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唱形式戲曲文學論文

才智咖 人氣:2.94W

一、說唱藝術的特徵和歷史

說唱形式戲曲文學論文

說唱不是我國漢民族獨有的藝術形式,其他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說唱流傳於世,像藏族的《格薩爾》,蒙古族的《江格爾》,阿爾克孜族的《瑪納斯》就是我國著名的三大說唱史詩。說唱形式最大的特徵是1952年葉德均定義的“用韻散兩種文體交織而成的民族形式的敘事詩,是用說的散文和唱的韻文組成”。在古代,說唱藝人在表演說唱時都有伴奏的樂器,有大鼓、月琴等。表演場合一般都是大戶人家的節慶日,或是生辰、孩子滿月。《紅樓夢》中的賈府在元宵節就有說唱藝人前來助興,因為要說《鳳求鸞》,太俗套,被賈母打了回去。後來在擊鼓傳花時,擊鼓的還是說唱藝人。在《金瓶梅》中,也有多次提到說唱藝人的場面,那時的說唱藝人一般以盲人為主。

二、說唱形式在戲曲文學中的運用

說唱形式因為語言具有韻律節奏,在舞臺表演時可以增加聽眾的聽覺美感,最主要的還是說唱形式在戲曲文學中具有貫穿始終的作用,它將敘事、對話、抒情、複述、概括劇情這些作用統統包含了。在《感天動地竇娥冤》的“楔子”中,一開場,就是竇娥的婆婆上場:“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不須長富貴,安樂是神仙。老身蔡婆婆是也,楚州人氏,嫡親三口兒家屬,不幸夫主亡逝已過,只有一個孩兒,年長八歲這裡一個竇秀才,從去年向我借了二十兩銀子,如今本利該四十兩。”這一段話裡,開頭幾句是詩句,點出了蔡婆婆的性格,具有知足常樂的`特點。後面的一段話,在語言上長短有序,具有韻律,內容上將故事中的人物一一做了介紹,因為竇秀才還不起銀子,只好將竇娥給蔡婆婆做童養媳。在這裡不僅交代了人物關係,也為以後竇秀才為女兒伸冤打下伏筆。說唱形式在表達時還常常用排比句的形式,引用大量典故來烘托情節氣氛。楊顯之的《臨江驛瀟湘秋夜雨》,講述的是秀才崔通中舉後棄妻另娶,還將原配張翠鸞誣陷發配沙門島。

由解子押送,在臨江驛站,遇到做官的父親終於獲救。在第四折中,面對哭啼不止的張翠鸞,解子是這樣說的“你大古裡是那孟姜女千里寒衣?是那趙貞女羅裙包土?便哭殺帝女娥皇也,誰許你去灑淚滴成斑竹?”這段話不僅在語言上具有富含詩意的特點,還運用了幾個與哭有關的典故,有哭倒長城的孟姜女、用羅裙包土葬公婆的趙貞女、哭舜帝淚灑成斑竹的娥皇。通過解子的反問,可以看出解子對張翠鸞的同情,哭有什麼用?既哭不倒長城,又不能灑淚成斑竹。因為戲曲是大眾化的藝術,一些戲曲文學家還將生活中常見的說唱形式運用到戲曲中,像“蓮花落”這種說唱形式,原來是乞丐用來乞食的即興說唱,這是一種人們常見的說唱形式。在《徐伯株貧富興衰記》中,淪為乞丐的徐榮就有一段蓮花落式的說唱:“婆婆,你打著板兒,我念著蓮花落,孩兒和著,咱進棚去。(念)手拿鼓板往前行,哩哩哩蓮花落;不由兩眼淚紛紛,哈哈哈蓮花落。”這段話說一句,後面就是“哩哩哩蓮花落,哈哈哈蓮花落。”不但具有重複的節奏感,語言通俗含有哲理,又符合乞丐的特徵。由於徐榮以前是個勢利眼,被火燒後淪為乞丐,對自己以前的作為有了清醒的認識,所以將他的感悟都用在蓮花落裡,很好地烘托了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