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審計理論框架

才智咖 人氣:1.85W
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審計理論框架
隨著資訊化和化的商務到來,網路與資訊技術在經營中的廣泛,企業的資訊系統與其他治理資訊系統之間、企業與企業外部組織或機構之間的聯絡更加緊密。審計師面對的不再是單純的會計資訊系統,而是企業資訊系統網路所構成的複雜審計環境。企業經營及商務環境的變化必然引起會計審計環境的同步創新,而傳統的審計和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滯後於網路與資訊科技在會計審計領域中的。因此,為順應技術創新和環境變化對審計理論發展的要求,應構建在電子商務環境下特有的審計理論和模式。  本文立足於電子商務環境下審計理論的發展趨勢,嘗試從一些審計理論的基本要素來闡明電子商務環境下審計理論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審計目標和範圍、審計證據和線索、審計程式與,以及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審計報告、審計風險、審計獨立性。  一、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審計目標和審計範圍  電子商務環境是企業的經營活動與現代網路資訊科技整合而成的企業內外部條件。在這種貿易環境下,傳統的審計模式與企業的資訊科技、網路技術融合,使得審計目標也具有針對企業資源計劃和電子商務的獨特性,這種獨特性體現為:審計要確保企業戰略資訊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完整性;審計是從實物形態上的資本保全轉變為對投資者利益及各種資產價值的保全,包括企業系統及網路的價值;資訊資產是現代企業生存與成功的重要因素,審計的主要功能是監視企業對這些資訊資產進行公道、有效的使用與治理。  傳統審計建立在查錯防弊的基礎上,審計目的主要在於揭露會計資料中的錯誤與舞弊現象。但是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審計目的不僅包括揭露會計錯誤與報告中的舞弊行為,而且還需要從根源上防範、杜盡會計錯弊現象發生,同時向被審計企業提供治理諮詢、技術支援等多元化服務。  從審計範圍上看,審計師所面對的不單是企業的財務報表資料,而是內容極其豐富、寬泛的資訊系統。在網路化的會計資訊系統中,審計師通過被審計企業的資訊介面轉換,經被審計企業的授權,直接在企業內部網際網路上調閱相關的經濟業務資訊。這些經濟業務資訊包括財務與非財務資訊、貨幣和非貨幣形態的資訊、數字化資訊和圖形化資訊、資訊和未來猜測性資訊等。通過對這些資訊的獲取與審查,在時間和空間緯度上,審計師將傳統的財務報表審計範圍拓展到多元化、實時、存續的經濟鑑證範疇,即所謂“實時審計”的範圍。  二、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審計證據和審計線索  在傳統的企業交易中,經濟資訊的記錄是以紙張為載體的,企業的交易處理系統和簿記方式為傳統審計方式提供了以紙張為載體的審計證據。但是,以紙張載體為主的會計資訊系統存在著一些缺陷,如簿記人工本錢較大、檔案處理錯誤較多,簿記和報告時間滯後,缺少必要的備份,文件儲存有侷限等。這些缺陷催生了企業對無紙化商務環境的需求。無紙化辦公不僅為企業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且最大的上風是資訊可以及時或適時地進行共享。隨著企業的電子商務交易形式和無紙化辦公方式的日益普及,審計師要取得適當的審計證據,就需要根據貿易和技術環境的變化來調整相應的審計程式。  審計證據的收集往往決定了審計工作的成敗,而審計線索是審計師選擇審計突破點並實施審計追蹤的事實依據。在傳統審計模式下,審計證據從企業財會職員根據企業交易和事項編制的簿記文件或相關記錄檔案中獲取,審計師可以通過常規的徵詢、檢查來核實企業交易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從而偵察審計線索。傳統審計證據主要以原始憑證、記賬憑證、賬簿和財務報表等紙張形式為主。在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的內部經營治理資源通過網路系統實現電子資料化或無紙化,企業與外部的交易行為也是通過無紙化的資訊系統來完成,從經濟業務的發生到會計資訊的天生,都是由企業的資訊系統自動完成。傳統會計意義上的會計憑證和會計檔案的天生方式及會計資訊的傳播載體發生了根本變化。電子商務環境對傳統企業經營環境的取代,使企業的經濟業務及其資訊更加精確、便利和快捷。在企業資訊系統中,這些經濟業務資料都作為輸進或儲存資訊儲存在系統或磁碟中。由此可見,電子商務環境並沒有改變企業交易的經濟實質,而是改變了審計證據的形式以及取得審計線索的審計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