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學中問題行為的控制研究論文

才智咖 人氣:2.36W

摘要:體育教學中有些學生會出現一些問題行為從而影響教學效果。本文旨在對經常發生的問題行為進行歸納探討,並對如何糾正這些問題行為進行探索研究。

體育教學中問題行為的控制研究論文

Abstract: In the sports teaching some student associations will present some question behavior to affect the teaching effect. This article is for the purpose to the question behavior which occurs frequently carrying on the induction discussion, and how to correct these question behavior to conduct the exploration research.

關鍵詞:體育教學 問題行為 控制研究

Key word:Sports teaching Question behavior Control research

破壞性行為,是指那些直接指向環境和他人的不良行為,如攻擊性行為、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青少年學生在個體社會化的程序中面臨日益增長的社會心理壓力 , 由於社會經濟狀況、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的不均衡,再加上他們自身心理髮展的不穩定性和不平衡性,往往造成學生生理及性格的差異。有些學生會在教學過程中,表現出各種各樣的問題行為。體育課堂上常見有些學生不服從管理小動作多,而有的則是膽怯退縮找各種理由推諉。總結二十多年的執教經驗,我認為這些行為一般可分為兩大類:一類稱為外顯型問題行為,即顯破壞性行為、不服從行為等,這種行為會直接或間接地對他人的工作生活和學習造成損害;另一類是內隱型問題行為,即通稱的情緒困擾問題或非社會行為。這種行為雖然對社會不會構成破壞,卻會對自己造成傷害,並可能對集體生活產生一定的影響;他們通常都會有“退縮行為”,如對外界環境或他人表現出不可名狀的焦慮、懼怕,自認為會被批評、指責、拒絕而竭力迴避退縮,這些都是內隱型的典型表現。

造成學生問題行為的原因是多樣的,我認為主要應該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學生自身的因素。大多數的問題行為是由學生自身的因素引起的。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學業成績不良、人際關係不協調、對教師教學要求的不適應等,都會使學生產生挫折感,並引發緊張、焦慮、懼怕甚至憤怒等情緒反應,在一定條件下這種情緒反應就可能演變為課堂問題行為。而一些自尊感較強但因為成績較差或其他原因得不到集體和教師承認的學生,往往故意在課堂上製造一些麻煩以引起教師和同學的注意。另外學生的生理因素也是導致問題行為的常見因素之一,生理上的不健康(無論是短期的還是長期的)、發育期的緊張、疲勞和營養不良等都會影響學生的行為,這方面因素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往往被忽略。另外,還有些學生的過度活動是由於腦功能輕微失調造成的。

二是教師的因素。老師備課不充分教學不當,缺乏教學組織能力,或表達能力差而造成教學失誤;也有的是因為管理不當,教師對學生的問題行為反應過激,濫用懲罰手段。對學生的個別不良行為經常作出過激反應,失當的管理方法往往會激化矛盾,使個別學生的問題行為擴散開來產生連鎖反應,引起學生對教師的對立情緒,誘發學生攻擊性的課堂問題行為。

三是環境的影響。在當前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光怪陸離的各種社會現象的吸引力、個人的心理壓力,以及家庭的學校內部環境中的許多因素,都會對學生的行為產生一定影響。如一些父母不和、經常打鬧家庭中生活的孩子,在課堂上經常表現得或孤僻退縮,或煩躁不安,甚至挑釁生事,課堂上的不友善行為和衝突性行為隨之增加,課堂秩序不易維持。

通常情況下,由於外向型問題行為較為外顯,容易被我們發現並引起關注;而內隱型問題行為則由於其表現形式的弱化,往往較為隱蔽而不容易被發現、辨認和確定。因為有這種行為的學生常表現出依順和服從,也有的是選擇逃避以避免引起他人的關心和注意,常常讓教師誤認為是膽小怕事等個人性格上的問題而被忽略。細心的老師在教學實踐中經常也會發現,兩類問題行為的表現並沒有很明顯的界限,事實上經常會出現部分交叉。如平時好說多動、小動作多的,上體育課時則膽怯退縮老是怕別人笑話;而有些學習成績相當好的同學,對集體活動缺乏興趣、不負責任等。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對出現的問題,結合學校、班級、家庭、環境、個人生理條件等等因素,對出現的問題行為作整體考慮,不能僅憑少數症狀就斷言某學生的問題行為屬於哪一類,用辨證的觀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症下藥。

