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體育文化發展的非對稱性研究論文

才智咖 人氣:1.53W

1概念的界定

高校體育文化發展的非對稱性研究論文

1.1體育文化的界定

“體育文化”最早主要是“作為文化視角的體育”的概念而為學術界使用。廣義的體育文化是指由思想和行為構成的,以身體活動為基本特徵,以健康和娛樂為目的的社會現象與文化樣式。通常就是將體育視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綜合運用多種人文社會科學方法研究體育的思想、觀念、制度、歷史及其他相關問題。由此可見,學術界所說的“體育文化”實際上是一種巨集觀視野下的體育概念。

1.2高校體育文化的界定

高校校園體育文化是指在高校校園這一特定的空間環境內,呈現出的一種以大學生為主體,以高校教師為主導,以多種多樣的體育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徵,具有獨特表現形式的一種群體文化,是師生在體育活動中相互作用創造出的一種文化氛圍。

1.3非對稱性的界定

非對稱性泛指是一種不平衡、不均等、不相符、不對稱。多數用於戰爭、經濟、醫療、資訊等方面的研究。

2現狀與分析

2.1文化底蘊之非對稱性

文化底蘊是指擁有文化程度的高低與多少,文化沉澱的厚薄。中國的高校都存在著本校特色的文化氣息和氛圍,這些文化氣息和氛圍引導整個校園文化發展的主流,同樣正是因為這些文化氣息和氛圍的存在,導致了文化底蘊的差異性,即非對稱性。高校文化是高校特有的文化氛圍和文化傳統,而高校體育文化是高校文化中與體育相關聯的活動,是凸顯高校文化的主要平臺和視窗,是不斷擴大校園活力的源泉,是推進大學生群眾性體育活動的主陣地。

2.2地域環境之非對稱性

中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從地域角度而言,存在著非對稱性因素。一方面北方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發祥地,深厚的地域文化將長期存在,無論南方未來如何發展,南北在地域文化上存在較大的非對稱性是不爭的事實。另一方面,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五十六個民族之間存在著差異,少數民族之間也存在著差異,同時還包括宗教信仰差異,都受到地域文化的影響。

2.3學校層次之非對稱性

目前的高校層次很多,有“985”、“211”、“一本、二本、三本”、獨立學院等,使得高校在國人心目當中的地位也不盡相同。一些老牌的、頗具知名度的高校的文化底蘊自然很高,而一般省級的高校也有自己的文化風格,相比之下一些地方院校的文化氛圍就會淡薄,而一些新建的、合併的高校,還沒有擁有自己的文化,或者還沒有形成自己的校園文化,由此可見,高校體育文化發展同樣受到學校層次非對稱性因素的影響。

2.4學生認知之非對稱性

隨著大學不斷擴招,大學教育由20世紀末期的精英型向著現代普及型發展,因而大學生的整體素質明顯不如以往。大學生的型別從單一型變成多元化型,自然大學生對事物的認知能力必然存在非對稱性特點。現階段的城市都有所謂的一線、二線、三線城市等等,很顯然大學生也會有同樣的認知行為差異,對於體育的認識與瞭解還達不到一定的高度,對於體育文化更是很少涉及。當然在現在的大學生當中不乏體育積極分子,對體育運動有著非常好的參與度,但是這部分大學生所佔總數的比例不大,對目前的現狀的作用顯得微乎其微。

2.5管理理念之非對稱性

管理理念是一種制定政策導向的思維方式,在高校體育文化發展的過程中,管理者對待體育文化的態度決定了其發展的程度。在當前高校所承擔的教學、科研等任務中,體育文化的位置明顯後滯,達不到與教學科研齊頭並進的地位。加上體育專業教師對於大學生體育課程的認識同樣存在不同,也構成管理理念的非對稱性。高校把舉行非常有限的體育活動當做體育文化建設的仍然不在少數,這就是高校體育文化建設和發展的非對稱性因素。高校體育文化在管理者制定的框架內運轉,使得體育的功能價值無法真正去體現。

2.6經濟程度之非對稱性

當下我國經濟正處在高速發展的階段,經濟水平高低直接決定高校體育文化的發展。各個層次之間的高校所獲得的經費必定不同,自然在投入學校體育發展方面會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這就是一種非對稱性。很多的高校在體育場館建設、體育師資、體育實施等方面積極加大投入,如:修建田徑場,新建體育館、網球場、游泳池等,但是並不是全免費對大學生開放,而且有的高校為了減少開支,避免體育場館的修繕,基本上不免費對學生開放。

