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護理風險管理探討的論文

才智咖 人氣:3.12W

0引言

臨床護理風險管理探討的論文

護理工作是一項既繁雜又重要的工作,它關係到醫生醫囑的執行情況、患者的日常護理及生命安全、科室的穩定團結等各個方面,所以護理工作在醫院工作中佔有重要地位,如何加強護理風險管理已成為當前護理管理工作的重要環節[1]。護理風險始終貫穿在護理操作、處置、配合搶救等各環節和過程中,一旦發生護理缺陷或事故,就給病人和家屬帶來痛苦。因此,為有效地迴避護理風險、防範和減少護理糾紛,為病人提供優質、安全的護理服務,對臨床護理風險管理的探討是非常有必要的。

1風險種類分析

1.1醫療事故

新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醫療事故是指醫院機構及其醫護人員在醫療活動中,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範、常規,過失造成患者人為損害的事故”,並擴大了醫療事故的內涵。

1.2醫療意外

在診療護理工作中,雖然客觀上發生了病人死亡、殘疾、組織器官損傷導致功能障礙的不良後果,但這些不良後果的發生,醫護人員主觀上不存在過失,而是由於不可抗拒或者不能預見的原因引起的。

1.3醫療糾紛

醫療糾紛是由於病人及家屬與醫療單位雙方對診療護理過程發生的不良後果及其產生的原因認識不一致而向司法機關或衛生行政部門提出控告所引起的糾紛。實際工作中的醫療糾紛案件情況各異,發生原因多種多樣,甚至“一份清單引起醫療費用糾紛”。

1.4併發症

併發症是指一種疾病在治療過程中,發生了與這種疾病相關的另一種或幾種疾病。它具有兩個基本特徵:

1)後一種疾病或併發症的發生是由前一種疾病引起的;

2)後一種疾病或病症的發生時醫護人員難以預料和避免的。

2護理風險中的相關因素

2.1管理因素

如管理者思想麻痺,風險意識淡薄,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預見性,管理環節上未形成相應的應對風險的措施等等。

2.2護理人員因素

護理人員的個人素質是指護理人員思想素質、職業道德素質、心理素質、身體素質以及業務技術素質等。當這些素質偏離了護理職業的要求,就可能造成護理服務行為不當或過失,增加護理風險。

2.3患者因素

患者的心理素質、求醫動機以及對疾病的認知和承受能力,將影響其是否能配合醫護人員,積極參與疾病的治療。

2.4疾病因素

疾病的發生、演變多存在複雜性、多變性等特徵,這將給護理工作帶來極大的風險。

2.5環境因素

患者住院期間的自然環境會存在著諸多不安全的因素,另外社會環境如患者期望值過高、醫療水平的侷限性等也會影響到護理風險的發生。

3護理風險的'處理

3.1建立健全風險管理機制,落實各項規章制度

結合醫院管理現狀,不斷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建立護理風險管理組織,制定護理風險管理計劃,明確護理風險管理職責,加強基礎質量,抓好環節質量和終末質量的管理控制。注重管理的前瞻性,堅持安全隱患分析制度,及時提出有針對性的整改措施,預防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

3.2重視風險意識及法律知識培訓。

醫療護理服務具有高風險性,要通過多種渠道的法律教育,提高護士的法律法規知識;面對護理人員法律意識薄弱,防範護理鳳險的能力不強,在健全護理管理機制的同時,要組織護理管理人員參加風險管理培訓班,接受風險管理知識的系統學習,瞭解風險管理的作用與目的。在尊重和維護患者合法權益的同時,懂得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2]。

3.3強化責任意識,提高專業技術水平:

按計劃對護理人員進行規範化培訓和繼續教育,定期開展新技術、新業務知識講座,定期舉辦常用裝置及搶救儀器的操作使用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的業務素質[3]。

3.4加強質量監控,保證防範到位。

在強化護士風險意識的同時,院科二級護理質控組織明確職責,加強對基礎質量、環節質量、終末質量的質控。嚴格要求工作中每個人、每個班次、每個環節都按要求,按標準做。對傾向性問題做到“三預”,即:預見、預查、預防。同時注意薄弱環節,做好“四抓”。即抓易出風險的時間、抓易出風險的環節、抓易出風險的部門、抓易出風險的人。把護理風險控制在最小範圍。

3.5提高服務意識,構建和諧醫患關係。

在護理工作中,加強護患溝通,轉“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要將病人看成是一個完整的人,事事想到病人,尊重病人的人格,牢固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思想,能認真、耐心地對待他們的要求與疑問,並給予充分的理解、同情和幫助,爭取病人配合,使他們儘快恢復健康

4小結

護理工作是在醫療活動中與病人接觸最多,也因其連續性、動態性、直接性,發生錯誤的概率也較高。因此,建立護理風險管理機制,增加風險意識增加風險意識變得至關重要。同時護理風險管理是一項長期的、持續的工作[4],需不斷培訓護士防範護理風險的意識和能力,健全護理管理機制、推進科學化、系統化、制度化的護理質量管理工作,提高全體護理人員的風險管理意識和防範風險的能力,將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