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長期吸引國際直接投資的制約因素分析

才智咖 人氣:2.2W
中國長期吸引國際直接投資的制約因素分析
 提要 本文主要探討了兩個:一是為什麼能吸引國際直接投資;二是中國長期吸引國際直接投資的制約因素。關於中國之所以能吸引國際直接投資,既有源自國際直接投資的基本解釋,也有來自中國所獨具的特殊優勢:優惠的引資政策、良好的增長表現、巨大的市場潛力。從長期吸引國際直接投資的角度看,本文提出中國所面臨的制約因素主要來自四方面:(1)經濟增長的質量問題;(2)人力資源的問題;(3)優惠政策的長期有效性;(4)中國智慧財產權保護的不完善。  關鍵詞 國際直接投資(FDI) 中國經濟 制約因素  2002年9月23日,世界著名的諮詢公司美國科爾尼公司“全球經濟政策委員會”在美國和中國同步發表了一項權威性報告《2002年外國直接投資信心指數》。報告顯示:雖然世界經濟大環境放緩,但中國經濟一枝獨秀,中國首次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外國直接投資目的國。流入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不僅決定了中國將近一半的進出口貿易總額,而且直接決定儲備資產的增減和國際收支的平衡,對國民經濟快速穩定增長髮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如何看待國際直接投資在中國的,如何評價過去20年中國利用外資的政策,以及國際直接投資在中國的長期發展趨勢如何,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一、中國為什麼能吸引國際直接投資  1.從國際直接投資理論的緯度考察  國際直接投資或外國直接投資(FDI),是指取得或擁有國外企業經營管理權和控制權的投資。國際直接投資是國際資本流動的基本形式之一。2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已成為國際投資的熱點。國際資本大量流入,緩解了經濟發展程序中的資本短缺,促進了外向型經濟的迅猛增長,而且由於國際資本流入,尤其是外國直接投資通過“外溢效應”與“效應”,使中國經濟的技術水平、組織效率不斷提高,從而提高了國民經濟的綜合要素生產率(TFP)。  外國直接投資為什麼要到中國來投資?為什麼企業要到國外生產它們在國內也可以生產的產品?我們可以從國際直接投資理論發展的脈絡來尋求解答問題的思路。  一條思路是從產業理論中分離出來的,首創者是海默,其他重要的代表人物有Buekley、Casson、Caves、Dunning、Kindleberger和Veron.該理論認為跨國公司所擁有的多種壟斷優勢決定了它們能夠在國外進行直接投資(Kindleberger)。壟斷優勢分為三類:一是來自於產品市場不完全的優勢,如產品差別、商標、銷售技術與操縱價格等;二是來自於生產要素市場不完全的優勢,包括專利與祕訣、資金獲得條件的優惠、管理技能等;三是企業擁有的內部規模經濟與外部規模經濟。  80年代以來,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全球化趨勢的不斷增強,全球國際直接投資迅速增長,對國際直接投資的理論也日趨活躍。從理論發展方面來看,主要有市場內部化理論、市場交易成本理論和鄧寧的折衷理論。  另外,發展經濟學家針對開發中國家如何有效利用國際直接投資提出了許多理論。較為著名的有“雙缺口模型”,它由經濟學家錢納裡和斯特勞斯提出。該理論認為,開發中國家在儲蓄、外匯吸收能力等方面的國內有效供給與實現經濟發展目標所必需的資源計劃要求量之間存在著缺口,即儲蓄缺口和外匯缺口。利用外資既能解決國內資源不足,促進經濟增長,又能減輕因加緊動員國內資源以滿足投資需求和動員國內資源以沖銷進口而出現的雙重壓力。  在80年代中期,以羅默、盧卡斯等人為代表的新增長理論認為,對外開放和參與國際貿易可以產生一種外溢效應,加速世界先進技術、知識和人力資本在世界範圍內的傳遞。而且,在新增長理論家們看來,國際投資和國際貿易不再是一方受益一方受損的“零和博弈”,而是雙方獲益的“正和博弈”。就世界上總體資源使用效率來看,生產從已開發國家向不已開發國家轉移為已開發國家節約了大量資源,有利於新產品的開發活動。就開發中國家而言,它們可以學習和吸收已開發國家的先進技術,形成“趕超效應”。當然,經濟學家們認為,技術從已開發國家流向不已開發國家決不是自發進行的,而是有賴於提高跨國公司的作用以及這些國家或地區對技術轉移的反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