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師範學生的教育研究和論文指導的能力論文

才智咖 人氣:2.61W

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教師專業發展的背景下,基礎教育呼喚“教育研究型”師範人才。“教育研究型”教師是指在教育領域中,能積極地總結、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具有職業敏感性、合作精神、反思態度和研究意識,能及時發現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問題,針對問題積極探索研究,主動吸收教育科學理論和同行經驗,提出新的切實可行的改進方法,不斷改進教育教學工作的教師。簡單點講,“教育研究型”教師就是指具備教育研究能力的教師。但就目前現狀來看,師範生的科研素質,特別是教育科研素質與“教育研究型”教師的要求還存在很大差距。如何通過完善培養目標等多種途徑來培養師範生的教育研究能力,已顯現其重要的意義。

提高師範學生的教育研究和論文指導的能力論文

1.師範生教育研究能力的現狀

十多年來,很多高師院校都提倡向學術性和綜合性大學看齊,在教育教學上,過分地強調學科專業研究,忽視了師範院校本身的培養目標,脫離了教育教學實際,對教育研究不重視,致使學生的教育研究能力越來越低。畢業論文畢業設計)作為高校人才培養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及其掌握程度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作全面綜合的考察,更準確地瞭解和評價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檢查和衡量教育質量的高低,並培養學生的專業研究素養。它直接關係到是否全面執行全程人才培養方案和實現培養目標的要求。可以說是學生科研能力的統合體現。因而也是體現其教育研究能力現狀的主要方式。因此,本文主要從師範生畢業論文撰寫的現狀來略談其教育研究能力的現狀。

1.1 教育研究意識現狀

師範生的科研意識主要指的是他們在主觀上有沒有開展教育研究的願望,包括對教育教學中問題的發現與探究,其主要體現在

淺談基於藝術專業學生特點的文獻檢索教學策略溫州人精神對經濟困難大學生勵志教育的啟示試析價值多元化背景下學生價值觀的引導試析價值多元化背景下學生價值觀的引導大學生學習動機與社會責任心的相關研究試論提高中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創新路徑試論大學生體育權利之實現途徑研究試論中學生物課堂藝術性教學語言中國小生閱讀狀況實證調查的分析為學生語文能力的終身發展奠基的選題上,教育研究類論文的數量,往往體現出該院(系)整體師範生的教育科研意識。但近幾年來,畢業論文質量逐年下滑的同時,在選題上,一邊倒的全是學科專業研究類課題,嚴重缺乏學科教育研究類課題。師範生的教育研究能力、素質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嚴重偏離培養“教育研究型”師範人才的目標。以韓山師範學院生物學系為例,本文對近三屆(2010屆-2012屆)師範類學生畢業論文撰寫的情況作了簡單統計:近三屆的師範類畢業生總共有340人,在論文選題上選取教育研究類的共有25人,佔三屆師範生比例的7.35%。因此,從整體而言,其學生的教育研究意識還是相當薄弱,對教育教學中的問題不善於發現與探究,缺乏對教育研究的興趣與願望。

1.2 教育研究素質現狀

良好的教育研究素質不但要有淵博的專業知識,具有及時發現、科學分析教育教學問題的能力,而且還必須具有收集資料和資訊處理的能力、較好的文字表達能力、創新精神等等^。但目前很多師範生,缺乏作為一名未來教師所必應具備的教育研究素質。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寫作基本功不夠紮實。表現在有的論文中心論題不突出,論文結構不合理,缺乏基本的邏輯層次,思路不清;遣字造句的能力差;二是,收集和整理各種文獻資料以及資訊處理能力不強。具體表現在缺少深入實際的調查研究,造成缺乏第一手資料,沒有寬闊的資料收集來源,且引用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三是,科學地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相對薄弱。

2.提高師範生教育研究能力,加強教育研究類論文指導

儘管不少高師院校十分強調要提高師範畢業生的教育研究能力,鼓勵並加強師範畢業生對教育研究類畢業論文的撰寫,但是並沒有落實到實處,以致在選題上,一邊倒的全是學科專業研究類課題,嚴重缺乏學科教育研究類課題。其主要原因有:1)學院政策上偏差,每年每位畢業生的畢業論文研究經費只有區區幾十元(有的院系甚至沒有),要對師範生進行科研能力的全方位訓練,的確有點困難;2)傳統的高等師範院校在專業的課程設定與教學上存在著重基礎知識教學、輕教育研究能力培養的現象;3)在校師範生缺少教學實踐經驗,盲目地進行教學研究,容易出現脫離實際,流於資料堆砌的現象,而進行學科專業類畢業論文,他們都有模可仿,有的甚至做做實驗,收集實驗資料,再將同類例文的資料修改並將其註釋略作改動,即可成為自己的畢業論文;4)在高師院校中,老師缺少面對中學的專業教育研究類課題,大多數的教學改革課題都是針對高校課程,學生參與度不高;5)許多老師帶學生做畢業論文,所給的課題基本都是該教師的專業研究方向,甚至是其所持有研究專案中的子課題,學生所做的研究有利於他們的課題研究,故而大多數老師不願帶學生做教育研究類的畢業論文。