眾所周知,體育教師肩負著“育人、育身、育心”的重任,不僅要傳授知識和技能,促進學生的生理髮展,更要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重視和控制問題行為(無論是品行方面還是人格方面的),是使學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以及學生的人格得到健全發展的很需要內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學生出現課堂問題行為,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而對問題行為的處理,其實應該是一個預防、控制、矯正的過程,取決於教師對於管理策略的有效運用,體現的是教師的分析判斷能力、綜合平衡能力、把握控制能力等,是教育智慧的綜合展現。

做為一名體育教師,除了提前備好課,並在課前明確課堂要求外,針對學生在課堂上產生的問題行為,必須訴之於正確的矯正方法,使問題行為得到有效的控制。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1、迴避。即發現某位學生在課堂上產生了有礙於教學活動優化進行的問題行為之後,不針對這一行為做任何反應。這種方法主要是針對那些品學兼優的學生而言的。事實上,沒有哪一位學生能像教師所期望的那樣整堂課都能高效率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之中,品學兼優的學生在課堂上的行為偶爾出現問題也是正常的,教師不應該無視具體情況,不遺餘力地把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花費在教學秩序的管理上,對學生偶發的問題行為往往無需指責而轉瞬即逝。

2、暗示。指教師針對學生的問題行為不作明確的反應,而是藉助適當的方法取得與行為發生者相溝通,從而達到制止的目的。暗示可分為單維暗示和混維暗示二種,前者指教師的暗示只與行為發生者發生反應,臨近控制和瞬間目光訊號都屬於單維暗示法,這種方法可以在不中斷教學活動的同時制止問題行為;混維暗示是指教師作出的暗示不僅僅能被當事人所感知,部分或全班同學也能夠意識到教師的態度傾向。上面所列的臨近控制和瞬間目光訊號二種單維暗示方法,只要教師相對地延長行為的持續時間,就可以使之從單維暗示變為混維暗示。此外,故意清喉、教學的片刻中止都是混維暗示的具體方法,這種方法的優點是既可以有效地制止個別學生的已有問題行為,也可以制止幾位同學既有的問題行為,起到羅列處理問題行為的`作用,並且有利於預防新的問題行為的發生。

3、明示。明示即教師增強對問題行為進行矯正的透明度,教師通過各種方法的使用,使其主觀傾向明白無誤地表現出來,對存在的問題行為提出和善的勸說。明示也可以根據是否明確指出問題行為的主體而分成單維明示和混維明示,前者往往要指名道姓,這樣做針對性強,可以較快地使問題行為得到有效的制止;而後者教師通常隱去勸說的目標,既達到了制止問題行為的目的,又避免了因指明問題行為的主體而引發的情感障礙。

4、批評。批評是一種通過作否定評價、指明行為方向等環節,使學生認識並改正錯誤的教育方法。教師可以根據對問題行為嚴重程度及行為主體總體特徵的判斷,靈活掌握批評的強度。批評可以是和風細雨式的,在比較溫和的氣氛中,求得師生間情感的溝通,從而達到教育學生、矯正問題行為的目的;批評也可是嚴厲的,在凝重的氣氛中,教師可以通過一定的表情、舉止和措辭,對學生產生強烈的震撼作用。

5、懲戒。必要的懲罰在維持課堂秩序、提高教學效果方面的作用是相當明顯的。但效的懲罰應注意以下五點:

(1)明確懲罰目的是讓學生最終經過努力“避免”處罰,而不是一定要學生不斷地卻去體驗“懲罰”。

(2)懲罰應儘可能及時,延時實施則須說明原因。及時的懲罰能使學生對自己的問題行為做出快速反應,從而予以改正。如等兩次出現問題時“新帳老帳一場算”,則容易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

(3)處罰強度要適當,太輕當然無效,過重則會抑制正常行為。度的掌握以督促問題行為者警醒並改正,而又不傷害其自尊為宜。

(4)處罰應基於愛和尊重,不以愛心為出發點的懲罰只能稱其為“變相體罰”,只有態度和藹和滿懷深情來實施,才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5)懲罰務必與說理相結合,讓其心服口服,懲罰只是手段,通過說理使問題行為者受到教育才是目的,這一點尤為重要。

主要參考文獻:

1.《對中學生問題行為責任歸因的實證研究》.陳效巨集主編.2006年出版.

2.《家庭教育基礎知識》馮海水、王金星.張志輝主編.2002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