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財務管理論文

才智咖 人氣:3.12W

財務管理是一個企業的命脈,是在一定的整體目標下,關於資產的購置(投資),資本的融通(籌資)和經營中現金流量(營運資金),以及利潤分配的管理。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淺談財務管理論文 ,歡迎閱讀。

淺談財務管理論文

[關鍵詞]財務管理;財務管理髮展史

財務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早期是作為微觀經濟學的一個分支而誕生的,它是屬於微觀經濟理論的一個應用學科。直到今天,不少的學者還是認為微觀經濟學中的消費理論、生產理論、市場均衡理論及生產要素價格理論為財務管理學提供了理論基礎。

傳統意義上的財務管理作為一種實踐活動,無疑有著與人類生產活動同樣悠久的歷史,但現代意義上的財務管理無論就時間還是就理論發展而言,都只是近百餘年的事情。舊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育的不完全,以及新中國長達30年的計劃經濟制度,使得我國近、現代財務管理的實踐與理論發展在總體上顯著地落後於已開發國家。為此,欲知近、現代財務管理的內容構架及其發展過程和趨勢,我們就不得不首先從西方談起。

早在15世紀,商業發達的地中海沿岸城市就出現了有社會公眾入股的城市商業組織。商業股份經濟的初步發展,要求企業做好資金籌集、股息分派和股本管理等財務管理工作。儘管當初尚未在企業中正式形成財務管理部門或機構,但上述財務管理活動的重要性確已在企業管理中得以凸現。到了20世紀初,由於股份公司的迅速發展,許多公司都面臨著如何為擴大企業生產經營規模和加速企業發展籌措所需資金的問題。故在這個時期,財務管理的重點就是籌資財務問題。1897年,美國財務學者格林(Thomas n)所著的《公司理財》,被學界認為是籌資財務理論的最早代表作。其後的如1910年米德(Meade)的《公司財務》、1920年斯通(Arthor Stone)出版《公司財務策略》。由於這一時期西方資本市場發育日趨完善,各種金融機構的出現和金融工具的使用,加上企業擴大規模的需要促使財務管理學研究企業如何利用普通股票、債券和其他證券來籌資;金融中介如投資銀行、保險公司、商業銀行及信託投資公司在公司籌資中的作用。當時財務管理的側重就是對金融市場、金融機構和金融工具的描述和討論。

20世紀30年代,西方經濟大蕭條,企業的破產、清償和合併成為財務管理研究的主要問題,以及是對公司償債能力的管理,這一時期的財務管理的重心是企業與外部市場之間的財務關係處理。這為企業財務狀況的系統分析及對資產流動性分析打下了基礎。

20世紀50年代是財務管理劃時代的分界線。1952年,美國著名財務學家哈里?馬可維茲在《財務雜誌》上發表的.《資產組合的選擇》一文,奠定了投資財務理論發展的基石。該文連同其後陸續產生的資本資產定價理論、有效資本市場假設理論以及套利定價理論等,共同構成了當代投資財務理論的基本框架。基與此,這一時期的財務管理焦點開始從外部轉向內部,企業財務管理決策成為公司管理的重心。而我們所熟悉的現金流折現方法用於資本預算分析及金融資產的定價就是由這個時期開始的。此外,計算機技術首度易用於財務分析和規劃,以及現金、應收賬款、存貨、固定資產等的日常管理,各種計量模型也得到了日益廣泛的使用。故有人評價:50年代以前的資本結構理論被稱為“早期資本結構理論”,而50年代以後形成的以MM理論和權衡理論為代表的資本結構理論則被稱為“現代資本結構理論”。

到了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財務管理的重心又重新從內部向外部轉移,資本結構和投資組合的優化,成為這一時期財務管理的核心問題。統計學和運籌學優化理論等數學方法引入到財務理論研究中。這一時期形成的“資產組合理論”、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和”期權定價理論“為評價企業的價值,研究證券投資的風險和收益奠定了基礎,形成了近代財務管理學的主要理論構架,並使財務管理中的投資決策、籌資決策、資本結構和股息策略決策均建立在可靠的實證理論之上。

而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財務管理學進一步研究不確定條件下的企業價值評估,以及通貨膨脹對企業價值的影響。這一階段主要是對已有的理論進行完善,並在實踐的基礎上加以修正,使之更好地服務於實踐。但也正是由於通貨膨脹和利率的多變,金融市場的迅速發展,計算機的廣泛應用,市場競爭的白熱化,企業的集團化與國際化等,都無不在推動財務管理的進一步發展和變化。因而產生更為細分的財務管理如:通貨膨脹財務管理、企業集團財務管理、國際企業(跨國企業)財務管理、企業併購財務管理等都是在此時發展的。

以上是西方財務管理學科發展的歷史,我們的回顧可以看到理論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進步的。西方豐富而先進的財務管理理論值得我們的借鑑和學習。在立足於發展本國財務管理學科發展的問題研究上,我國不少的專家學者們各有各自的看法,而他們各自的看法我們都可以從教科書上感受得到。有認為全盤西化、原封不動照搬西方財務理論的;也有堅持以往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取得財務成果便以之為然的;更有還不能把財務管理正確定位,把它當成是金融的等同、會計的依附的。以上幾種看法,都是以偏蓋全的。對待任何一個學科的正確態度,都是既要繼承,也要發展的。在新的體制環境下,我們是需要繼承我國在計劃經濟條件下以取得的財務管理成果,大膽借鑑外來經驗,並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加以分析和融合,取其合理因素加以實踐運用,這樣才能達到“洋為中用,古為今用”的良好效果。

在改革開放20年來我們取得巨大成就,經濟騰飛、人民安居樂業的同時,我們又同時感到科學管理應用於日常工作的日益重要性。在席捲全球的商業浪潮、日益細密的國際分工的情況下,管理科學無疑是一個國家、一個企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吸取我們改革中的經驗教訓,例如冷靜地思考巨人集團為何倒下、太陽神為何覆水難收、以及不久前黯然落幕的健力寶我們可以發現,除了法人權責不明確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盲目投資,沒有對專案的科學財務預測和對產品的有效成本控制等。歸根到底就是沒有科學的管理制度,其中包括了科學的財務管理制度。

為了打造新一代的理財人,尤其是中國上市公司所追求的廣義上的理財:既做好企業“內部”核算與控制工作,又要面向產品市場和金融市場,做好包括投資決策和籌資決策在內的“外部”理財工作。這就必然要求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的知識結構和能力與之相適應。正是這一趨勢,1998年由教育部頒佈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介紹》在大幅度削減專業數量的情況下,新設了財務管理專業,為打造屬於21世紀新時期的未來首席財務官(CFO)而作出巨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