顯然,傳統的師範生培養模式及培養目標已無法滿足基礎教育對“教育研究型”師範人才的需求,高等師範學院應以培養“教育研究型”教師為目標,及時地調整培養模式,特別是在畢業論文上,應加入、加強教育研究類畢業論文的`指導,倡導學生積極參與教育研究類畢業論文,努力培養學生教育研究的能力及素養,為其從教後的教育教學科研打下良好基礎,更好地為基礎教育服務。

3.師範生教育研究能力培養的實現途徑

針對畢業論文是對師範生教育研究能力的集中體現,是師範生教育研究能力的一個重要培養途徑。接下來本文探討如何對畢業論文進行改革,以達到提高師範生教育研究能力的目的。以生物學系生物科學(師範)專業學生的畢業論文為研究物件,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改革:

3.1 畢業論文方向內容改革

擴大師範生畢業論文研究方向,加強教育研究類畢業論文。在鼓勵學生做教育研究類畢業論文的同時,予以一定的要求。對有能力帶教育研究類畢業論文的老師做出硬性規定,規定其至少帶4位學生做教育研究類課題,而對每屆師範畢業生硬規定至少要有50%的學生做教育研究類畢業論文(有的學生要考研,因此其畢業論文方向可選學科專業類的)。鼓勵師範生積極參與面對中學的教育研究類課題,自主發現問題並作出選題方向,儘可能滿足自身作為一名未來教師的需要。

3.2 畢業論文方式方法改革

以往的畢業論文絕大多數是學科專業類論文,因此其論文形式比較單一。但在新的教育理念下,這種單一的畢業論文形式已無法滿足師範生教育研究能力培養的要求,因此應拓展畢業論文方式方法。師範生在撰寫畢業期間,應積極地走出實驗室,到教學一線去開展畢業論文,學校為此應該多與中國小合作,建立長久的見習實習聯絡,讓學生能在做畢業論文時,有學校可去、有物件可研究,學生也可以回到自己的母校開展研究。鼓勵學生在教育見習和實習中開展畢業論文,實習中或見習的學生就是師範生完成教育研究最好的研究物件(在我們從業之前)。在見習、實習等教學實踐環節中,將課堂所學的教育理論聯絡實際,積極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並以此作為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成果形式也應該多樣化,除了撰寫論文之外,還可以將製作的優秀課件、優秀教案、優秀教具作為畢業論文的成果,但必需附上一定字數的說明。優秀的課件、教案或教具,不僅展示出作品本身的內涵,更是學生對課程深入瞭解與剖析的體現,只有具有較好較強教育研究素質,才能更好地發揮想象,展開思維,製作出新課標改革下適用於面向新時代學生中學課程教學的課件、教案、教具。因此,應鼓勵學生針對中學課程教學,進一步探究新的教學方法,製作相關優秀課件、教案、教具作為畢業論文提交的成果。對畢業論文成果是課件、教案形式的,應以一定章節的課程量製作。而教具應是以某一知識框架內的所有相關可行可用教具或模型。在質的要求下,對量進行一定要求,有利於學生更好地進行教育研究,而不是給學生逃避進行其他繁難畢業論文提供便利或途徑。

3.3 畢業論文考核方式改革

針對畢業論文方式方法的多樣化,畢業論文考核方式也應該進行相應的改革。學生完成初步的畢業論文初稿後,經指導老師審查,再進行相應的修改。而以非論文形式作為成果的畢業論文,也由指導老師審查,以及有經驗的教師或相關人員給予意見後,做出完善和修改。對於學科專業的畢業論文應由學科的資深教授組織團隊進行稽核,再給予評價;而教育研究類的論文應由從事教育研究的專業教師進行稽核並給予評價。從而確定優秀畢業論文的選取與確立。除此之外,在答辯方面,對每種形式畢業論文的答辯,應由相應資深教授主持並當任答辯稽核員,這樣才能更有針對性的對學生畢業論文做出稽核考察並給予建議和補充,尤其是教育研究類的畢業論文,更應如此,學生可通過老師們所提的問題和所給的建議作進一步的探究,不至於因為畢業論文的完成而停止了對教育研究的進行。

3.4 畢業論文管理制度改革

改進傳統的畢業論文管理制度,從院到系再到導師,再由導師到學生,建立“院-系-導師-學生”四者於一體的管理模式,相鄰兩者相互監督,導師應定期對學生畢業論文進行指導和指正,學生應多向導師請教與探討。每篇畢業論文,導師應不低於10次指導次數,做畢業論文期間師生見面不低於10次。學院(系)應對參與教育研究類畢業論文的學生給予經費,提供更廣闊的空間給予發揮,為學生聯絡中學以便開展研究。對教育研究類畢業論文在政策上也應有所傾斜,放寬學生教育研究的方向,提供更多的優秀畢業論文名額和獎勵,促進學生積極參與教育研究,選擇教育研究類課題作為畢業論文,為其成為一名優秀教師作鋪墊。

4.結束語

在教學中,只有具備良好的教育研究能力和素質,才能更好地應對曰益變化教學改革,滿足教學需求。通過對畢業論文進行改革,開拓培養師範生教育研究能力的新形式、新途徑,切實提高師範生教育研究能力,努力將師範生培養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研究型師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