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夫海納論藝術作品的主題

才智咖 人氣:2.63W

 摘要:杜夫海納把主題看作是藝術作品結構中的樞紐所在,一方面它使藝術作品的材料不致於散漫無章,因為主題的存在使材料與再現物件聯絡起來,材料在突出其物質特質的同時又恢復了符號功能;另一方面,主題使藝術作品的表現力得到了實現,因為表現需要使其凝固化的再現物件,藝術家的體驗往往需要主題才能顯示出來。主題對作品的創作通常是不可或缺的,藝術家的情感與理智需要與其相對等的主題。

杜夫海納論藝術作品的主題

關鍵詞:杜夫海納;主題;感性;表現;藝術作品

杜夫海納在《審美經驗現象學》中提出,藝術作品由材料、主題、表現這三部分組成,材料賦予作品感性,表現給予作品統一性,至於主題,“作品有一個它的材料與之相配的主題,因為作品再現或表現一些其本身讓人理解的東西。”①主題告訴藝術作品再現或表現的是什麼,在材料、表現兩者之間起著橋樑的作用。

一、主題對藝術作品的必要性

杜夫海納認為,藝術作品通過材料得以展示感性,嚴格說來,感性不必求助於其他東西,因為感性具有審美物件的確實性,所以感性自身可以帶有自己本身的意義而達到自給自足。不過,作品只有通過主題才能真正實現意指作用,他說:“藝術作品通常都要再現一些東西:它有一個主題。”②只有通過主題,材料的感性才能變成符號。比如,藍色顏料本身可以實現藍顏料的物質特質,而具有審美物件的確實性,但只有當藍色以某物的藍色而出現在畫布上時,它才擺脫材料的物質手段而擁有再現的能力,才成為藝術符號。在杜夫海納看來,再現是與主題密不可分的概念。他認為,再現物件不一定是一個現實物件,再現物件可以借自幻想世界或傳奇。另外,“如果我們想給予再現一詞它的全部引申意義,那麼我們說,每當審美物件要求我們離開感性的即時的東西並向我們提出一種意義,這時就有再現。”③也就是說,再現除了與感性相關外,還與作品的意義有關。再現物件“要求我離開外觀,在其他地方去尋求它真正的真實性”。④在再現性作品中,由於再現的必然存在,主題在這類作品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二、主題在藝術作品中的作用

杜夫海納認為,主題在藝術作品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既對欣賞者又對藝術家。

(1)主題對藝術作品感性的作用

知覺有一種傾向,傾向於發現事物並把感性同這些事物聯絡起來,在審美感知時,顏色不是作為畫布上的顏色來感知的,畫布上的藍色應依附於一個再現物件,比如藍色是風景中遠處高山上的藍色,這樣藍色就承擔起它提供資訊的天然功能,就回到符號功能上來了。也就是說,一幅畫畫的是什麼,這樣一個主題使顏色同再現物件聯絡了起來,如果沒有主題,顏色對直覺來說就只是雜亂無章的感性。另外,當感性限定一個現實物件時,它就不是就其自身被感知了,它具有作為物件的體貌特徵的價值,這對審美感知來說是很重要的:“不管物件以何種名義使我們感興趣,重要的是識別物件本身。”⑤正是由於主題的存在,感性恢復了認知地位,因為只有通過感性才能感知物件,比如必須注意圖形的輪廓才能認出事物;同時感性又有助於激發感性,通過再現物件的意義,感性會擁有意指作用的統一性。因此,主題對藝術作品的感性而言,一方面能恢復感性的感知功能,使感性同事物聯絡了起來,另一方面能使感性同再現物件的意義聯絡起來,從而實現感性意指作用的統一性。