3結論與建議

3.1豐富體育文化內涵特徵

體育文化底蘊的差距是短時間內無法改變的,但是要正視這種差距,找到縮減這種差距的辦法。要認真細緻地系統學習體育的知識技能,挖掘體育文化的發展潛力,經常性地開展各類體育比賽和體育娛樂活動,儘可能從廣度和深度去創造性地豐富體育及體育文化的內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文化底蘊之間差異。

3.2縮減地域環境文化差異

地域環境以及地域文化、民族文化是客觀存在的,但是應該認識到各地各民族優秀的文化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偉大的瑰寶。高校近些年來大學生的生源地在不斷擴大,幾乎都遍及所有省份。高校要積極主動充分利用有利條件,舉辦中華文化博覽會、民族文化藝術節、少數民族運動會等,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勢,把各地高校文化和體育文化的差異減少到最小值,並向社會傳遞正能量。

3.3構建完善體育文化體制

學校層次差別是存在的,在中國的每所高校都應該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氛圍,即文化底蘊,沒有文化氣息的高校在現有階段很難生存。既然有文化,就要去發現和挖掘,有的高校有著很深厚的文化底蘊,但是對於一些新建的、合併的高校,也要去發現、挖掘、糅合已有的校園文化。高校體育文化記憶是對高校體育發展歷史的回顧、繼承和發揚,是對光榮傳統的認識、評價和展望。

3.4構建體育文化服務體系

學生對於體育及體育文化認知存在差異性,大學生最基本的任務就是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但是健康的體魄是目前學習和未來工作的基礎。大學是青年學生在進入社會服務之前最後一個學校教育階段,大學體育就是大學生建立終身體育的最好時期,讓大學生擁有健康體質,提高未來的工作質量,有充足的精力去生活,去為社會創造財富。高校要審時度勢,建立大學生體育服務中心和服務體系,讓大學生能平等、自由享有體育權利,為進一步改善大學生對體育的認識與認知,直接參與體育活動,掌握體育技能,從而為高校體育文化的發展奠定基礎。

3.5提高體育文化開放水平

目前部分高校體育管理體制存在著認識上的盲區,安於現狀,沒有主動去探索改變,無法與新的文化理念糅合、接軌。體育是既看得見、也摸的著具體存在的。而體育文化從某種意義上認為是一種意識形態,顯得更加抽象。因此體育文化存在著很多不確定因素,顯然在管理模式上要創新理念,不能拘於一格。高校一定要制定體育文化發展的長效機制,加大體育文化的開放水平,建立走出去和請進來的制度,切實抓好校內外體育競賽和體育活動,並以此作為平臺擴大開放程度促進學校體育文化的建設和發展。

3.6加大體育文化轉型功能

高校擁有著極大的體育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高校有體育場館和設施,有著數以萬計的大學生,這些都是高校體育文化建設中最大的財富。高校要充分認識到體育資源的重要性,借用高校在當地的影響力,合理利用校內體育資源與校外體育資源進行有機整合,能達到非常好的效果,如建體育運動學校、體育培訓中心等,或者將高校的教師和學生派出到社會上進行體育專業指導,也能獲得社會經濟效應。諸如,建立校內外多層次、多元化的體育俱樂部,採用會員制度,改善並緩解經費來源緊張的狀況,走出一條特色體育文化之路。

4結語

綜上所述,文化具有極其深刻而具體的內涵,文化強國建設關鍵在於搞好內涵建設。文化強國背景下高校體育文化發展任重道遠,但是又是勢在必行。要緊緊抓住國家經濟建設發展的大好時機,把高校體育文化發展作為未來中國文化建設的主陣地,讓大學生有充分的機會接觸到體育活動,重新認識體育、直接參與體育,並能成功構建終身體育思想。雖然目前存在著很多非對稱性因素,但只要高校的管理層、體育主管部門、體育工作者共同努力,所有的非對稱性問題都將迎刃而解,所有的高校必定都能建成有自身特色的體育文化。

作者:劉寧凌 單位:上饒師範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