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課堂的學生主體性問題探析教育論文範文

才智咖 人氣:9.69K

素質教育提倡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強調在教學中教師作主導,學生才是教學活動的主體,這即是“主體性教育”——當代教育的核心理念。然而,走進今天的歷史課堂,一言堂、換湯不換藥的填鴨式教學依然大行其是,學生的主體性難以體現。素質教育的推行為什麼這麼難?是學生的問題還是老師的問題?如何培養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意識?筆者從教多年,下面就這些問題作一探析,權作拋磚引玉。

高中歷史課堂的學生主體性問題探析教育論文範文

一、主體性教育推行難在哪?

囿於一系列主客觀因素的制約,當今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的主體性教育難以真正堅持下去,應試教育依然是當今教育的主流,問題難在哪兒呢?

1.固守傳統教法,難以在素質教育中獲得突破。近年來歷史教材多變,但是變的只是知識體系,歷史知識沒變。很多教師從教多年,已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不願作改變;一些青年教師雖有嘗試,但也多是增添一些多媒體內容,增加了觀賞性,增強了課堂趣味,並未真正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也難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況且,多數的中國高中生,課堂發言多不大膽、不積極,這也使很多老師不願作這樣的堅持,最終回到傳統教學的老路上去。

2.應試教育影響著教學方法的選擇。大學聯考一考定終身,這種局面目前仍未改變,處於這種大環境下的歷史教育,以考試為導向的課堂教育特徵很明顯。教師在學校的地位、工作業績以學生的成績為主要考核指標,這很難調動教師探索教學方法的動力,因為傳統的教學方法更容易讓學生掌握知識點、考出好成績。

3.歷史課的地位影響著教學方法的嘗試。高中教育是為大學輸送人才,為了升學率,各地普遍存在著重理輕文的現象。文理分科太早,而且分科後,理科班歷史只開一節,有的甚至不開,到了學業水平測試前突擊加課。歷史處於這樣的地位,很難讓教師有動力去做教學方法的嘗試。

因此,受制於上述主客觀因素,高中歷史課堂上的主體性教育拓展尤為困難,怎麼辦呢?

二、學生的主體性如何突出?

培養學生在歷史學習中發揮主觀能動性,樹立主體性意識,需要營造一個合理的教育教學環境。筆者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從自身做起,改善教育教學環境。如何去除教育的功利化,是整個社會的問題。作為一線教師,作為教育精神的實踐者,我們應該怎麼辦?身為一線教師,我深有體會,沒有餓著的教師,也沒有代課發財的教師,只要我們投入精力去作探索,一定會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從而成為有特色的教師。另外,也要注意對高中生歷史學習的引導與鼓勵,要讓學生明確學習歷史的目的,不僅是為了應對考試、學習歷史,更重要的是豐富自己的知識,形成自己更加廣闊的.世界觀、人生觀意識。

2.圍繞學生追求多樣化的歷史教育。所謂歷史教育,不僅是教師的教,更重要的還在於教師和學生之間積極配合,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作為教師,應追求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適當的表揚,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好勝心是每個青少年學生普遍的心理特徵,很多學生就是因為老師的一句表揚或認可而開始改變自己努力學習的。再如討論式教學法在教學中的應用,作為一種並不太新的教學方法,討論教學適應了現代社會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需要,也使老師把課堂真正還給了學生,讓學生在自我學習中發展個性、提升能力。諸如此類,只要我們用心教學,是能夠達到我們的教學效果的。

總之,在素質教育指導下,教師要具有一顆去除功利的心,更要具有一定的課程資源整合能力,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思維方式,靈活選擇教法,突出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有效提高歷史教學。