(2)主題對藝術作品表現的作用

作品通過表現揭示世界,表現是無窮無盡的:“它脫離感知物,變為一種情感結構和一種可以說是宇宙論的範疇。”⑥不過,“這種宇宙論的維度只有存在一個使表現凝固化、結晶化的再現物件時,才能顯示出來。”⑦表現需要再現物件,沒有表現很難實現作品的表現。杜夫海納以油畫《薩莫特拉斯》為例,這幅繪畫作品近景後面有一個背景,使人想到空間、風、船頭,這是一個再現的世界,“但是想象力圍繞主題塑造的這個世界,或者知覺附帶地把握的這個世界,像是表現世界的見證。”⑧藝術作品的'再現世界是為表現世界而存在的,它只是作為表現世界的見證而存在,“表現緊緊抓住再現的東西,儘管它的意義有過之而無不及。”⑨杜夫海納以耶穌受難像為例,拜占庭時代的一幅耶穌受難像與巴洛克藝術代表人物魯本斯的耶穌受難像,一幅嚴峻、冷酷、令人悲痛,一幅華麗而誇張,兩者的表現是截然不同的,但它們的主題是相同的,耶穌受難是它們的共同主題。因此可以說,藝術家所體驗的那種表現或藝術家通過作品所顯示的那種表現支配著主題,而且“更深地需要主題”。

(3)主題對作品創作的作用

在論述了主題對藝術作品的感性、表現的重要性後,杜夫海納指出:“主題對於作品的創作和感知通常是不可缺少的。”⑩即使對現代畫家來說,他們對某些主題的愛好是很鮮明的,以致常可用這些主題來識別他們作品的特徵。杜夫海納進而指出:“藝術家選擇某個主題是因為這個主題是與他共存的,是因為這個主題在他身上喚起某種激情,帶有某種問號。對他來說,當然不是就這個主題依樣畫葫蘆,而是通過主題做出一個相當於主題對他所具有的情感意義和理智意義的感性對等物。”11他舉例說,魯奧畫的不是基督,而是通過基督畫像畫出了基督對魯奧所具有的意義的對等物。杜夫海納認為主題對藝術創作而言,是藝術家的激情與理智的承載者與應和者,藝術家對主題的認識並不在於現實性,藝術家選擇主題在乎的是它內蘊的真實。藝術家通過主題這個與他所具有的情感意義和理智意義的感性對應物來表現自己,“出於這種原因,那些最不愛模仿的藝術家,甚至今天從事純繪畫或純雕塑的藝術家們都不願放棄主題,他們大多繼續為自己的作品加上顯示這個主題的標題。”12對於藝術家而言,客觀化的世界是不能激發創作行為的,吸引藝術家的是物件中那些在現實世界無法把握的維度,“這種維度只顯示於情感,唯有藝術能固定下來,能傳達。”13所以杜夫海納斷言:“藝術家的任務不是模仿物件,而是表現物件。”14審美物件表述的不是實用知覺所表示的東西,主題主要是指向藝術家內心的而不是涉及現實性,主題在藝術創作中變成了符號,是藝術家創作達到真實性的保障。

三、結語

杜夫海納從主題對藝術作品的感性、表現、創作的作用,對主題在藝術作品中的重要性做出了令人信服的論述。傳統藝術品的主題往往是鮮明而佔重要地位的,在當代藝術史家眼中,“主題是圍繞著一個特定論題的觀念集合,在探討一個主題時,我們關注的是作品整體所體現和表達的首要觀念。”15身份、身體、時間、場所、語言等主題依然是當代藝術作品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杜夫海納的主題論也有一些不足之處,比如主要是針對再現性藝術而言的,對非再現性藝術的主題分析則語焉不詳,而其實對非再現性藝術的主題分析才是更為重要更為艱難的,因為主題的再現物件及根據物件協調感性這兩種功能本來就和再現性藝術結合在一起的。另外,在造型藝術中,過於強調主題的重要性,藝術家容易忽視創造獨特的藝術語言,而容易使藝術語言變成為再現服務的一種手段。實際上,在當今中國美術界,作品的價值往往仍以主題的價值為主要尺度,看一下歷屆全國美展的入選作品就很清楚,這實在是個令人感傷的話題。

註釋:

①②②③⑤⑥⑦⑧⑨⑩11121314 [法]杜夫海納.審美經驗現象學[M].韓樹站,譯.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6.

15[美]簡·羅伯森.當代藝術的主題:1980年以後的視覺藝術[M].匡驍,譯.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