和信服的語言,實現主體間自由交流的可通約性,最終實現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視界融合”。

(二)話語內容的創新話語內容的創新是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正規化轉換的核心。從邏輯本源看,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內容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具有一致性。從學科設定的宗旨看,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下屬的二級學科,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內容圍繞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的指向而展開,體現出其意識形態性。但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還有非意識形態的屬性,尤其是隨著社會的日益開放和市場經濟的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從過去的政治話語、檔案話語、權力話語糾纏中超越出來,其非意識形態的一面凸顯出來。創新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內容,必須進一步優化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內容的結構。思想政治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此要圍繞受教育者全面發展的要求來設定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內容,要把政治性內容的教育納入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的軌道上來,使政治性話語與生活性話語相融合,把整體性、全域性性的巨集觀話語內容與個別的、具體的微觀話語內容結合起來,以擴大和融合教育者和教育物件的“共識域”。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生命力在於“同自己時代的現實世界接觸並相互作用”,為此,要結合當今社會建設和發展中出現的經濟、政治、文化和道德等問題,善於從政治、經濟、文化、網路、生活等領域的話語資源中提煉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勢話語,在堅持主旋律的基礎上,拓寬話語內容的外延,使每一個新生的領域都能及時充實到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中。對於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在推進其現代性轉換的同時,要不斷拓展其內涵,延長其概念的解釋鏈條,在此基礎上創構具有時代價值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內容。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內容的創新還要注重吸納非本體的`話語資源,以世界眼光和科學態度,充分借鑑和吸納其他學科直接反映社會發展變化的新概念,將反映人類社會進步的普適性範疇和話語具體化、學科化,使與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話語實現一定程度上的耦合和對接,以拓展和豐富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內容。

(三)話語方式的創新話語,在哲學意義上可以作為主體實踐的一種形式。既然是一種實踐形式,那麼話語從本質上說就是一個關係範疇。因此,從邏輯根源上講,它從哲學範疇的主體間性那裡獲得了存在的根據。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方式的轉換要立足於關係性和共時性的視角,使之走向多元對話和開放建構的新正規化。話語理解的過程不僅指向規範意義的澄明,而且涉及主體之間的相互溝通。然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場域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因其不同的社會角色、地位以及對文化資本的佔有程度不同,教育者的話語處於強勢地位,受教育者的話語則處於弱勢境遇,由此形成的勸導式、控制式的話語方式內在地彰顯著主體地位的不平等,言說者與聽話者無法進行平等的話語交流。由於主體間缺乏真誠的交往意向和理解與溝通,導致師生間關係的隔閡與隔膜,最終造成思想政治教育話語不被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價值目標不是在控制與被控制的基礎上形成“強迫的共識”,而是在平等對話交流的基礎上的達成“協商的共識”。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內在的價值訴求是提升教育物件的思想品質和道德修養,在這一價值目標下催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方式應該充分契合道德發展的科學規律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本真價值,應該充滿人文關懷和人性價值。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者要合理分配話語權,避免話語霸權和對受教育者話語權的“假性賦予”;要從傳統的單向度的權力格局走向網路狀的新型權力格局,從教師獨享話語權力到師生共同擁有話語權;要尊重受教育者的獨立人格和他們獨特的生命體驗,通過開放式的、自由平等的話語交往激發個體的道德理性。因此,創設一個平等對話、互不排斥、相容幷包的教育學術生態,是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方式創新的應然訴求。只有在這樣一種理想的話語情景中,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才能實現其“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三、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正規化轉換的進路

新的理念為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正規化的轉換撐起了創新空間,然而,如何跨越新舊理念整合的現實障礙,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正規化的轉換?我們認為,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正規化從“文字”到“人本”的進路必然使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創新顯現出一種深層構架。“文字”一詞,來自英文text,它最初表示編織的東西,後來演變為任何書寫下來的話語。本文所指的“文字”,是指用概念、範疇、原理所建構起來的一個抽象的“理論世界”。這是一個邏輯的、符號的、冰冷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人的情感需要的豐富性和生命體驗被邏輯與理性的單向度所遮蔽,由此造成人的生命活動的機械、刻板與僵化。究其原因,由於近代科學發展中科學理性的興起,過分注重於科學的標準而忽視了價值理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成了像自然科學教育一樣的知識傳授或認知開發的過程,其基本途徑是通過系統性的課程與教學,傳授和灌輸思想政治理論與價值觀,由此形成了基於意識形態為核心的形而上學話語正規化,即文字話語正規化。文字話語正規化的特點是知識化、教條性、封閉性、泛政治化、理想化,其表現形式是價值取向的片面性、話語內容的狹隘性、話語主體的單一性、話語方式的“獨白”。文字話語正規化因其疏離日常生活,忽視教育、養成、體驗和感化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失去創生的根基。改變這種狀態的根本在於在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正規化中注入人的要素,構建一種基於“生活世界”的人本話語正規化。人本話語正規化,是“以人為本”在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正規化中的體現和應用,它將“以人為本”的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引入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理論體系和實踐過程,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理念、話語目標、話語原則、話語內容、話語交往、話語形式等方面確立人本向度;把“人”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邏輯起點和最終歸宿,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關照現實的個人的地位與價值、人的獨立與自由、人的尊嚴與人格、人的現實權利關係、人的全面發展等;把引導和滿足人的需要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發點;把實現人的價值、提高人的素質,促進人的全面自由發展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終極目標;把理解、關心和尊重人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則;把激發人的主體意識,培養人的主體精神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重構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正規化必須立足於人本向度,使思想政治教育本真價值的訴求得以復歸。為此,必須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接受研究,把思想政治教育從以教育者為中心轉向以接受者為中心,把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從“話語文字中心論”轉向“話語接受者中心論”,瞭解和掌握教育物件產生話語的心理結構,關注他們對話語的期待視野、接受動機、接受態度。這是因為,在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資訊的傳播過程中,受教育者具有主體選擇性,這種主體選擇性體現為對話語資訊的感受、選擇、判斷、認同、內化和踐行的能動性。傳播學認為,話語從傳遞、接收到理解是一個資訊交流過程,在整個傳遞過程中,話語資訊會因多種因素的影響發生變異。作為具有一定目的性和指向性的言語行為,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必須遵循受教育者的主體選擇性規律。由於受教育者的成長背景、生活經驗和經歷不同,認知模式和接受圖式不同,因而從同一話語資訊中生成的意義也就存在差異。要消除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的話語差異和矛盾,就必須使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契合受教育的話語環境,使話語符合不同年齡、不同成長背景的人的身心特點。在話語內蘊上,教育者要將積極的情感因素融注到思想政治教育話語中,營造融洽的言說場景,重視受教育者的情感體驗,堅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取向和接受融洽度追求。要以“生活世界”為支點,創制“親近性”文字,實現從學術話語向生活話語轉換,從政治性的話語向大眾話語轉換,從“形而上”的抽象話語向“形而下”的具體話語轉換,消除教育者和教育物件的話語差異和衝突,最終實現話語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