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民主而高效的數學課教育論文

才智咖 人氣:1.53W

摘 要: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作用不僅在於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精心設計每一堂課,通過創設情境、設定疑問,組織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學生嘗試成功等途徑來促使學生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從而更好地達到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目的。本節課的設計,重視數學教學活動,很好地處理了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間的關係,評價伴隨著學習過程,充分體現了課堂的民主,提高了課堂效率。教師的角色由過去的傳授者真正地變為引導者、合作者、組織者。

一堂民主而高效的數學課教育論文

關鍵詞:民主 合作 探究

在講授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展開與摺疊”第二課時時,很多老師煞費苦心地給學生總結講解了正方體的十一種展開圖,老師們講得是頭頭是道,學生們聽得是雲山霧罩。我在講授本節課時做了如下的嘗試:

一、教學目標

1.經歷展開與摺疊、製作模型的過程,發展空間觀念,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2.通過動手剪,瞭解正方體的展開圖及圓柱、圓錐的側面展開圖,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能根據展開圖判斷和製作簡單的立體模型,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二、教學設計

1.設疑增趣,引入課題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稜柱的側面展開圖,還有一種大家最常見的稜柱體——正方體,大家想不想知道它的展開圖是什麼樣子的呢?又有多少種啊?

噢,現實世界就是這樣神奇,同學們一定對這很感興趣,那麼,今天我們繼續探索《展開與摺疊(二)》(板書課題)。

評析:提出一個挑戰性的問題簡單明瞭地引入,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2.展示成果,暢所欲言(“體——面”的`轉換)

將全班同學分成四大組,在黑板上劃分了四個區域,講桌周圍準備了剪好的透明膠帶,以小組為單位在每個大組所屬區域將本小組成員的作品貼上上。同學們爭先恐後地上黑板貼上作品,不斷傳來“有了,有了,扯下來”、“重複了,不要再貼了”、“我還有一種黑板上沒有的”、“快上,快點,那個組比我們多了”……整個課堂沸騰了,每一名同學都抬起了頭,兩眼盯著黑板,搜尋著,比較著,篩選著,爭論著。慢慢的聲音小了,我微笑著走上講臺,說:“同學們,大家一起再看看,本組中還有沒有重複的作品了?”“沒有了!”“好,那就讓我們給四個大組點評一下吧!看看哪個組能夠獲勝,得到的情況全面。”

評析:這一環節充分體現了數學課堂的民主,既給學生提供了展示交流的機會,又增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通過成果展示,進行思維碰撞,點燃創新火花,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3.歸納提升,尋找規律

(1)觀察黑板上的十一種展開圖,師生共同總結出“一四一”型6種,“二三二”型3種,“三三”型1種,“二二二”型1種,共11種。

(2)師:同學們知道剪開一個正方體最少需要剪開幾條稜嗎?你是怎麼知道的?(小組討論)

生1:我們組認為最少應該剪開六條稜,因為正方體有六個面。 生2:我認為最少應該剪開七條稜,因為老師你看每一種展開圖都只有五條稜沒有被剪,那不就說明剪開了七條稜嗎?

師:真是太好了!大家都談出了自己的想法,那麼你們認為誰說的更有道理呢?

師生共同總結:正方體最少要剪開七條稜。

評析:先由學生自己對展示的成果進行歸納總結,再通過師生共同評價修正,幫助學生建立整體性的認知框架,完善認知結構,比只有老師講解學得生動、理解深刻。

4.展示反饋,體驗成功

出示其他幾種6個正方形的拼合圖,讓學生再自己獨立動手摺合併判斷能否折成正方體。(“面——體”的轉換)。

評析:本環節定位在逆向思考——什麼樣的平面圖形可以圍成正方體的認知上,與之前的“體——面”轉換相呼應。

5.變換物件,進一步探索

把一個圓柱、圓錐(沿虛線剪開)的側面展開,會得到什麼圖形呢?

學生先想,再剪。剪的結果和你想的一樣嗎?若剪的和想的不一樣,再與同伴交流,互相指正。

評析:先是動腦思考,再動手操作,相互交流,讓學生體驗成功。

6.課堂小結

本節課你們學到了哪些知識及學習方法

評析: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討論、交流、得出結論,若學生總結得不全面,教師給予適當補充。

7.佈置作業

習題1.4第1、2題。

三、教學反思

本節課以開放式的課堂形式組織教學,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共同操作與探索,共同研究,得出結論。學生始終處在一種緊張與和諧、團結與協作、民主與平等的教學氛圍中學習,課堂氣氛很活,學習勁頭高漲,學習效果很好,完成了教學目標,為終身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