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音樂美學建設的幾個問題論文

才智咖 人氣:9.41K

一、中國傳統音樂美學與相關學科有何區別

中國傳統音樂美學建設的幾個問題論文

“中國傳統音樂關學”和其他相關學科的區別,實際上就是界定“中國傳統音樂關學”本身,就是它的特殊性,比如它的性質、它的研究物件、它的研究方法等。但是在這裡,我不想按照一般的音樂美學概論或者是其他課首先有的緒論,來正而介紹該學科的性質、物件、方法等問題。我想採用和其他相關學科進行比較的途徑,來摸一摸“中國傳統音樂關學”是怎樣的一門學科 首先,和一般音樂關學相比,它具有什麼樣的特性?所謂一般音樂關學,就是我們所說的“音樂關學基礎”或“音樂關學原理”。與這樣的一門學科相比,它具有什麼樣的區別?很長時間以來,我們常常持有這樣的觀點,那就是:一般的音樂關學是一個共性的音樂關學,而其他的,比如中國傳統音樂關學,是一個特殊性的音樂關學,它們是共性與個勝.普遍性與個別性的關係。

這個關係就意味著一般音樂關學是在抽象的、高層次的層而上進行的,而“中國傳統音樂關學”是在一個比較具體化的層而上進行的。我們都知道哲學概念中“共性”與“個性”之間的關係:共性是對個性的抽象,它存在於個性之中,個性中體現著共性。我們往往也以此來解釋“一般音樂關學”和“中國傳統音樂關學”之間的關係。

這種理解我認為是有問題的,其實在音樂關學界,已經有學者意識到這個問題,指出我們現在所說的“一般音樂關學”實際上只是西方近現代音樂關學,甚至還不包含現代音樂現象的關學,它主要是指17. 18世紀以來由職業作曲家所創作、職業演奏家所演奏、在歐洲發生的一些音樂文化現象的關學。這種音樂關學主要研究他們的創作、演奏、欣賞等等一系列環節的規律或原則,無論是黑格爾,還是漢斯立克,他們研究的物件都是針對這些,在這樣的層而上進行理論總結、理論陳述。如果我們再將其下放到歐洲本土,歐洲本土也有其民間音樂,他們實際上連自身的民間音樂也不包含在內。

除非我們能夠承認,西方近現代作曲家創作的這樣一種共性寫作的音樂是一種普遍的音樂,否則我們就沒有辦法承認,研究它的這樣一種音樂關學是一種普遍的音樂關學。實際上,西方近現代共性寫作的音樂,也是一種特定的文化現象,在歐洲文化整體當中,它只是其中的一個部分,或一個層而,在歐洲文化當中,各個地方的民間文化仍然多樣存在。我一直持有這樣的觀點:地球上所有的音樂都是民族音樂,都是特定文化的音樂,而不是哪一個是普遍性的音樂,哪一個是特殊性的音樂。

那麼,和“一般音樂關學”相比較,“中國傳統音樂關學”也是這樣,是研究中國傳統音樂現象、形態、活動本身的一種關學理論,從地位和性質上來說,與研究其他音樂現象應該是等價的,它們在同一個平而上,不存在哪一個具有普遍性,哪一個具有特殊性。這兩者之間不是共性與個性的關係,而是個性與個性的關係,是兩種不同地域音樂之間的關係,兩種不同地域、文化的音樂關學理論之間的關係。認清這一點,我認為有些問題就自然會清楚了,有些現象也好解釋了。為什麼我們總是感覺用西方的音樂關學理論來解釋中國的民間音樂、文人音樂是非常吃力的?原因就是我們在用另外一把鎖的鑰匙來開這一把鎖,結果當然打不開。所以,與“一般音樂關學”相比,這兩者應該是個性與個性之間的關係,而並不是個性與共性之間的關係,不是說“一般的音樂關學”是普遍、抽象的理論,而“中國傳統音樂關學”只是它的一個具體化。具體化是個性和共性的關係,要遵循共性的一切原則和規範,但是個性和個性的`關係卻可以完全風馬牛不相及的,各自遵循自己的遊戲規則,兩種遊戲規則在各自的界而中都有效,但是互相之間一置換就都變得無效了。

二、中國傳統音樂美學作為美學其方法論有何特點

方法論在20世紀越來越受到重視,在某種意義上說,方法論幾乎就是一切。從某種意義上說,現在許多哲學都是方法論,現象學是一種方法論,解釋學是一種方法論,或者說是以方法論的形式呈現出來,所以方法論在20世紀確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在方法論上我們發現,近現代有一個有趣的現象,關學,如果再擴大一些,哲學,乃至人文科學,自17世紀工業革命,自然科學取得決定性勝利以後,自然科學對人文科學形成了強大的攻勢。人文科學受自然科學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方法論上,一切都要向實證方法靠攏,以追求知識的客觀性、普遍性和絕對性。相比之下,人文科學從古希臘開始,就很難做到客觀性、普遍性和絕對性,每一個哲學家都提出一種體系和理論。

這是什麼原因?開始時人們也不在意,17. 18世紀以前的哲學家對此並不以為然在他們看來,我對世界就是這樣一種看法、一種理解、一個構架,我就是用這樣一種模式來解釋世界,如此而已。結果是各講各的,可以互相批評,但誰也說服不了誰。但是,隨著近代自然科學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以後,便對原來的觀念造成了強大的衝擊。

因為自然科學提出一個定義、定理之後,是非常客觀的,而且帶有普遍性效用。在這個方而,人文科學顯得相形見細,甚至有點自慚形穢。於是,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前期,它們也開始了對自身的反省,努力尋找人文科學通向客觀性、普遍性和絕對性的道路,使自己也能夠和自然科學一樣。但有趣的是,好像是上帝和我們開了個玩笑,本來是追求客觀性,但是卻發現並且走向了主體性,認識到這個世界本身就離不開主體的參與;本來是追求普遍性和絕對性,結果卻發現並且走向了特殊性和相對性.

三、結語

所以,我們如果要想讓中國音樂得到很好的發展,就不能不對傳統音樂關學研究有一個大的突破,否則,它就可能成為一個瓶頸,其他方而可能都發展得很好,就是在這個地方卡住了,使得整體難以得到大的發展。管理學中有一個“木桶理論”,只有組成桶的木板都一樣高,這個桶才能裝滿水,只要有一塊板矮了,水就會從它那裡流出來,桶裡的水也就永遠裝不滿。就我們現在的音樂文化來說,傳統音樂關學就是那塊短了的木板。便是希望學術界的同行能夠多關注一點“中國傳統音樂關學”,並有更多的人加入建設者的行列,能夠使這塊板慢慢地延伸上去,使中國音樂這個“桶”能夠裝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